第137章 王晓帅
第137章 王晓帅
“王导,恭喜你获得电影协会的年度最佳导演。”
陈磊走到王晓帅附近,等他空下来的时候,上前祝贺道。
“谢谢。”
主晓师看了他一眼,发现不认识。
“王导,我叫陈磊,你叫我小陈,或者磊子都行。”
陈磊察觉出他眼中的疑惑,便主动自我介绍道。
“哦,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是你拍的。”
王晓帅想起来了。
他的电影《日照重庆》於去年11月份在內地上映,只拿了400来万的票房,就算加上海外版权费用,还是让投资方血亏。
那时候,投资方给他发过当时国內票房前十名单,还特意提过《我的少女时代》这部小成本高回报的电影。
他懂投资方韩总的意思,这是讽刺他,五十多岁的人了拍出来的电影获得的票房都不如一个二十来岁年轻人的处女作!
但王晓帅如果会拍商业片,那他就不是王晓帅了。
反正他和投资方已经闹了,隨便那位韩总怎么讽刺。
但他没有想到,这位曾被韩总拿来讽刺他的年轻导演,居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还主动和他打招呼。
“对。”
陈磊坦然点头,然后他又和同桌的几位第六代导演打招呼,如王潮、娄曄。
隨后他指著王晓帅旁边的空位,问道,“王导,这位子没人坐吧?”
王晓帅看了眼周围,见没人开腔,便说道:“没人坐。”
“那我就坐这了。”
陈磊厚著脸皮,坐在了空位上。
他的到来,很明显让在座的人有些不適应。
一个初见面,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坐在了一桌五十多岁的中老年当中,怎么看都很不和谐。
而且这个年轻人还是以拍商业片出名,在座的导演们所拍的所有电影的票房全部加起来,都比不上这个年轻人的一部电影票房。
这就有些尷尬了。
所以,原本聊得挺好的这一桌人,突然有些安静下来了。
也不是说,大家不说话了,只是说话的声音变小了,像是不想让自已说的话被別人听见一般。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陈磊就像没意识到自己是一位闯入者一样,神情坦荡的找坐在自己旁边的王晓帅搭话。
“王导,日照重庆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人不在內地,所以没看过。
但我很认同王导坚持拍严肃电影的想法。
我,也不喜欢和別人拍一样的东西,我也想拍这种电影。”
“年轻人有这想法,挺好的。”
王晓帅有些异的看了他一眼,说道。
严肃电影这个词,是他提出来的,是从严肃文学演化而来。
因为他觉得,文艺片、艺术电影这类说法所涵盖的內容太窄了。
而陈磊用严肃电影,而非文艺片,显然是赞同他这个看法的。
“我手里有个本子,是盲人的故事。
但演员这块,有点难找。
王导,还有在座的各位前辈,你们认识的人比我多,不知道有没有好的演员,能介绍我认识一下?”
陈磊知道,在座的人都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但他就像没注意到一般,继续说道。
“盲人?
有点意思啊。
我记得国內没几部拍盲人电影的吧。”
王潮感兴趣的说道。
“有,去年不是有个新人导演拍了部盲人电影么。”
“我记得,好像是中戏老路家的吧。”
“对。”
一旦有了话题之后,这话匣子,自然而然的就打开了。
从盲人电影,然后说到了国內的一些小眾群体,比如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工、留守儿童。
往往是上一句有人说这个,下一句又有人转到另一个话题去了。
让在一旁听著的陈磊,有一种大家在自说自话,没有接別人话,偏偏还能一路往下说,让聊天继续的意思。
“你那个本子讲的是什么故事?”
王晓帅从桌上的聊天,转到陈磊的身上,小声问道。
“讲的是盲人推拿馆的故事。”
“推拿啊,我也去过推拿馆,不过我还真没让盲人推拿过。
嗯,这里面也有不少方面可以深究的。
不过,你要拍盲人,就得要从盲人和我们正常人两个视角来拍吧?”
“主要以盲人的视角来拍,这是一部群戏,所以我很愁演员。
不知道王导有没有好的演员推荐一下?”
陈磊继续提到之前的话题。
“你和我说一说有几个角色。”
王晓帅也没有帚自珍的想法,直接说道於是,陈磊便说了小说当中的人物,推拿馆的两位老板,王大夫情侣、小马等人。
“我想一想啊。”
就在王晓帅回忆与自己合作过的导演的时候,一旁的娄哗突然插了一句嘴,“秦浩是个好演员。”
“好,我记下。”
陈磊立刻从兜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拔出上面的小型笔,翻到空白的一页,开始记名字。
自他决定要当导演拍电影之后,为了不错过临时出现的灵感,他隨身都会携带本子和笔。
这一年多下来,也赞了好几个小本子了。
“李乃闻也不错。”
王潮也不甘示弱的报上了自己上一部电影的男主角。
有一有二,就有三,很快陈磊的小本子上,就写下了很多演员的名字。
里面有他认识的,也有他不认识的。
反正不管如何,他先记下再说。
“感谢各位前辈的介绍。”
记完名字,陈磊向在座的眾人感谢道。
“没事没事,顺手的事。
我们之间,也经常互相介绍演员。”
王晓帅摆摆手说道。
对导演而言,有一个好剧本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演员也不容易,找到投资方更不容易所以相熟的圈子里面,都会互相介绍资源。
也不是说要抱团取暖,占一个地盘什么的,而是拍电影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特別是在座的第六代们,从地下走到地上,从以前的人人喊打,到现在光明正大的被邀请。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此刻的陈磊是有些幸运的。
国內票房市场一年比一年变大。
国內拍片环境一年比一年更好。
这些都是以前很多导演所梦想的,但真的遇到了时候,又有一些导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成为海滩上乾涸的一坨印记,没过多久又被下一批海浪给掩埋了。
反正经过介绍演员这一遭,在座的导演们也不觉得同桌有个拍商业片的年轻人碍眼了。
也恢復了最开始畅谈的气氛。
陈磊在桌上,一直当听眾,只有当听到自己感兴趣,又觉得对方说的话与自己的观点相矛盾的时候,他才会开口。
“王导,恭喜你获得电影协会的年度最佳导演。”
陈磊走到王晓帅附近,等他空下来的时候,上前祝贺道。
“谢谢。”
主晓师看了他一眼,发现不认识。
“王导,我叫陈磊,你叫我小陈,或者磊子都行。”
陈磊察觉出他眼中的疑惑,便主动自我介绍道。
“哦,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是你拍的。”
王晓帅想起来了。
他的电影《日照重庆》於去年11月份在內地上映,只拿了400来万的票房,就算加上海外版权费用,还是让投资方血亏。
那时候,投资方给他发过当时国內票房前十名单,还特意提过《我的少女时代》这部小成本高回报的电影。
他懂投资方韩总的意思,这是讽刺他,五十多岁的人了拍出来的电影获得的票房都不如一个二十来岁年轻人的处女作!
但王晓帅如果会拍商业片,那他就不是王晓帅了。
反正他和投资方已经闹了,隨便那位韩总怎么讽刺。
但他没有想到,这位曾被韩总拿来讽刺他的年轻导演,居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还主动和他打招呼。
“对。”
陈磊坦然点头,然后他又和同桌的几位第六代导演打招呼,如王潮、娄曄。
隨后他指著王晓帅旁边的空位,问道,“王导,这位子没人坐吧?”
王晓帅看了眼周围,见没人开腔,便说道:“没人坐。”
“那我就坐这了。”
陈磊厚著脸皮,坐在了空位上。
他的到来,很明显让在座的人有些不適应。
一个初见面,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坐在了一桌五十多岁的中老年当中,怎么看都很不和谐。
而且这个年轻人还是以拍商业片出名,在座的导演们所拍的所有电影的票房全部加起来,都比不上这个年轻人的一部电影票房。
这就有些尷尬了。
所以,原本聊得挺好的这一桌人,突然有些安静下来了。
也不是说,大家不说话了,只是说话的声音变小了,像是不想让自已说的话被別人听见一般。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陈磊就像没意识到自己是一位闯入者一样,神情坦荡的找坐在自己旁边的王晓帅搭话。
“王导,日照重庆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我人不在內地,所以没看过。
但我很认同王导坚持拍严肃电影的想法。
我,也不喜欢和別人拍一样的东西,我也想拍这种电影。”
“年轻人有这想法,挺好的。”
王晓帅有些异的看了他一眼,说道。
严肃电影这个词,是他提出来的,是从严肃文学演化而来。
因为他觉得,文艺片、艺术电影这类说法所涵盖的內容太窄了。
而陈磊用严肃电影,而非文艺片,显然是赞同他这个看法的。
“我手里有个本子,是盲人的故事。
但演员这块,有点难找。
王导,还有在座的各位前辈,你们认识的人比我多,不知道有没有好的演员,能介绍我认识一下?”
陈磊知道,在座的人都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但他就像没注意到一般,继续说道。
“盲人?
有点意思啊。
我记得国內没几部拍盲人电影的吧。”
王潮感兴趣的说道。
“有,去年不是有个新人导演拍了部盲人电影么。”
“我记得,好像是中戏老路家的吧。”
“对。”
一旦有了话题之后,这话匣子,自然而然的就打开了。
从盲人电影,然后说到了国內的一些小眾群体,比如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工、留守儿童。
往往是上一句有人说这个,下一句又有人转到另一个话题去了。
让在一旁听著的陈磊,有一种大家在自说自话,没有接別人话,偏偏还能一路往下说,让聊天继续的意思。
“你那个本子讲的是什么故事?”
王晓帅从桌上的聊天,转到陈磊的身上,小声问道。
“讲的是盲人推拿馆的故事。”
“推拿啊,我也去过推拿馆,不过我还真没让盲人推拿过。
嗯,这里面也有不少方面可以深究的。
不过,你要拍盲人,就得要从盲人和我们正常人两个视角来拍吧?”
“主要以盲人的视角来拍,这是一部群戏,所以我很愁演员。
不知道王导有没有好的演员推荐一下?”
陈磊继续提到之前的话题。
“你和我说一说有几个角色。”
王晓帅也没有帚自珍的想法,直接说道於是,陈磊便说了小说当中的人物,推拿馆的两位老板,王大夫情侣、小马等人。
“我想一想啊。”
就在王晓帅回忆与自己合作过的导演的时候,一旁的娄哗突然插了一句嘴,“秦浩是个好演员。”
“好,我记下。”
陈磊立刻从兜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拔出上面的小型笔,翻到空白的一页,开始记名字。
自他决定要当导演拍电影之后,为了不错过临时出现的灵感,他隨身都会携带本子和笔。
这一年多下来,也赞了好几个小本子了。
“李乃闻也不错。”
王潮也不甘示弱的报上了自己上一部电影的男主角。
有一有二,就有三,很快陈磊的小本子上,就写下了很多演员的名字。
里面有他认识的,也有他不认识的。
反正不管如何,他先记下再说。
“感谢各位前辈的介绍。”
记完名字,陈磊向在座的眾人感谢道。
“没事没事,顺手的事。
我们之间,也经常互相介绍演员。”
王晓帅摆摆手说道。
对导演而言,有一个好剧本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演员也不容易,找到投资方更不容易所以相熟的圈子里面,都会互相介绍资源。
也不是说要抱团取暖,占一个地盘什么的,而是拍电影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特別是在座的第六代们,从地下走到地上,从以前的人人喊打,到现在光明正大的被邀请。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此刻的陈磊是有些幸运的。
国內票房市场一年比一年变大。
国內拍片环境一年比一年更好。
这些都是以前很多导演所梦想的,但真的遇到了时候,又有一些导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成为海滩上乾涸的一坨印记,没过多久又被下一批海浪给掩埋了。
反正经过介绍演员这一遭,在座的导演们也不觉得同桌有个拍商业片的年轻人碍眼了。
也恢復了最开始畅谈的气氛。
陈磊在桌上,一直当听眾,只有当听到自己感兴趣,又觉得对方说的话与自己的观点相矛盾的时候,他才会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