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马族之事
还有一应的功劳等等,大部分的功劳,都需要他提前確定好。
所以明古这时候非常忙。
永胜帝在大军靠近边境地带时,方才返回到乾京。
面带笑容,显然心情很不错。
“这一仗打得不错,短时间內、奴妖是別想蹦了。”永胜帝把明古叫来乾明宫,乐呵呵的笑道。
“爹您亲自出手,加上將士用命,一个奴妖自然是翻不起浪。”明古含笑道。
永胜帝笑容又多了几分,不过隨即脸色郑重道:“但消耗也不少啊,朕此次只是出了一次手,便消耗了数鼎国运。
你要记住,国运积累不易,不到重要时刻,不能轻动。”
“儿子明白。”明古点头认真应道,
他有太子印璽,也感知到了当时老爷子的出手消耗。
那时是吃惊的,消耗的確有些大了。
只是一击而已,便消耗了六七鼎国运。
虽然六七鼎国运相对於大乾总体国运来说,还不算什么。
可那只是一击。
若是面对的是一位仙神之境强者,那又该如何?
当然,消耗这么大,更大的原因是距离太远,老爷子毕竟只是王者境,控制不当。
若是在大乾境內或者距离近些,那消耗就少得多了。
但还是给明古提了个醒。
国运一定要谨慎用之,大乾积累国运不容易。
若是没有足够的大乾国运,大乾想要更快的发展也是痴人说梦。
都无法笼罩足够大的疆土。
隨后,永胜帝和明古商议了一些问题。
比如功臣的封赏。
这点也是最麻烦的,此战过后,徐到、常玉等人兵道达到第四境的事,也算是公开了。
要不要將他们提拔为正一品?
对其余人的封赏,明古都可以作出决定,唯独徐到、常玉四人,他无法决定。
正一品的国运相当而言,太多了。
偏偏老爷子现在正是缺国运的时候,谁都不好多说,尤其是明古。
“老三、你觉得如何?”永胜帝淡然的开口问道。
“儿子觉得,此战过后,是该封赏徐到几人。
不过大將军一职,也只有一个,不好將他们都提拔为大將军。
不如在他们的爵位上提升一下,比肩郡王。
可在其它方面,与之弥补。”明古沉吟一下道。
郡王每年国运两千石。
其它方面弥补,也是这些年对徐到几人的方法。
永胜帝抬眸深深看了眼明古,轻哼一声,不屑斥道:“小家子气。
要是这样封赏,还不知道要寒多少功臣的心,以为我大乾容不下几位兵道第四境了。”
明古微微垂首,以示听从教训。
“怎么?以为朕不捨得拿出国运了?”永胜帝又挑眉道。
“爹,现在您正是缺少国运之时,儿子觉得徐到、常玉、冯国、傅良德、李武忠几人,都是忠心明理之人。
儿子愿意跟他们谈一谈,封他们为国公,但国运可先不给他们,在丹药、灵源上弥补。”明古迎著老爷子的目光,坦然道。
“那这算什么国公?我大乾法度、规矩何在?
一旦开始弄虚作假,很多人心也就要散了。
况且,现在为了那么一点国运,就不择手段。
那等將来,是不是就要不顾一切的吸收大乾国运、去追求那仙神之境?”永胜帝脸色一肃,凝声道。
明古沉默以对。
怎么说,他都是错。
没办法,他是太子,也是儿子。
选哪个,都是错。
以防万一,他选择了儿子。
“老三、你要记住,你是太子,你要记住自己的责任。
太子不仅仅是继承者,也是皇帝的监督者。
皇帝绝不是能隨心所欲、肆意妄为的。”永胜帝一句一句的郑重道。
“儿子明白,谢爹教导。”明古一礼正色道。
他清楚,这些指的都是那最后一步。
一旦大乾皇帝为了突破至仙神之境,不顾一切的吸纳大乾国运。
大乾太子掌握有太子印璽,会第一个察觉到。
加上其身份,就该站出来,联合皇后、群臣,制止皇帝了。
这是太子最重大的两大责任之一,几乎与继承者並列。
虽然谁都知道,不顾一切的吸纳大乾国运,一旦数量过多,导致国运无法笼罩疆土,百姓遭难,必会受到国运的反噬。
可万一呢?
万一就有皇帝不死心、疯狂了呢?
而且若是仅吸收一百鼎、两百鼎、三百鼎这样,尚不足以引起大乾反噬的情况呢?
这同样是要制止的。
因为若不制止,后代大乾皇帝也会跟著这么做,那大乾只会越来越弱,然后灭亡。
此刻,明古心中有所明悟,老爷子是故意的,趁机教导、提醒、警示他。
大乾皇帝不能为所欲为。
这並不是说老爷子没有一点信心突破至仙神之境,决定彻底將大乾託付给他而是以防万一,教导继承人、很正常。
“先將徐到、常玉、冯国、傅良德四人,封国公吧。
正一品的官职,的確不好给他们,等以后再说。
李武忠~,大將军此次就不多赏了,也给李武忠一个国公爵位。
一门父子双国公,足够了。
其他人的封赏,你决定。”永胜帝神色缓和下来,结束了这个话题。
“是。”明古应道。
又说了一些事,明古离去。
回到东宫,明古独自沉默了会,不得不说,老爷子刚才的一番话,还是给了他一些触动的。
至高无上者,却能主动让別人来监督自己。
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敬佩的行为。
老爷子这番以身作则的教导,他受了。
收起思绪,开始继续思索封赏功臣的事。
徐到、常玉五人被封为国公,那大乾就一下子多了五个国公,这就是每年五十万石。
还好,十七年过去,大乾得益於高速发展期,国运提升到了每年八点二鼎。
压力不算大,只要老爷子愿意吐出来一些,就没有问题。
永胜二百八十二年六月十一日。
大军班师回朝、回到乾京城。
大胜的消息,早就先行传遍了大乾各州,尤其是中心的乾京城,更是热烈只要生活稍微好过时,对外战爭获胜,都会让百姓与有荣焉、高兴不已。
此时,更是有数百万百姓云动,在乾京城北门外、在城內大街两旁欢迎著大军。
明古率领著百官,出城迎接。
大军尚未到,就有浩浩荡荡、好似能撼天动地的威势滚滚而来。
当八十八万大军现身,赤色洪流、仿佛能荡平一切。
眾多官员、无数百姓,看到这大乾雄狮,大多皆是感到振奋。
明古也不例外,心中豪情突起,面上也露出了淡淡的满意笑意。
“末將参见太子殿下!”
李江海、徐到、常玉、冯国、傅良德五大主將,策马脱离大军,下马行礼道。
“诸位將军辛苦了,不必多礼。”明古抬手道。
待几人直起身,明古目光一扫八十多万大军,朗声道:“此战,我大乾重创奴妖、得胜归来。
孤代表陛下、代表大乾,前来迎接诸位將士、我大乾的英雄们。
大乾、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响彻云霄的声音下,大军振臂高呼。
排山倒海的威势,盪开云层,直衝天际。
许多百姓也跟著高呼起来,气氛极为沸腾、炽热。
明古一笑,大军开始入城。
当然不可能所有大军都入城,只有一部分大军作为代表入城。
其他大军驻扎在城外,等封赏一到,大部分就会离开乾京驻守各地。
一路在无数百姓的热闹中,来到乾明宫奉天殿。
文武百官排列整齐。
大將军李江海站出来,向永胜帝復命,述说此次战果。
听得大殿中的百官们,皆是露出笑容,气氛轻鬆欢愉,
隨后,李直开始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大將军李江海····赏神元丹一颗,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中山侯徐到···封魏国公,钦此。”
开平侯常玉···封鄂国公,钦此。“
1
寧陵侯冯国···封宋国公,钦此。”
潁川侯傅良德···封潁国公,钦此。”
岐阳侯李武忠···封曹国公,钦此。”
一轮爵位大封赏,近百人的爵位得到提升,包括了五位新国公。
还有一两百人,获得了爵位。
除此之外,就是对大军的封赏。
至於那些具体的职位封赏提升,就不是现在了,等之后统一调整。
封赏过后,便是庆祝的大宴。
此次,为了庆祝这次大胜,永胜帝特意拿出了两只夕兽的尸体。
一只在这奉天殿中,作为主菜。
一只已经运送到大军中,特意搞赏大军。
不出意外,此次封赏过后,大乾军队的整体实力,將会提升不少。
这便是正循环。
至於大乾所消耗的那些资源,都是值得的。
一来遏制了敌人。
二来提升了自己。
费资源,是应该的、正常的。
就在大乾为此战而欢庆数天时,距离乾京城数万里之外的奴妖皇宫中,则是一片安静。
沉重、压抑的安静。
奴妖高层基本都齐聚了,大部分低著头,不敢抬头,神色愤怒、憋屈、不服、不甘,还有著丝丝的敬畏。
“回来多少族人了?”奴赤冰冷的目光扫过所有人,低沉的声音响起。
“皇主,目前为止,共有二十一万三千四百多人回来。”奴吉开口应道。
“总共四百余万族人,最后竟只有十万大军、二十一万多族人回来。
一百多年的壮大,一朝尽丧!”
奴赤咬著牙,愤怒无比的一字字吐出。
没有人敢说话。
他们知道,那些向北方、南方逃的族人,这个时候还没有回来,回来的机率就不大了。
洪荒天地是危险的,不在自己家的疆土內,在外界、隨时可能死亡。
谁都是猎物。
“此战、我们一共战死了近三百七十万族人,这个仇恨,绝不能忘记。
我们要復仇,向乾人用血来復仇。”奴赤怒喝。
顿时,压抑的气氛被点燃。
“復仇!”
“復仇!”
奴妖高层一个个的狞大喝。
奴赤这才脸色稍微好了些,肃声道:“不过想要復仇,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够,我们要更强大。
所以,我们如今要先隱忍,等实力足够了,再向乾人復仇。“
“现在,我们的族人,只剩下了九百余万,你们都有什么想法?能让我大奴、更快的强大?”
声音落下,在场的奴妖高层一阵安静,不少人面面相、眼神有些迷茫,
数息后,奴吉站出来道:“皇主、奴才以为,我大奴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在漠妖身上。”
奴赤看去,眼神示意他继续说。
“皇主,此战中,乾人將领的厉害,我们都领教了。
居然出现了五个兵道第四境者,乾国两千多年,除了开国时、从未出现过。
显然,乾国已经来到了盛世。
我大奴如今的国力,远不如乾国,想要向乾人復仇,只有加上漠妖之力。”
“但经过此役,我们再想吞併漠妖,就难了,乾国还隨时可能再出手。
所以奴才提议,可以不完全吞併漠妖,我们加大与漠妖的联姻、以及各种合作。
乾国不仅仅是我们大奴的敌人,同样是漠妖的敌人。
在乾国的压力前,漠妖未必不会跟我大奴联合。
只要时间一长,以我奴妖的实力,未必不能把漠妖变为我大奴的附庸。
起码也是我大奴为主,漠妖为副,共抗乾国。”奴吉的声音迴荡在奴妖眾高层耳边,让他们若有所思。
大乾。
眾高层都还不清楚奴妖的打算,不过包括明古在內,都已经不太在意。
一场大胜过后,在他们眼里,只要大乾自身不出问题,小小奴妖迟早会被大乾彻底灭亡。
大军归来,完成了各种封赏、官职调整后,明古被一件事难住了。
大军带回来的那二十六万马族。
此战,大军不在意俘虏,除了马族之外,其余的皆杀。
唯独马族,大军没有杀。
因为大乾缺马族,马族又是最適合与人族大军匹配的种族,能增强大军的实力,几乎没有之一。
如此一来,当然不能轻易杀。
最后俘虏了二十六万马族回来。
这些马族,有二十一万成年马,五万幼马。
成年马都是相当於人族第二境巔峰,可称为战马。
大乾高层和明古当然都想让这些马族加入大乾,在大乾中发育族群。
但他们也清楚,这非常难。
这一天,明古在东宫中,见了这些马族中的几位最强者,要亲自跟这些马族谈一谈一共三位,实力都相当於五十海之力左右。
一番交谈,明古暗自摇了摇头,这几位马族畏惧大乾,不敢反抗,却又不想加入。
主要原因还是老生常谈的两点。
一是人族国家都被国运笼罩,隔绝了地水风火。
不適合马族成长、发育族群。
在大乾境內,只会越来越弱。
二则是他们的马王,还在奴妖那。
这两点都挺麻烦的。
第一点,只能让马族在大乾边境外发育,可这几乎不可能。
谁知道马族会不会直接逃了?
让马族在大乾边境外,跟大乾人没有感情,这样的投靠、根本没用。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逃了。
还有,马族在大乾边境外,就难以配合大军训练。
让大军长时间在大乾国境外,这也不好,他们的国运都无法使用。
至於说给马族国运、资源,拴住他们。
给一部分可以,给多了不可能。
给少了,马族仍是在边境外,仍是跟大乾没有感情,仍无法配合大乾將士训练,少部分利益能有什么用?
第二点,马王就是马族中的王者境。
不管什么种族,都是强者为尊。
弱者服从强者。
大乾没有一位马王,就很难管理太多的马族。
到时遇到其他马王,说不定还会影响战况。
也正是因为这两点原因,大乾这么多年来,到现在都只能有两支骑兵主战军合格的战马,不过十万余匹。
这十万余匹马族,连带他们的后代,都生活在边境地带。
还是分散的,轮流生活在大乾边境外一段时间。
然后,会由大乾提供一部分资源,弥补他们的缺陷,供他们成长,费不小。
如此,才能组建、维持住两支骑兵。
而若是再多的话,比如加上这二十多万马族,就不可能再那样了。
马族不会愿意,大乾的费也会太大。
独自思索了半响,明古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晚膳时,朱秀英看著明古不经意间、不时皱起的眉头。
“殿下还在想马族之事?”朱秀英柔声问道。
“嗯。”明古没有多想,点下头,就像是习惯了般、微微凝眉道:“想要最快增强我大乾军队的实力,马族是最好的选择。
但想要让马族加入我大乾,却难之又难。
目前方法,维持住十万匹战马,就已经不错了。
想要扩大,马族不愿意、我大乾付出的代价也会太高。“
说著,他就將困难之处都说了出来。
这些年来,也算是习惯了,不时的说说各种话。
最適合、最能听明古说话的,也就是朱秀英了。
(第一章,第二章十二点前更新,求支持,谢谢。)
还有一应的功劳等等,大部分的功劳,都需要他提前確定好。
所以明古这时候非常忙。
永胜帝在大军靠近边境地带时,方才返回到乾京。
面带笑容,显然心情很不错。
“这一仗打得不错,短时间內、奴妖是別想蹦了。”永胜帝把明古叫来乾明宫,乐呵呵的笑道。
“爹您亲自出手,加上將士用命,一个奴妖自然是翻不起浪。”明古含笑道。
永胜帝笑容又多了几分,不过隨即脸色郑重道:“但消耗也不少啊,朕此次只是出了一次手,便消耗了数鼎国运。
你要记住,国运积累不易,不到重要时刻,不能轻动。”
“儿子明白。”明古点头认真应道,
他有太子印璽,也感知到了当时老爷子的出手消耗。
那时是吃惊的,消耗的確有些大了。
只是一击而已,便消耗了六七鼎国运。
虽然六七鼎国运相对於大乾总体国运来说,还不算什么。
可那只是一击。
若是面对的是一位仙神之境强者,那又该如何?
当然,消耗这么大,更大的原因是距离太远,老爷子毕竟只是王者境,控制不当。
若是在大乾境內或者距离近些,那消耗就少得多了。
但还是给明古提了个醒。
国运一定要谨慎用之,大乾积累国运不容易。
若是没有足够的大乾国运,大乾想要更快的发展也是痴人说梦。
都无法笼罩足够大的疆土。
隨后,永胜帝和明古商议了一些问题。
比如功臣的封赏。
这点也是最麻烦的,此战过后,徐到、常玉等人兵道达到第四境的事,也算是公开了。
要不要將他们提拔为正一品?
对其余人的封赏,明古都可以作出决定,唯独徐到、常玉四人,他无法决定。
正一品的国运相当而言,太多了。
偏偏老爷子现在正是缺国运的时候,谁都不好多说,尤其是明古。
“老三、你觉得如何?”永胜帝淡然的开口问道。
“儿子觉得,此战过后,是该封赏徐到几人。
不过大將军一职,也只有一个,不好將他们都提拔为大將军。
不如在他们的爵位上提升一下,比肩郡王。
可在其它方面,与之弥补。”明古沉吟一下道。
郡王每年国运两千石。
其它方面弥补,也是这些年对徐到几人的方法。
永胜帝抬眸深深看了眼明古,轻哼一声,不屑斥道:“小家子气。
要是这样封赏,还不知道要寒多少功臣的心,以为我大乾容不下几位兵道第四境了。”
明古微微垂首,以示听从教训。
“怎么?以为朕不捨得拿出国运了?”永胜帝又挑眉道。
“爹,现在您正是缺少国运之时,儿子觉得徐到、常玉、冯国、傅良德、李武忠几人,都是忠心明理之人。
儿子愿意跟他们谈一谈,封他们为国公,但国运可先不给他们,在丹药、灵源上弥补。”明古迎著老爷子的目光,坦然道。
“那这算什么国公?我大乾法度、规矩何在?
一旦开始弄虚作假,很多人心也就要散了。
况且,现在为了那么一点国运,就不择手段。
那等將来,是不是就要不顾一切的吸收大乾国运、去追求那仙神之境?”永胜帝脸色一肃,凝声道。
明古沉默以对。
怎么说,他都是错。
没办法,他是太子,也是儿子。
选哪个,都是错。
以防万一,他选择了儿子。
“老三、你要记住,你是太子,你要记住自己的责任。
太子不仅仅是继承者,也是皇帝的监督者。
皇帝绝不是能隨心所欲、肆意妄为的。”永胜帝一句一句的郑重道。
“儿子明白,谢爹教导。”明古一礼正色道。
他清楚,这些指的都是那最后一步。
一旦大乾皇帝为了突破至仙神之境,不顾一切的吸纳大乾国运。
大乾太子掌握有太子印璽,会第一个察觉到。
加上其身份,就该站出来,联合皇后、群臣,制止皇帝了。
这是太子最重大的两大责任之一,几乎与继承者並列。
虽然谁都知道,不顾一切的吸纳大乾国运,一旦数量过多,导致国运无法笼罩疆土,百姓遭难,必会受到国运的反噬。
可万一呢?
万一就有皇帝不死心、疯狂了呢?
而且若是仅吸收一百鼎、两百鼎、三百鼎这样,尚不足以引起大乾反噬的情况呢?
这同样是要制止的。
因为若不制止,后代大乾皇帝也会跟著这么做,那大乾只会越来越弱,然后灭亡。
此刻,明古心中有所明悟,老爷子是故意的,趁机教导、提醒、警示他。
大乾皇帝不能为所欲为。
这並不是说老爷子没有一点信心突破至仙神之境,决定彻底將大乾託付给他而是以防万一,教导继承人、很正常。
“先將徐到、常玉、冯国、傅良德四人,封国公吧。
正一品的官职,的確不好给他们,等以后再说。
李武忠~,大將军此次就不多赏了,也给李武忠一个国公爵位。
一门父子双国公,足够了。
其他人的封赏,你决定。”永胜帝神色缓和下来,结束了这个话题。
“是。”明古应道。
又说了一些事,明古离去。
回到东宫,明古独自沉默了会,不得不说,老爷子刚才的一番话,还是给了他一些触动的。
至高无上者,却能主动让別人来监督自己。
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敬佩的行为。
老爷子这番以身作则的教导,他受了。
收起思绪,开始继续思索封赏功臣的事。
徐到、常玉五人被封为国公,那大乾就一下子多了五个国公,这就是每年五十万石。
还好,十七年过去,大乾得益於高速发展期,国运提升到了每年八点二鼎。
压力不算大,只要老爷子愿意吐出来一些,就没有问题。
永胜二百八十二年六月十一日。
大军班师回朝、回到乾京城。
大胜的消息,早就先行传遍了大乾各州,尤其是中心的乾京城,更是热烈只要生活稍微好过时,对外战爭获胜,都会让百姓与有荣焉、高兴不已。
此时,更是有数百万百姓云动,在乾京城北门外、在城內大街两旁欢迎著大军。
明古率领著百官,出城迎接。
大军尚未到,就有浩浩荡荡、好似能撼天动地的威势滚滚而来。
当八十八万大军现身,赤色洪流、仿佛能荡平一切。
眾多官员、无数百姓,看到这大乾雄狮,大多皆是感到振奋。
明古也不例外,心中豪情突起,面上也露出了淡淡的满意笑意。
“末將参见太子殿下!”
李江海、徐到、常玉、冯国、傅良德五大主將,策马脱离大军,下马行礼道。
“诸位將军辛苦了,不必多礼。”明古抬手道。
待几人直起身,明古目光一扫八十多万大军,朗声道:“此战,我大乾重创奴妖、得胜归来。
孤代表陛下、代表大乾,前来迎接诸位將士、我大乾的英雄们。
大乾、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响彻云霄的声音下,大军振臂高呼。
排山倒海的威势,盪开云层,直衝天际。
许多百姓也跟著高呼起来,气氛极为沸腾、炽热。
明古一笑,大军开始入城。
当然不可能所有大军都入城,只有一部分大军作为代表入城。
其他大军驻扎在城外,等封赏一到,大部分就会离开乾京驻守各地。
一路在无数百姓的热闹中,来到乾明宫奉天殿。
文武百官排列整齐。
大將军李江海站出来,向永胜帝復命,述说此次战果。
听得大殿中的百官们,皆是露出笑容,气氛轻鬆欢愉,
隨后,李直开始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大將军李江海····赏神元丹一颗,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詔曰:中山侯徐到···封魏国公,钦此。”
开平侯常玉···封鄂国公,钦此。“
1
寧陵侯冯国···封宋国公,钦此。”
潁川侯傅良德···封潁国公,钦此。”
岐阳侯李武忠···封曹国公,钦此。”
一轮爵位大封赏,近百人的爵位得到提升,包括了五位新国公。
还有一两百人,获得了爵位。
除此之外,就是对大军的封赏。
至於那些具体的职位封赏提升,就不是现在了,等之后统一调整。
封赏过后,便是庆祝的大宴。
此次,为了庆祝这次大胜,永胜帝特意拿出了两只夕兽的尸体。
一只在这奉天殿中,作为主菜。
一只已经运送到大军中,特意搞赏大军。
不出意外,此次封赏过后,大乾军队的整体实力,將会提升不少。
这便是正循环。
至於大乾所消耗的那些资源,都是值得的。
一来遏制了敌人。
二来提升了自己。
费资源,是应该的、正常的。
就在大乾为此战而欢庆数天时,距离乾京城数万里之外的奴妖皇宫中,则是一片安静。
沉重、压抑的安静。
奴妖高层基本都齐聚了,大部分低著头,不敢抬头,神色愤怒、憋屈、不服、不甘,还有著丝丝的敬畏。
“回来多少族人了?”奴赤冰冷的目光扫过所有人,低沉的声音响起。
“皇主,目前为止,共有二十一万三千四百多人回来。”奴吉开口应道。
“总共四百余万族人,最后竟只有十万大军、二十一万多族人回来。
一百多年的壮大,一朝尽丧!”
奴赤咬著牙,愤怒无比的一字字吐出。
没有人敢说话。
他们知道,那些向北方、南方逃的族人,这个时候还没有回来,回来的机率就不大了。
洪荒天地是危险的,不在自己家的疆土內,在外界、隨时可能死亡。
谁都是猎物。
“此战、我们一共战死了近三百七十万族人,这个仇恨,绝不能忘记。
我们要復仇,向乾人用血来復仇。”奴赤怒喝。
顿时,压抑的气氛被点燃。
“復仇!”
“復仇!”
奴妖高层一个个的狞大喝。
奴赤这才脸色稍微好了些,肃声道:“不过想要復仇,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够,我们要更强大。
所以,我们如今要先隱忍,等实力足够了,再向乾人復仇。“
“现在,我们的族人,只剩下了九百余万,你们都有什么想法?能让我大奴、更快的强大?”
声音落下,在场的奴妖高层一阵安静,不少人面面相、眼神有些迷茫,
数息后,奴吉站出来道:“皇主、奴才以为,我大奴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在漠妖身上。”
奴赤看去,眼神示意他继续说。
“皇主,此战中,乾人將领的厉害,我们都领教了。
居然出现了五个兵道第四境者,乾国两千多年,除了开国时、从未出现过。
显然,乾国已经来到了盛世。
我大奴如今的国力,远不如乾国,想要向乾人復仇,只有加上漠妖之力。”
“但经过此役,我们再想吞併漠妖,就难了,乾国还隨时可能再出手。
所以奴才提议,可以不完全吞併漠妖,我们加大与漠妖的联姻、以及各种合作。
乾国不仅仅是我们大奴的敌人,同样是漠妖的敌人。
在乾国的压力前,漠妖未必不会跟我大奴联合。
只要时间一长,以我奴妖的实力,未必不能把漠妖变为我大奴的附庸。
起码也是我大奴为主,漠妖为副,共抗乾国。”奴吉的声音迴荡在奴妖眾高层耳边,让他们若有所思。
大乾。
眾高层都还不清楚奴妖的打算,不过包括明古在內,都已经不太在意。
一场大胜过后,在他们眼里,只要大乾自身不出问题,小小奴妖迟早会被大乾彻底灭亡。
大军归来,完成了各种封赏、官职调整后,明古被一件事难住了。
大军带回来的那二十六万马族。
此战,大军不在意俘虏,除了马族之外,其余的皆杀。
唯独马族,大军没有杀。
因为大乾缺马族,马族又是最適合与人族大军匹配的种族,能增强大军的实力,几乎没有之一。
如此一来,当然不能轻易杀。
最后俘虏了二十六万马族回来。
这些马族,有二十一万成年马,五万幼马。
成年马都是相当於人族第二境巔峰,可称为战马。
大乾高层和明古当然都想让这些马族加入大乾,在大乾中发育族群。
但他们也清楚,这非常难。
这一天,明古在东宫中,见了这些马族中的几位最强者,要亲自跟这些马族谈一谈一共三位,实力都相当於五十海之力左右。
一番交谈,明古暗自摇了摇头,这几位马族畏惧大乾,不敢反抗,却又不想加入。
主要原因还是老生常谈的两点。
一是人族国家都被国运笼罩,隔绝了地水风火。
不適合马族成长、发育族群。
在大乾境內,只会越来越弱。
二则是他们的马王,还在奴妖那。
这两点都挺麻烦的。
第一点,只能让马族在大乾边境外发育,可这几乎不可能。
谁知道马族会不会直接逃了?
让马族在大乾边境外,跟大乾人没有感情,这样的投靠、根本没用。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逃了。
还有,马族在大乾边境外,就难以配合大军训练。
让大军长时间在大乾国境外,这也不好,他们的国运都无法使用。
至於说给马族国运、资源,拴住他们。
给一部分可以,给多了不可能。
给少了,马族仍是在边境外,仍是跟大乾没有感情,仍无法配合大乾將士训练,少部分利益能有什么用?
第二点,马王就是马族中的王者境。
不管什么种族,都是强者为尊。
弱者服从强者。
大乾没有一位马王,就很难管理太多的马族。
到时遇到其他马王,说不定还会影响战况。
也正是因为这两点原因,大乾这么多年来,到现在都只能有两支骑兵主战军合格的战马,不过十万余匹。
这十万余匹马族,连带他们的后代,都生活在边境地带。
还是分散的,轮流生活在大乾边境外一段时间。
然后,会由大乾提供一部分资源,弥补他们的缺陷,供他们成长,费不小。
如此,才能组建、维持住两支骑兵。
而若是再多的话,比如加上这二十多万马族,就不可能再那样了。
马族不会愿意,大乾的费也会太大。
独自思索了半响,明古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晚膳时,朱秀英看著明古不经意间、不时皱起的眉头。
“殿下还在想马族之事?”朱秀英柔声问道。
“嗯。”明古没有多想,点下头,就像是习惯了般、微微凝眉道:“想要最快增强我大乾军队的实力,马族是最好的选择。
但想要让马族加入我大乾,却难之又难。
目前方法,维持住十万匹战马,就已经不错了。
想要扩大,马族不愿意、我大乾付出的代价也会太高。“
说著,他就將困难之处都说了出来。
这些年来,也算是习惯了,不时的说说各种话。
最適合、最能听明古说话的,也就是朱秀英了。
(第一章,第二章十二点前更新,求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