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终究要发生的
“嗯。”明古应了下,心里小小的复杂多了几分,也伸手轻抚著朱秀英的小腹。
思绪一下子多了不少。
真的要有孩子了。
老头子的音容不由自主浮现在心头。
“当年,老头子不少为我兄弟几人感到头疼、气闷吧?『
明古露出几许笑意,眉头又是微挑。
“我儿子不会也那样吧?』
“呵。
要是敢,打断他腿。』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明古嘴角轻翘一下,渐渐平復了情绪。
皇后怀孕的事情,並没有隱瞒,也无需隱瞒。
很快,该知道的就都知道了。
一道道贺喜的奏摺纷纷上呈,朝野间都是一片欢喜之色。
不管心里如何想的,表面上都对这位洪武朝第一位皇子,充满了欢迎喜悦。
明里暗里,也有不知多少人,为此开始做起准备来。
谁都清楚,当皇子多了后,当他们成长起来,必然会对大乾如今的朝堂格局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洪武朝之前的大乾,朝堂上通常是三股力量相互制衡。
文臣、武將,以及宗室。
前两者不必多说,宗室的力量虽然相对文武有所不足,但制衡、监督前两者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洪武朝以来,宗室的力量即使一直在提升,可相比较文臣、武將而言,还是被拉的越来越远。
到了如今,以五位亲王为首的宗室,看似不弱,实则影响力越发的削减。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五位亲王、还有那些宗室中,没有出现能追上大乾文武最顶尖那些存在的人。
天资不足,无可奈何。
第二,则是五位亲王终究只是皇帝的兄弟,而不是儿子。
宗室中,严格来说,没有洪武皇帝的后裔。
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有洪武皇帝子嗣后裔的大乾宗室,跟没有洪武皇帝子嗣后裔的大乾宗室,一样吗?
很多人都不会主动去思考到这个问题。
但事实上,近乎所有人无形的態度,都是一样的。
当然不一样了。
那完全是两种情况。
前者,大乾这满朝的骄兵悍將们,真不多放在眼里。
后者,才是能让他们甘心低头,认可的大乾宗室。
这也是洪武皇帝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如此,可想而知,当洪武皇帝的皇子成长起来后,宗室这昔日的三驾马车之一,將会重新强势起来,影响到大乾的方方面面。
有心人都会提前做一些准备。
明古看在眼里,没有多在意,第一个皇子才刚刚孕育。
按照他跟朱秀英的计划,皇子们真正出世,最起码也得几百年后,不急。
一开始的情绪波动后,明古就恢復了平静,一边静待第一个子嗣诞生,一边继续將重心全力放在扩张发展上。
不得不说,上一个百年的大清理,效果的確很好。
轻装上阵、民心提升的结果,便是大乾的发展扩张速度,比之以往又提升了一些。
朝气蓬勃之象,吹遍了大乾天地。
明古专注前朝之事时,朱秀英也没閒著,因为要养胎、所以她现在无法修炼。
一边处理一些事情,一边也將思索多年之事正式施行。
她率先召见了刘书温。
“臣参见皇后娘娘。”来到坤静宫中,刘书温尊敬地行礼道。
“刘先生不必多礼。”朱秀英抬手亲切笑道。
没有客气,直接继续道:“今日见先生,还是为那一事,先生认为时机可成熟了?”
刘书温心中一肃,早有预料的他,只稍作沉吟,便郑重道:“娘娘、如今朝堂之上,堪称是万象一新。
又有一批人才成长起来,不弱於来自南国的那些人,时机已然成熟。
现在就等李道令突破至亚圣之境,此时可以与她提前商议一二了。”
“嗯,听到先生此言,我就放心了,过些时日、我便见见她。”朱秀英满意的頜首道。
“娘娘一心为国,实乃我大乾之福!”刘书温再次一礼真挚道。
这是他的真心话,大乾能有如此皇后,是整个大乾的福分。
“先生就不用恭维了,我只是做该做的事了罢了。”朱秀英淡然的笑道。
没有再多言,刘书温离去。
这件事,他只会在暗中给皇后分析时机,其它的都绝不会插手。
此事,也只有皇后亲自去做,才是最为合適、阻力最小的。
朱秀英素手轻抚依旧平坦的小腹,一向从容大气的面容上,此时也略显低落的轻嘆一声。
“孩子,不要怪娘,娘是大乾皇后,也终究是要发生的。』
几个月后,乾明域、歷安道。
经过了一场大清理,又经过了李清安一百多年的治理,此道愈发的欣欣向荣李清安在这里的威望,也达到了一定程度。
官员、百姓、世家豪强,不管爱不爱戴李清安,绝大部分都是信服的。
而李清安自己,总体而言、对自己这百多年的施为,满意、但也不是太满意不太满意的最重要一点,便是歷安道境內,还有一些存在,她没能拔除乾净。
虽然知道这是那些人背景太大、后台太硬,不是她能拔除的,她也已经狠狠打击了他们的气焰。
但终究是有些不甘心的。
“希望下一任道令,不要惧怕吧。
李清安暗自嘆了声,她真的已经尽力了。
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接到调令,马上就会卸任歷安道道令之职,前往乾京述职、上任新的职位。
这种情况对她而言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
第一,朝廷不会让一位道令在职时间太长,最多也就一百多年。
第二,歷安道是內域道,对初入大儒之境而言,是很好的职位。
但隨后想要更快的进步,便不是最好的地方了。
对有潜力的人,朝廷通常会调整其职位,进一步培养。
朝廷这时候调整李清安职位,便是对其重视、要进一步培养的信號。
又过了几个月,李清安已经做好一系列安排,也与新任道令做好各种交接,
在无数不舍、敌视等等的情绪中,前往乾京城。
正常的述职、各种流程进行下来,李清安想像中的一些小刁难没有发生。
不过让她意外的是,流程结束后,她便被请入宫中,皇后娘娘要见她!
“嗯。”明古应了下,心里小小的复杂多了几分,也伸手轻抚著朱秀英的小腹。
思绪一下子多了不少。
真的要有孩子了。
老头子的音容不由自主浮现在心头。
“当年,老头子不少为我兄弟几人感到头疼、气闷吧?『
明古露出几许笑意,眉头又是微挑。
“我儿子不会也那样吧?』
“呵。
要是敢,打断他腿。』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明古嘴角轻翘一下,渐渐平復了情绪。
皇后怀孕的事情,並没有隱瞒,也无需隱瞒。
很快,该知道的就都知道了。
一道道贺喜的奏摺纷纷上呈,朝野间都是一片欢喜之色。
不管心里如何想的,表面上都对这位洪武朝第一位皇子,充满了欢迎喜悦。
明里暗里,也有不知多少人,为此开始做起准备来。
谁都清楚,当皇子多了后,当他们成长起来,必然会对大乾如今的朝堂格局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洪武朝之前的大乾,朝堂上通常是三股力量相互制衡。
文臣、武將,以及宗室。
前两者不必多说,宗室的力量虽然相对文武有所不足,但制衡、监督前两者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洪武朝以来,宗室的力量即使一直在提升,可相比较文臣、武將而言,还是被拉的越来越远。
到了如今,以五位亲王为首的宗室,看似不弱,实则影响力越发的削减。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五位亲王、还有那些宗室中,没有出现能追上大乾文武最顶尖那些存在的人。
天资不足,无可奈何。
第二,则是五位亲王终究只是皇帝的兄弟,而不是儿子。
宗室中,严格来说,没有洪武皇帝的后裔。
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有洪武皇帝子嗣后裔的大乾宗室,跟没有洪武皇帝子嗣后裔的大乾宗室,一样吗?
很多人都不会主动去思考到这个问题。
但事实上,近乎所有人无形的態度,都是一样的。
当然不一样了。
那完全是两种情况。
前者,大乾这满朝的骄兵悍將们,真不多放在眼里。
后者,才是能让他们甘心低头,认可的大乾宗室。
这也是洪武皇帝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如此,可想而知,当洪武皇帝的皇子成长起来后,宗室这昔日的三驾马车之一,將会重新强势起来,影响到大乾的方方面面。
有心人都会提前做一些准备。
明古看在眼里,没有多在意,第一个皇子才刚刚孕育。
按照他跟朱秀英的计划,皇子们真正出世,最起码也得几百年后,不急。
一开始的情绪波动后,明古就恢復了平静,一边静待第一个子嗣诞生,一边继续將重心全力放在扩张发展上。
不得不说,上一个百年的大清理,效果的確很好。
轻装上阵、民心提升的结果,便是大乾的发展扩张速度,比之以往又提升了一些。
朝气蓬勃之象,吹遍了大乾天地。
明古专注前朝之事时,朱秀英也没閒著,因为要养胎、所以她现在无法修炼。
一边处理一些事情,一边也將思索多年之事正式施行。
她率先召见了刘书温。
“臣参见皇后娘娘。”来到坤静宫中,刘书温尊敬地行礼道。
“刘先生不必多礼。”朱秀英抬手亲切笑道。
没有客气,直接继续道:“今日见先生,还是为那一事,先生认为时机可成熟了?”
刘书温心中一肃,早有预料的他,只稍作沉吟,便郑重道:“娘娘、如今朝堂之上,堪称是万象一新。
又有一批人才成长起来,不弱於来自南国的那些人,时机已然成熟。
现在就等李道令突破至亚圣之境,此时可以与她提前商议一二了。”
“嗯,听到先生此言,我就放心了,过些时日、我便见见她。”朱秀英满意的頜首道。
“娘娘一心为国,实乃我大乾之福!”刘书温再次一礼真挚道。
这是他的真心话,大乾能有如此皇后,是整个大乾的福分。
“先生就不用恭维了,我只是做该做的事了罢了。”朱秀英淡然的笑道。
没有再多言,刘书温离去。
这件事,他只会在暗中给皇后分析时机,其它的都绝不会插手。
此事,也只有皇后亲自去做,才是最为合適、阻力最小的。
朱秀英素手轻抚依旧平坦的小腹,一向从容大气的面容上,此时也略显低落的轻嘆一声。
“孩子,不要怪娘,娘是大乾皇后,也终究是要发生的。』
几个月后,乾明域、歷安道。
经过了一场大清理,又经过了李清安一百多年的治理,此道愈发的欣欣向荣李清安在这里的威望,也达到了一定程度。
官员、百姓、世家豪强,不管爱不爱戴李清安,绝大部分都是信服的。
而李清安自己,总体而言、对自己这百多年的施为,满意、但也不是太满意不太满意的最重要一点,便是歷安道境內,还有一些存在,她没能拔除乾净。
虽然知道这是那些人背景太大、后台太硬,不是她能拔除的,她也已经狠狠打击了他们的气焰。
但终究是有些不甘心的。
“希望下一任道令,不要惧怕吧。
李清安暗自嘆了声,她真的已经尽力了。
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接到调令,马上就会卸任歷安道道令之职,前往乾京述职、上任新的职位。
这种情况对她而言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
第一,朝廷不会让一位道令在职时间太长,最多也就一百多年。
第二,歷安道是內域道,对初入大儒之境而言,是很好的职位。
但隨后想要更快的进步,便不是最好的地方了。
对有潜力的人,朝廷通常会调整其职位,进一步培养。
朝廷这时候调整李清安职位,便是对其重视、要进一步培养的信號。
又过了几个月,李清安已经做好一系列安排,也与新任道令做好各种交接,
在无数不舍、敌视等等的情绪中,前往乾京城。
正常的述职、各种流程进行下来,李清安想像中的一些小刁难没有发生。
不过让她意外的是,流程结束后,她便被请入宫中,皇后娘娘要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