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蓝玉招供,再起惊天波澜(求订阅!!)
另一名年轻士兵却有些担忧地说道:“蓝玉將军可是咱们的上司,他要是被重罚,咱们会不会也受牵联?”
朝堂之上,欧阳伦与朱標商议已毕,將一份详细的赏罚章程呈报给朱元璋。朱元璋接过奏章,仔细翻阅,片刻后点了点头,沉声道:“好,就依此办理。传咱的旨意,明日早朝,当眾宣布赏罚结果。”
隨著旨意传出,整个京师都沸腾了起来。无论是官员、百姓还是將士,都在翘首以盼,等待著朝廷的最终决定。赏罚之事,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更牵动著整个大明的军心与民心。
对於如何处置蓝玉,很多人都提心弔胆,谁也不清楚蓝玉会是何种下场。
要知道蓝玉这次可是葬送了大明近四万骑兵,说实话这已经是大明的核心精锐了,想要组建这十万骑兵即便是大明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且新组建出来,未必能有这四万骑兵的战力。
大家也都知道,原本是大贏的局面,就是因为蓝玉贪功冒进,这才导致了大败!
对於这件事情,上到朝廷文武官员,下到寻常百姓、学生、学者以及士兵,都对蓝玉极为愤慨。
甚至有人公开要求严惩蓝玉的。
蓝玉因贪功冒进,葬送大明四万精锐骑兵的消息传遍朝野,举国震动。朱元璋震怒之下,將蓝玉下狱,严加审讯。这一事件不仅让蓝玉本人陷入绝境,更对淮西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曾经风光无限的淮西党,如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
原本每日车水马龙的韩国公府,如今门可罗雀。那些曾经爭先恐后巴结淮西党的官员,如今连影子都见不著。就连平日里与淮西党交好的商贾、士绅,也纷纷闭门谢客,生怕被牵连。淮西党的官员们出门办事,再也不是往日那般被奉为上宾,反而处处碰壁,甚至被人冷眼相待。
几位淮西勛贵聚在韩国公府上,脸色凝重,气氛压抑。李善长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手中的茶杯早已凉透,却一口未动。
“国公,如今这局面,咱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勛贵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著几分焦虑,“昨日我去兵部办事,那帮人连正眼都不瞧我一下,推三阻四,说什么『公务繁忙』,分明是故意刁难!”
另一人冷哼一声,接话道:“何止是兵部!我去户部调个帐目,那主事竟然直接说『上头有令,淮西党的案子未结,一切事务暂缓』。这分明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李善长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扫过眾人,沉声道:“蓝玉之事,確实让我们措手不及。但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阵脚,切不可自乱阵脚。”
“稳住阵脚?”一位年轻的勛贵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国公,如今朝中上下都在看我们的笑话,就连那些平日里对我们点头哈腰的小官,如今也敢对我们指手画脚!再这样下去,咱们淮西党可就真的完了!”
李善长目光一冷,厉声道:“慌什么!蓝玉是蓝玉,淮西党是淮西党!皇上再如何震怒,也不会轻易动我们这些老臣。只要我们不自乱阵脚,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可是国公,”另一位勛贵低声说道,“如今朝中风向大变,就连那些原本依附我们的官员,也开始倒向駙马党以及其他势力。若是再不採取行动,只怕……”
李善长抬手打断了他的话,沉吟片刻,缓缓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撇清与蓝玉的关係。你们回去后,务必约束手下,切不可再惹是生非。至於那些倒戈的官员……”他冷笑一声,“墙头草罢了,待风头过去,自然会重新靠过来。”
眾人面面相覷,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见李善长如此镇定,也稍稍安心了些。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家僕匆匆跑进来,脸色苍白,颤声道:“国公,不好了!刚刚传来消息,蓝玉在狱中……招供了!”
“什么?!”眾人闻言,顿时脸色大变,纷纷站起身来。
李善长也是瞳孔一缩,手中的茶杯“啪”地一声摔在地上,碎成几片。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沉声道:“招供了什么?”
家僕低下头,声音颤抖:“据说……据说蓝玉供出了许多淮西党的秘密,还牵扯到了……国公您……”
屋內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善长身上。李善长沉默良久,终於缓缓站起身,目光如刀,冷声道:“传令下去,所有人即刻回府,闭门谢客。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轻举妄动!”
眾人纷纷应声,匆匆离去。李善长独自站在厅中,望著窗外阴沉的天空,喃喃自语:“蓝玉啊蓝玉,你这一招,可真是把我们逼到了绝路……”
韩国公府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曾经显赫一时的淮西党,如今已是风雨飘摇,前途未卜。
蓝玉下狱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朝堂上下的层层波澜。然而,关於蓝玉的处罚尚未尘埃落定,朝中眾人还在猜测皇上会如何处置这位曾经战功赫赫的大將时,又一则惊人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蓝玉在狱中招供了!
据说,为了活命,蓝玉將淮西党多年来所做的种种不法之事一一供出,从贪墨军餉、私吞田產,到结党营私、欺压百姓,甚至涉及朝中一些隱秘的权力交易。消息一出,整个朝堂瞬间风云突变,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將席捲而来。
淮西党的官员们人人自危,往日里囂张跋扈的气焰荡然无存。他们或闭门不出,或四处打探消息,生怕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蓝玉的供词中。那些曾经与淮西党关係密切的官员和势力,此刻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他们清楚,若是蓝玉真的將淮西党这些年做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全部抖落出来,不仅淮西党会万劫不復,就连他们这些与之有牵连的人,也难逃清算。
朝堂上,往日里与淮西党交好的官员们纷纷避而不见,甚至连眼神交流都变得小心翼翼。一位淮西党的官员在朝会上试图与一位平日里关係不错的同僚搭话,对方却只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隨即快步走开,仿佛躲避瘟疫一般。这位官员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心中一片冰凉。
与此同时,韩国公府內,李善长坐在书房中,手中握著一封密信,眉头紧锁。信中的內容正是关於蓝玉招供的详细情况。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心中翻涌著难以言喻的情绪——愤怒、失望,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
“国公,如今我们该怎么办?”一名心腹站在一旁,低声问道,声音中带著几分颤抖。
李善长沉默良久,终於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蓝玉……他这是要把我们都拖下水啊。”
心腹急切地说道:“国公,若是蓝玉真的將那些事情全盘托出,我们淮西党可就真的完了!皇上若是追究起来,恐怕连您也……”
李善长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阴沉:“慌什么!蓝玉到底有没有招供,这还只是传言!就算他真的招了,但他手中未必有確凿的证据。只要我们咬死不认,皇上也未必能拿我们怎么样。”
“可是……”心腹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李善长冷冷的目光逼了回去。
“让你派人去监狱打探,可有消息?蓝玉到底招没招?招了多少!?”李善长沉声问道。
面对李善长的这个问题,心腹额头冒汗,连忙道:“国公,蓝玉可是被关在锦衣卫的监狱里面,就是当初关押欧阳駙马的那座监狱,锦衣卫防守得相当严密,別说人了就连一只苍蝇都別想进去,属下已经用尽了手段,但都失败.原本咱们在锦衣卫也是有人的,但是上次蓝玉义子事件之后,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將锦衣卫上上下下彻底清洗一遍,我们在里面的人全部都”
“不过锦衣卫內我们还有一个眼线,只是这眼线的级別很低,没办法直接参与到蓝玉案当中,我已经给他下令,无论如何都要把国公您想要的问题打探清楚,就是需要多一些时间。”
听到心腹这话,李善长神色变幻,过了一会儿,这才点头,沉声道:“务必儘快,此事耽搁不得。”
李善长很清楚,蓝玉被下狱,本就对淮西党打击极大,若是蓝玉真的在监狱內招了,那对淮西党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
“国公,您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太上皇放出来的假消息?”心腹想了想开口道。
“假消息?!”李善长愣了一下,隨即有些不確定道:“也不是没有可能,以老夫对太上皇的了解,若是蓝玉真的招了,就我们做的那些事情让太上皇知道了,估计这会来抓咱们的锦衣卫都已经在路上了!”
最⊥新⊥小⊥说⊥在⊥⊥⊥首⊥发!
“但是並没有听说锦衣卫抓人,或许一切都是咱们自己太过担心了,也或许是有人在故意散播舆论!但是不管是真还是假,蓝玉在监狱里面的情况一定要打听清楚!”
“是!国公英明!”心腹连忙拱手。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另一名心腹匆匆跑进来,脸色苍白如纸:“国公,不好了!刚刚传来消息,太上皇发怒,下令彻查蓝玉一案,並且……並且特別说要查和蓝玉相关之人!”
李善长闻言,手中刚端起的茶杯“哐当”地一声掉在地上。他缓缓站起身,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传令下去,所有人即刻销毁一切可能与蓝玉案有关的文书、帐目。另外,派人去狱中……想办法和蓝玉搭上线,无论如何,不能让蓝玉再乱说了。”
“若有必要,你们可以”
李善长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心腹们面面相覷,隨即重重点头,匆匆离去。
李善长独自站在书房中,望著窗外阴沉的天空,喃喃自语:“蓝玉啊蓝玉,你这一招,可真是把我们逼到了绝路……但淮西党,绝不会就此倒下!”
朝堂之上,风雨欲来。淮西党的命运,仿佛悬於一线,隨时可能坠入万丈深渊。而那些曾经依附於淮西党的官员和势力,此刻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场风暴不要波及到自己。
与此同时。
奉天殿內,烛火摇曳,映照出皇帝朱標焦灼不安的神情。他背著手在殿內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目光时不时瞥向殿外,仿佛在等待著什么消息。蓝玉在狱中告发的消息如同一把利剑悬在他的心头,而太上皇朱元璋暴怒的传言更是让他如坐针毡。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朱標低声喃喃,声音中带著几分无奈和焦虑。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向殿顶,长嘆一声,“蓝玉啊蓝玉,你这一招,可真是让朕措手不及!”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欧阳伦缓步走入殿內,神色从容,仿佛外界的风雨与他毫无关係。他微微躬身,行礼道:“臣欧阳伦,参见陛下。”
朱標见到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快步上前,抓住他的手臂,急切地说道:“妹夫,你可算来了!传言蓝玉在狱中招供,父皇震怒,朝中风声鹤唳,朕……朕实在是束手无策啊!”
“本来朕就为如何处理蓝玉的事情头疼,在你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定下了处理方案,哪知道蓝玉这傢伙居然开始攀咬起来,这事一旦闹大,那可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朕不同情蓝玉,朕担心的是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官员被蓝玉牵连!”
欧阳伦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朱標的手背,语气平和:“陛下,何必如此焦急?事情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朱標鬆开手,苦笑道:“欧阳卿,你是不知道,蓝玉这一招,可是把淮西党推到了风口浪尖!若是他真的將那些事情全盘托出,朝中必將大乱,朕……朕该如何向父皇交代?向天下百姓交代?!”(本章完)
朝堂之上,欧阳伦与朱標商议已毕,將一份详细的赏罚章程呈报给朱元璋。朱元璋接过奏章,仔细翻阅,片刻后点了点头,沉声道:“好,就依此办理。传咱的旨意,明日早朝,当眾宣布赏罚结果。”
隨著旨意传出,整个京师都沸腾了起来。无论是官员、百姓还是將士,都在翘首以盼,等待著朝廷的最终决定。赏罚之事,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更牵动著整个大明的军心与民心。
对於如何处置蓝玉,很多人都提心弔胆,谁也不清楚蓝玉会是何种下场。
要知道蓝玉这次可是葬送了大明近四万骑兵,说实话这已经是大明的核心精锐了,想要组建这十万骑兵即便是大明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且新组建出来,未必能有这四万骑兵的战力。
大家也都知道,原本是大贏的局面,就是因为蓝玉贪功冒进,这才导致了大败!
对於这件事情,上到朝廷文武官员,下到寻常百姓、学生、学者以及士兵,都对蓝玉极为愤慨。
甚至有人公开要求严惩蓝玉的。
蓝玉因贪功冒进,葬送大明四万精锐骑兵的消息传遍朝野,举国震动。朱元璋震怒之下,將蓝玉下狱,严加审讯。这一事件不仅让蓝玉本人陷入绝境,更对淮西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曾经风光无限的淮西党,如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
原本每日车水马龙的韩国公府,如今门可罗雀。那些曾经爭先恐后巴结淮西党的官员,如今连影子都见不著。就连平日里与淮西党交好的商贾、士绅,也纷纷闭门谢客,生怕被牵连。淮西党的官员们出门办事,再也不是往日那般被奉为上宾,反而处处碰壁,甚至被人冷眼相待。
几位淮西勛贵聚在韩国公府上,脸色凝重,气氛压抑。李善长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手中的茶杯早已凉透,却一口未动。
“国公,如今这局面,咱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勛贵忍不住开口,声音里带著几分焦虑,“昨日我去兵部办事,那帮人连正眼都不瞧我一下,推三阻四,说什么『公务繁忙』,分明是故意刁难!”
另一人冷哼一声,接话道:“何止是兵部!我去户部调个帐目,那主事竟然直接说『上头有令,淮西党的案子未结,一切事务暂缓』。这分明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李善长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扫过眾人,沉声道:“蓝玉之事,確实让我们措手不及。但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阵脚,切不可自乱阵脚。”
“稳住阵脚?”一位年轻的勛贵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国公,如今朝中上下都在看我们的笑话,就连那些平日里对我们点头哈腰的小官,如今也敢对我们指手画脚!再这样下去,咱们淮西党可就真的完了!”
李善长目光一冷,厉声道:“慌什么!蓝玉是蓝玉,淮西党是淮西党!皇上再如何震怒,也不会轻易动我们这些老臣。只要我们不自乱阵脚,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可是国公,”另一位勛贵低声说道,“如今朝中风向大变,就连那些原本依附我们的官员,也开始倒向駙马党以及其他势力。若是再不採取行动,只怕……”
李善长抬手打断了他的话,沉吟片刻,缓缓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撇清与蓝玉的关係。你们回去后,务必约束手下,切不可再惹是生非。至於那些倒戈的官员……”他冷笑一声,“墙头草罢了,待风头过去,自然会重新靠过来。”
眾人面面相覷,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见李善长如此镇定,也稍稍安心了些。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家僕匆匆跑进来,脸色苍白,颤声道:“国公,不好了!刚刚传来消息,蓝玉在狱中……招供了!”
“什么?!”眾人闻言,顿时脸色大变,纷纷站起身来。
李善长也是瞳孔一缩,手中的茶杯“啪”地一声摔在地上,碎成几片。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沉声道:“招供了什么?”
家僕低下头,声音颤抖:“据说……据说蓝玉供出了许多淮西党的秘密,还牵扯到了……国公您……”
屋內一片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善长身上。李善长沉默良久,终於缓缓站起身,目光如刀,冷声道:“传令下去,所有人即刻回府,闭门谢客。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轻举妄动!”
眾人纷纷应声,匆匆离去。李善长独自站在厅中,望著窗外阴沉的天空,喃喃自语:“蓝玉啊蓝玉,你这一招,可真是把我们逼到了绝路……”
韩国公府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曾经显赫一时的淮西党,如今已是风雨飘摇,前途未卜。
蓝玉下狱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朝堂上下的层层波澜。然而,关於蓝玉的处罚尚未尘埃落定,朝中眾人还在猜测皇上会如何处置这位曾经战功赫赫的大將时,又一则惊人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蓝玉在狱中招供了!
据说,为了活命,蓝玉將淮西党多年来所做的种种不法之事一一供出,从贪墨军餉、私吞田產,到结党营私、欺压百姓,甚至涉及朝中一些隱秘的权力交易。消息一出,整个朝堂瞬间风云突变,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將席捲而来。
淮西党的官员们人人自危,往日里囂张跋扈的气焰荡然无存。他们或闭门不出,或四处打探消息,生怕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蓝玉的供词中。那些曾经与淮西党关係密切的官员和势力,此刻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他们清楚,若是蓝玉真的將淮西党这些年做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全部抖落出来,不仅淮西党会万劫不復,就连他们这些与之有牵连的人,也难逃清算。
朝堂上,往日里与淮西党交好的官员们纷纷避而不见,甚至连眼神交流都变得小心翼翼。一位淮西党的官员在朝会上试图与一位平日里关係不错的同僚搭话,对方却只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隨即快步走开,仿佛躲避瘟疫一般。这位官员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心中一片冰凉。
与此同时,韩国公府內,李善长坐在书房中,手中握著一封密信,眉头紧锁。信中的內容正是关於蓝玉招供的详细情况。他的手指微微颤抖,心中翻涌著难以言喻的情绪——愤怒、失望,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
“国公,如今我们该怎么办?”一名心腹站在一旁,低声问道,声音中带著几分颤抖。
李善长沉默良久,终於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蓝玉……他这是要把我们都拖下水啊。”
心腹急切地说道:“国公,若是蓝玉真的將那些事情全盘托出,我们淮西党可就真的完了!皇上若是追究起来,恐怕连您也……”
李善长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阴沉:“慌什么!蓝玉到底有没有招供,这还只是传言!就算他真的招了,但他手中未必有確凿的证据。只要我们咬死不认,皇上也未必能拿我们怎么样。”
“可是……”心腹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李善长冷冷的目光逼了回去。
“让你派人去监狱打探,可有消息?蓝玉到底招没招?招了多少!?”李善长沉声问道。
面对李善长的这个问题,心腹额头冒汗,连忙道:“国公,蓝玉可是被关在锦衣卫的监狱里面,就是当初关押欧阳駙马的那座监狱,锦衣卫防守得相当严密,別说人了就连一只苍蝇都別想进去,属下已经用尽了手段,但都失败.原本咱们在锦衣卫也是有人的,但是上次蓝玉义子事件之后,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將锦衣卫上上下下彻底清洗一遍,我们在里面的人全部都”
“不过锦衣卫內我们还有一个眼线,只是这眼线的级別很低,没办法直接参与到蓝玉案当中,我已经给他下令,无论如何都要把国公您想要的问题打探清楚,就是需要多一些时间。”
听到心腹这话,李善长神色变幻,过了一会儿,这才点头,沉声道:“务必儘快,此事耽搁不得。”
李善长很清楚,蓝玉被下狱,本就对淮西党打击极大,若是蓝玉真的在监狱內招了,那对淮西党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
“国公,您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太上皇放出来的假消息?”心腹想了想开口道。
“假消息?!”李善长愣了一下,隨即有些不確定道:“也不是没有可能,以老夫对太上皇的了解,若是蓝玉真的招了,就我们做的那些事情让太上皇知道了,估计这会来抓咱们的锦衣卫都已经在路上了!”
最⊥新⊥小⊥说⊥在⊥⊥⊥首⊥发!
“但是並没有听说锦衣卫抓人,或许一切都是咱们自己太过担心了,也或许是有人在故意散播舆论!但是不管是真还是假,蓝玉在监狱里面的情况一定要打听清楚!”
“是!国公英明!”心腹连忙拱手。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另一名心腹匆匆跑进来,脸色苍白如纸:“国公,不好了!刚刚传来消息,太上皇发怒,下令彻查蓝玉一案,並且……並且特別说要查和蓝玉相关之人!”
李善长闻言,手中刚端起的茶杯“哐当”地一声掉在地上。他缓缓站起身,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传令下去,所有人即刻销毁一切可能与蓝玉案有关的文书、帐目。另外,派人去狱中……想办法和蓝玉搭上线,无论如何,不能让蓝玉再乱说了。”
“若有必要,你们可以”
李善长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心腹们面面相覷,隨即重重点头,匆匆离去。
李善长独自站在书房中,望著窗外阴沉的天空,喃喃自语:“蓝玉啊蓝玉,你这一招,可真是把我们逼到了绝路……但淮西党,绝不会就此倒下!”
朝堂之上,风雨欲来。淮西党的命运,仿佛悬於一线,隨时可能坠入万丈深渊。而那些曾经依附於淮西党的官员和势力,此刻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场风暴不要波及到自己。
与此同时。
奉天殿內,烛火摇曳,映照出皇帝朱標焦灼不安的神情。他背著手在殿內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目光时不时瞥向殿外,仿佛在等待著什么消息。蓝玉在狱中告发的消息如同一把利剑悬在他的心头,而太上皇朱元璋暴怒的传言更是让他如坐针毡。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朱標低声喃喃,声音中带著几分无奈和焦虑。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向殿顶,长嘆一声,“蓝玉啊蓝玉,你这一招,可真是让朕措手不及!”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欧阳伦缓步走入殿內,神色从容,仿佛外界的风雨与他毫无关係。他微微躬身,行礼道:“臣欧阳伦,参见陛下。”
朱標见到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快步上前,抓住他的手臂,急切地说道:“妹夫,你可算来了!传言蓝玉在狱中招供,父皇震怒,朝中风声鹤唳,朕……朕实在是束手无策啊!”
“本来朕就为如何处理蓝玉的事情头疼,在你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定下了处理方案,哪知道蓝玉这傢伙居然开始攀咬起来,这事一旦闹大,那可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朕不同情蓝玉,朕担心的是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官员被蓝玉牵连!”
欧阳伦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朱標的手背,语气平和:“陛下,何必如此焦急?事情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朱標鬆开手,苦笑道:“欧阳卿,你是不知道,蓝玉这一招,可是把淮西党推到了风口浪尖!若是他真的將那些事情全盘托出,朝中必將大乱,朕……朕该如何向父皇交代?向天下百姓交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