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玛格丽特握着门把的手一顿,她迟疑了一瞬间,然后才端着盘子走出去。
门敞开着,她清楚听见劳伦斯这小子的声音。
“……这几个地方,这几个细节,我总感觉,应该是女作者才能写出来的叙述,要么就是他有个女顾问。
否则,一定是帕特森爵士被夺舍了,他怎么能知道这个呢?”
玛格丽特在隔壁的隔间里取出茶叶罐,倒进干净的茶壶里,又取了炉子上温着的水,冲了进去。
面前冒出一阵白色水雾。
她隐约听见索伦的声音。
“……这也不尽然,作家的取材方式,你怎么能想到呢?说不准,他为这一段描写搜集准备了很久。”
索伦的面孔上闪过一丝停顿,抬起眼眸,盯着二月花内页上的哪一行‘帕特森爵士著’略做沉思。
这也是他不能问的范围之内,他不知道玛格丽特与这位爵士到底存在着什么合作,是什么关系。
又或者说……她两个月之后要离开是不是与她口中的写作理想,甚至是与这个人也有关联。
但凡想到这上头,索伦心里就酸的发苦,嫉妒的喉咙里一阵阵滞涩。
但看样子,她并不打算给他分享这件事,也不想让任何人察觉,这是她的秘密。
故而,索伦告诉自己,既然她不想让他知道,那他就不知道。
无论是秘密还是什么别的。
“好吧,这样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劳伦斯似乎被索伦的话给说服了,他摇头,却又听索伦谈起他即将要去一趟南方。
“去南方?去做什么?”
索伦随意找了个借口,说受到了俱乐部里朋友婚礼的邀请,大概去一个多月,趁着休假的时间,也四处逛逛。
对于这年头的旅行来说,这并不算很长的时间。
劳伦斯听了,心思活络起来:“带我一个呗,带我一个呗,我也想出去玩玩,这儿实在是太闷了。”
索伦又三言两语把他打发了。
抬头,正望见玛格丽特端着茶壶从门外进来,她一脸淡然,走到桌侧,拿出一对杯子,斟了半杯。
劳伦斯自顾自加了两勺糖,囫囵喝了半盏,就没趣儿起来。
“唉,那我过两周还是早点回剑桥去。”
劳伦斯和凯尔都跟索伦一样,申请的是剑桥,他们在学院有宿舍住,整天跟着同学在俱乐部混,玩拳击,赌马,打曲棍球,总有乐子。
索伦点头,与劳伦斯闲谈,抿了一口茶。
他自己仅仅还有一年就毕业,课程不多,辩论会也不多,去的目的主要是维护人际联络,毕业之后……自然是竞选做议员。
做人不能什么都想要,也不能什么责的不负,既然决定了永远不娶妻,那么别的方面。
例如家族需要的荣誉,他就必须得加倍的牺牲自身偿还,将仕途走好。
可如果要偿还这个,至于伊莫金他们那里,便不得不要慎重表态了。
索伦想看过两个月,看看测试结果,选择最稳妥的方式调和。
他将茶杯放进托盘里。
不一会儿,玛格丽特送走了劳伦斯,她回到书房里,仍旧思索着旅行的事情,索伦回过神来,目光柔和,与她继续说着什么。
“我们去一趟布里斯托吧。”
他道。
……
二月初,晨光微熹,木质调的微风穿透窗缝,吹动了洁白的纱帘。
临出发启程的前一天,玛格丽特坐在窗台书桌边,提起羽毛笔,打算将《粉眼》的下一篇写出来。
她已经做好了差不多的大纲,要写一场以悲剧收尾的爱情故事。
无论是古今中外,在历来的文学史上,悲剧总是如同一座座碑林,无论哪种文化,都能有类似的经典。
其中的异曲同工,无非是时代环境大环境对角色个体的结构性压迫,使得主角双方迫不得已,可又投诉无门,只能饱含感情的分离,成为怨歌。
读者看后,仿佛心里空落落一块,记忆深刻。
虽然,玛格丽特知道自己的感情观尚处在并不成熟的笨拙阶段,可但凡是触及到写作,她就总能借着理清一点道理。
可她不想写的太悲怨,于是选择了相忘于江湖的结局,并抱着这个结局去写开头。
‘明珠号巨轮即将启程,奥黛丽小姐跟随舅舅舅母一起登船,她居住在船上的上等套房。
无论是餐桌上带花纹的银勺柄,还是甲板上心旷神怡的风景,都令人感到舒适,只不过,奥黛丽的目的地是美洲大陆,她是去结婚的。’
玛格丽特将开头写好,又用了洋洋洒洒几千个词的剧情,一步步的让两个不同阶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主角一步步的,就像命运指引般的,与对方相识。
他们发现了对方的优点,以及自身可望不可及的宝贵品格。
他们在这样一个微缩的小社会中,在没有人察觉的地方,互相倾慕了。
这汪洋大海之上,仿佛一片未被世俗染指的净土,飘摇的巨轮仿佛永不沉没,蓝白相间的浪花,也仿佛可以吞没人类最细微的情愫。
直到粉眼降临。
玛格丽特毫无意外地让两个主角互诉衷肠,互表心意,毫无芥蒂的在一起了。
他们依依缠绵,筹划上岸后着要如何逃离,但意外却来的比幸运更快,永不沉没的巨轮,即将沉没。
……
两小时后,玛格丽特捏着羽毛笔将其中的词汇修缮矫饰一遍,又誊写出来。
将第一篇故事,与这篇一起折叠,装进一只大信封里。
她着手,取出便条来,给编辑普森先生写了几句短信,对粉眼这个系列的单元故事做出立意解释,并对后续的选材简单概括一遍。
虽然,这份试稿或许不符合他当初要求模仿“帕特森爵士”的条件,但玛格丽特在这方面,对自己还算是有点自信。
粉眼的故事,并不比探案集要差,普森先生只要一看,就知道它的好坏深浅了。
她融化蜡条封装好信,先写上普森先生的私人信址,又在外面套上一层给梅兰妮的掩饰信封,并不忘记给梅兰妮写信问候。
按照谨慎的老规矩,玛格丽特先请女管家帮忙把这信从曼彻斯特寄去纳德维丁给梅兰妮。
再借梅兰妮的手寄去伦敦,同样,回信也是叫普森先生寄到梅兰妮那里。
一个多月过去,到三月中旬她和索伦回了纳德维丁,刚好就能收到普森先生的回信。
这样一来,没人会在她尚且韬光养晦的阶段就知晓她的所作所为。
等大家都看见她的故事印成铅版字,知道她写作初成了,一切也就都成定局,任是谁也说不出错来。
到那个时候,天高海阔任鸟飞,谁也阻拦不了,她一定要去伦敦。
……
临行前,行李打点妥当,房间清理干净,玛格丽特将宿舍的钥匙还给奈卡莉太太。
她在狭窄的过道里关上屋门,目光一寸寸的盘旋,与这间舒适的小房舍做最后告别。
启程的这天是个清晨,气候适宜,温度适中。
一行人行李不多,并不张扬,索伦只带了几个有眼力见的马车夫与男仆,只当是寻常的出游访友,没人在意有什么不寻常的。
从曼彻斯特出发,穿越乌烟瘴气的城市,一路朝南方驾驶,他们到了什鲁伯里。
这是座优美的小城,路旁的树木萌发出一层浅绿色新芽,长在枯萎的枝干上,稀疏零散。
到这城里时是出发后的第二天上午,一行的两个男仆便被支在此处去办杂事。
玛格丽特与索伦将行李安置在这小城里较为舒适和安逸的旅舍。
后头的行程,仅仅一位马车夫带着玛格丽特与索伦在小城里的著名景点四处闲逛。
待逛累了,又驾车送他们回下榻的旅店。
车厢里,玛格丽特感到疲倦,枕着索伦的肩膀放空大脑,而他手里摊开着她刚从书店里买来的莎翁名著,正耐心地一点点阅读给她听。
“我能否把你比作夏季的一天……”
“当死神夸口你在他的影里漂泊,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间同长。”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我的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索伦的声音很平稳,不带过多矫饰的情绪,只是低声叙述着,富有一种令人安稳的磁性。
玛格丽特紧紧的靠着他,逐渐闭上眼,都要听的完全睡着了。
直到索伦什么时候忽然不念了,耳畔陷入缄默,她才悠悠地睁开眼。
映入眼帘,厚实的纸页上印着十四行情诗第九十八。
上面的始末两段如此写着。
‘from you have i been absent in the spring,
when proud-pied april,dressd in all his trim,
我在春天时与你分别,
那时色彩斑斓的四月,点缀缤纷,’
‘……yet seemd it winter still,and,you away,
as with your shadow i witih these did play.
于是我仍身处隆冬,只因你的离去,
我只能在幻影中与你缠绵。’
玛格丽特的目光停滞一会儿,又缓缓闭上眼
她手指抓紧了他的袖口,听见书页被“沙沙”翻过的声音。
然后,索伦停顿了几秒,又继续阅读起来。
意识模糊之际,她感受到他的指腹轻轻的从脸庞拂过,捋顺发梢,轻柔无比。
她松开抓着袖口的手指,莫名感到一阵放松,任由困意彻底席卷脑海。
……
门敞开着,她清楚听见劳伦斯这小子的声音。
“……这几个地方,这几个细节,我总感觉,应该是女作者才能写出来的叙述,要么就是他有个女顾问。
否则,一定是帕特森爵士被夺舍了,他怎么能知道这个呢?”
玛格丽特在隔壁的隔间里取出茶叶罐,倒进干净的茶壶里,又取了炉子上温着的水,冲了进去。
面前冒出一阵白色水雾。
她隐约听见索伦的声音。
“……这也不尽然,作家的取材方式,你怎么能想到呢?说不准,他为这一段描写搜集准备了很久。”
索伦的面孔上闪过一丝停顿,抬起眼眸,盯着二月花内页上的哪一行‘帕特森爵士著’略做沉思。
这也是他不能问的范围之内,他不知道玛格丽特与这位爵士到底存在着什么合作,是什么关系。
又或者说……她两个月之后要离开是不是与她口中的写作理想,甚至是与这个人也有关联。
但凡想到这上头,索伦心里就酸的发苦,嫉妒的喉咙里一阵阵滞涩。
但看样子,她并不打算给他分享这件事,也不想让任何人察觉,这是她的秘密。
故而,索伦告诉自己,既然她不想让他知道,那他就不知道。
无论是秘密还是什么别的。
“好吧,这样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劳伦斯似乎被索伦的话给说服了,他摇头,却又听索伦谈起他即将要去一趟南方。
“去南方?去做什么?”
索伦随意找了个借口,说受到了俱乐部里朋友婚礼的邀请,大概去一个多月,趁着休假的时间,也四处逛逛。
对于这年头的旅行来说,这并不算很长的时间。
劳伦斯听了,心思活络起来:“带我一个呗,带我一个呗,我也想出去玩玩,这儿实在是太闷了。”
索伦又三言两语把他打发了。
抬头,正望见玛格丽特端着茶壶从门外进来,她一脸淡然,走到桌侧,拿出一对杯子,斟了半杯。
劳伦斯自顾自加了两勺糖,囫囵喝了半盏,就没趣儿起来。
“唉,那我过两周还是早点回剑桥去。”
劳伦斯和凯尔都跟索伦一样,申请的是剑桥,他们在学院有宿舍住,整天跟着同学在俱乐部混,玩拳击,赌马,打曲棍球,总有乐子。
索伦点头,与劳伦斯闲谈,抿了一口茶。
他自己仅仅还有一年就毕业,课程不多,辩论会也不多,去的目的主要是维护人际联络,毕业之后……自然是竞选做议员。
做人不能什么都想要,也不能什么责的不负,既然决定了永远不娶妻,那么别的方面。
例如家族需要的荣誉,他就必须得加倍的牺牲自身偿还,将仕途走好。
可如果要偿还这个,至于伊莫金他们那里,便不得不要慎重表态了。
索伦想看过两个月,看看测试结果,选择最稳妥的方式调和。
他将茶杯放进托盘里。
不一会儿,玛格丽特送走了劳伦斯,她回到书房里,仍旧思索着旅行的事情,索伦回过神来,目光柔和,与她继续说着什么。
“我们去一趟布里斯托吧。”
他道。
……
二月初,晨光微熹,木质调的微风穿透窗缝,吹动了洁白的纱帘。
临出发启程的前一天,玛格丽特坐在窗台书桌边,提起羽毛笔,打算将《粉眼》的下一篇写出来。
她已经做好了差不多的大纲,要写一场以悲剧收尾的爱情故事。
无论是古今中外,在历来的文学史上,悲剧总是如同一座座碑林,无论哪种文化,都能有类似的经典。
其中的异曲同工,无非是时代环境大环境对角色个体的结构性压迫,使得主角双方迫不得已,可又投诉无门,只能饱含感情的分离,成为怨歌。
读者看后,仿佛心里空落落一块,记忆深刻。
虽然,玛格丽特知道自己的感情观尚处在并不成熟的笨拙阶段,可但凡是触及到写作,她就总能借着理清一点道理。
可她不想写的太悲怨,于是选择了相忘于江湖的结局,并抱着这个结局去写开头。
‘明珠号巨轮即将启程,奥黛丽小姐跟随舅舅舅母一起登船,她居住在船上的上等套房。
无论是餐桌上带花纹的银勺柄,还是甲板上心旷神怡的风景,都令人感到舒适,只不过,奥黛丽的目的地是美洲大陆,她是去结婚的。’
玛格丽特将开头写好,又用了洋洋洒洒几千个词的剧情,一步步的让两个不同阶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主角一步步的,就像命运指引般的,与对方相识。
他们发现了对方的优点,以及自身可望不可及的宝贵品格。
他们在这样一个微缩的小社会中,在没有人察觉的地方,互相倾慕了。
这汪洋大海之上,仿佛一片未被世俗染指的净土,飘摇的巨轮仿佛永不沉没,蓝白相间的浪花,也仿佛可以吞没人类最细微的情愫。
直到粉眼降临。
玛格丽特毫无意外地让两个主角互诉衷肠,互表心意,毫无芥蒂的在一起了。
他们依依缠绵,筹划上岸后着要如何逃离,但意外却来的比幸运更快,永不沉没的巨轮,即将沉没。
……
两小时后,玛格丽特捏着羽毛笔将其中的词汇修缮矫饰一遍,又誊写出来。
将第一篇故事,与这篇一起折叠,装进一只大信封里。
她着手,取出便条来,给编辑普森先生写了几句短信,对粉眼这个系列的单元故事做出立意解释,并对后续的选材简单概括一遍。
虽然,这份试稿或许不符合他当初要求模仿“帕特森爵士”的条件,但玛格丽特在这方面,对自己还算是有点自信。
粉眼的故事,并不比探案集要差,普森先生只要一看,就知道它的好坏深浅了。
她融化蜡条封装好信,先写上普森先生的私人信址,又在外面套上一层给梅兰妮的掩饰信封,并不忘记给梅兰妮写信问候。
按照谨慎的老规矩,玛格丽特先请女管家帮忙把这信从曼彻斯特寄去纳德维丁给梅兰妮。
再借梅兰妮的手寄去伦敦,同样,回信也是叫普森先生寄到梅兰妮那里。
一个多月过去,到三月中旬她和索伦回了纳德维丁,刚好就能收到普森先生的回信。
这样一来,没人会在她尚且韬光养晦的阶段就知晓她的所作所为。
等大家都看见她的故事印成铅版字,知道她写作初成了,一切也就都成定局,任是谁也说不出错来。
到那个时候,天高海阔任鸟飞,谁也阻拦不了,她一定要去伦敦。
……
临行前,行李打点妥当,房间清理干净,玛格丽特将宿舍的钥匙还给奈卡莉太太。
她在狭窄的过道里关上屋门,目光一寸寸的盘旋,与这间舒适的小房舍做最后告别。
启程的这天是个清晨,气候适宜,温度适中。
一行人行李不多,并不张扬,索伦只带了几个有眼力见的马车夫与男仆,只当是寻常的出游访友,没人在意有什么不寻常的。
从曼彻斯特出发,穿越乌烟瘴气的城市,一路朝南方驾驶,他们到了什鲁伯里。
这是座优美的小城,路旁的树木萌发出一层浅绿色新芽,长在枯萎的枝干上,稀疏零散。
到这城里时是出发后的第二天上午,一行的两个男仆便被支在此处去办杂事。
玛格丽特与索伦将行李安置在这小城里较为舒适和安逸的旅舍。
后头的行程,仅仅一位马车夫带着玛格丽特与索伦在小城里的著名景点四处闲逛。
待逛累了,又驾车送他们回下榻的旅店。
车厢里,玛格丽特感到疲倦,枕着索伦的肩膀放空大脑,而他手里摊开着她刚从书店里买来的莎翁名著,正耐心地一点点阅读给她听。
“我能否把你比作夏季的一天……”
“当死神夸口你在他的影里漂泊,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间同长。”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我的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索伦的声音很平稳,不带过多矫饰的情绪,只是低声叙述着,富有一种令人安稳的磁性。
玛格丽特紧紧的靠着他,逐渐闭上眼,都要听的完全睡着了。
直到索伦什么时候忽然不念了,耳畔陷入缄默,她才悠悠地睁开眼。
映入眼帘,厚实的纸页上印着十四行情诗第九十八。
上面的始末两段如此写着。
‘from you have i been absent in the spring,
when proud-pied april,dressd in all his trim,
我在春天时与你分别,
那时色彩斑斓的四月,点缀缤纷,’
‘……yet seemd it winter still,and,you away,
as with your shadow i witih these did play.
于是我仍身处隆冬,只因你的离去,
我只能在幻影中与你缠绵。’
玛格丽特的目光停滞一会儿,又缓缓闭上眼
她手指抓紧了他的袖口,听见书页被“沙沙”翻过的声音。
然后,索伦停顿了几秒,又继续阅读起来。
意识模糊之际,她感受到他的指腹轻轻的从脸庞拂过,捋顺发梢,轻柔无比。
她松开抓着袖口的手指,莫名感到一阵放松,任由困意彻底席卷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