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诡异承畴绳营狗苟(上)
    魏忠贤正收通州城,国丈周奎长子又成亲了。
    京师内外那是鸡飞狗跳,热闹非凡,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儿都蹦出来了。
    魏忠贤强收整一座城暂且不说,国丈周奎家里竟然蹦出如同水晶般通明透亮的皇室御用玻璃窗和比铜镜还好使的宫廷银镜来。
    这两样稀罕物是着实让人稀罕。
    国丈周奎那张嘴也是着实厉害,皇室御用玻璃窗和宫廷银镜那都被这家伙吹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了,好像不买就特没面子一般。
    这家伙,第二天就把几千块玻璃和几百面镜子的存货给卖光了,后面还有不知多少人在等着要呢。
    朱觉赚到了第一桶金,那着实兴奋莫名。
    这还没完呢,国丈周奎才把玻璃和镜子存货给卖光,炼钢厂那边第一个炼钢的炉子紧接着便建好了。
    朱觉那个兴奋啊,这日上午巳时许,他刚处理完奏折便带着宋应昇、卢象升、王承恩、方正化等一行打马直奔炼钢厂而去。
    这会儿炼钢厂已然没有上万匠户在忙活了,外面能看到的匠户甚至还不多,皆因炼钢炉的外部早就已经修建好了,很多匠户都在炉子里面忙活呢。
    炼钢炉子里面的结构其实并不是很复杂,主要也就是要分个三层,把煤炭、生铁和熔炼杂质的石灰石给分开来。
    不过,这承重却是个大问题,这会儿可没有什么特殊材料,纯靠石材和黏土结构来承受上几万斤的煤炭又或者铁矿石那着实有点难度。
    朱觉来到那正冒着轻烟的高炉跟前一看,忍不住问道:“元九,承重没问题吧,别几万斤生铁块放进去,里面就塌了,那我们可就白忙活了。”
    宋应昇胸有成竹道:“陛下,您就放心吧,里面的承重墙那最少都有丈许厚,且我们已经用猛火烧了将近一天一夜了,里面的黏土早就结成硬邦邦的坩埚了,比一般的石头还硬,几万斤生铁压不垮的。”
    这高炉着实巨大,下面底座一亩方圆都不止,上面顶部最少也有一亩方圆。
    不过,真正进铁锭的口子也就丈许方圆,皆因铁本身比重就大,一立方的铁那都不止万斤,他们放几立方的铁锭进去就是几万斤了。
    是故,进铁锭的口子不用开太大,有丈许方圆足够了。
    这炼钢炉从上面看那就是一个一亩方圆的硕大平台,只是平台上开了三个如同深井一般的口子而已,而且口子上面还搭建了防雨水的烟囱盖,平台四周还修建了箭跺,看上去那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堡垒一般。
    他之所以命人修建一圈箭跺还就是想让外人以为这炼钢炉子是巨大的堡垒。
    朱觉抬头细细看了看,随即果断挥手道:“那就加料吧,先炼一炉试试。”
    宋应昇闻言,立马一挥手,命那些早已准备好的匠户把煤炭、铁锭和石灰石往上挑。
    这上去的台阶那就如同上城墙的台阶一般,只是有几丈宽,且两边还有护栏,分左右同时上下那都没问题。
    宋应昇足足召集了上千强壮的匠户,这些匠户一人挑一担上去也就够了,上料的速度还是挺快的。
    不过进料就有点慢了,因坩埚虽硬却不经砸,几十斤重的铁锭或煤块、石灰块直接丢下去那肯定会把里面结成硬壳的坩埚给砸烂了,是故,进料口那都修成了滑槽的方式,让铁锭和煤炭、石灰石一块块划下去。
    上千匠户足足忙活了将近一个时辰,料总算是全装进去了。
    朱觉看上面的匠户都下来了,这才挥手道:“点火吧。”
    宋应昇闻言,连忙命匠户把四周点着的大柴火从下面的四个炉口塞进去,而后把炉门一关,四个壮汉便拉动着巨大的鼓风机开始往里鼓风了。
    不一会儿,炼钢炉顶部就冒出了浓烟。
    这炼钢并非炼铁,不是点着了里面的煤炭,烧一两个时辰就行了,炼钢最少得烧两天。
    且这两天还得不断往里鼓风,保证里面有足够的氧气来融合提炼生铁里面的碳元素。
    这人工鼓风可是累人得很,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停鼓风,每个鼓风机那最少都得配上六个壮汉轮流来推拉。
    朱觉见状,不由得微微摇头道:“这个鼓风以后得改,等锅炉造好了,朕让长庚造些风机,直接用蒸汽机带动叶片来鼓风。”
    风机?
    这又是个什么新东西?
    宋应昇正待问呢,一骑快骑忽而自内城方向飞奔而来。
    不一会儿,方正化便捧着份奏折疾步而来,躬身道:“陛下,山西八百里加急奏报。”
    八百里加急奏报怎么是从内城传过来的?
    驿站快骑那一般都不会进城,皆因进了城就得躲避行人,压根跑不快,且刚那快骑貌似也不是驿站快骑,也不知是哪里来的。
    朱觉看了看内城方向,这才接过奏折打开看起来。
    原来里面还有内阁附的票拟,看样子这急报是先送往内阁的。
    山西三司奏报:贼酋王嘉胤挥兵数万进军保德州,请朝廷派大军围剿。
    内阁票拟:请擢陕西左参政洪承畴山西巡抚,调集偏关镇、大同镇、宣府镇边军围剿反贼。
    这意思貌似是你当皇帝的不搭理反贼,我们找个能人来处理行了吧?
    朱觉看到洪承畴的名字却是不由皱起了眉头。
    洪承畴可不是个好东西。
    这厮也是个大叛徒,且在清廷的地位与冯铨不相上下。
    冯铨虽然也不是个好东西,但好歹没害死多少人,这洪承畴却是为清廷率大军到处征战,为清廷打下了大半的江山,死在他手里的明军将士乃至平民百姓那都不知有多少。
    这厮还是明史副总编,其在大明的所作所为皆被其改得面目全非,以致崇祯朝很多事看上去貌似都相当的诡异,但凡与其相关的事那都诡异至极。
    比如,崇祯最为器重的明季良将第一曹文诏之死。
    这厮改过的明史是曹文诏轻骑突进,身陷重围,兵败自尽。
    史实却是曹文诏并未违抗他的军令,是他命曹文诏率三千人马为先锋,前去追击二十余万农民军,他还骗曹文诏说会率几万主力随后进剿。
    结果,他压根就没率主力进发,曹文诏就这么被他骗得身陷重围,力战而亡!
    还有松锦之战,崇祯足足给他调集了八个总兵十多万边军精锐,让他赶紧率军去解锦州之围,他却来了个拖拖拉拉,还美其名曰稳打稳扎!
    当是时锦州城都已经被围困将近一年了,城中早就粮尽,万分危急,他竟然还玩稳打稳扎,此举着实诡异至极!
    结果,皇太极闻讯调集八旗大军赶来锦州,他所率的十多万人马竟然就这么不战自溃!
    还有后面的松山之战更加诡异。
    他在松山召集溃军貌似想反攻,突然又被皇太极率大军给围住了。
    当时很多将领都想拼死一战,他貌似也同意了。
    结果,曹变蛟率八百人马夜袭八旗大营,直捣皇太极汗帐,杀得八旗大军都乱套了。
    武勋王扬古利传中就有记载,明总兵曹变蛟夜率兵突近御营,武勋王之子塔瞻不能御,降一等公,亲军佐领彰古力战死。
    若是当时洪承畴能率军随后进击,十有八九能反败为胜,但是,洪承畴就眼睁睁的看着曹变蛟苦战一夜,就是不率军进击!
    最终曹变蛟负创归,松山陷落,曹变蛟与上百文官武将宁死不降,皆被斩首,唯余洪承畴和祖大乐。
    松锦之战的战况其实很简单,祖大寿率一万人马死守锦州城将近一年都没陷落,洪承畴率十三万边军精锐去救,故意在路上拖拖拉拉。
    结果,洪承畴所率的十三万人马莫名其妙就被灭了,锦州城都还没有陷落呢!
    清军留着祖大乐不杀,那就是为了去劝降祖大寿。
    至于为什么留着主帅洪承畴不杀,自己人自然不杀。
    洪承畴还编故事说自己绝食不降呢,结果降了之后就率大军为清廷打下了大半的江山!
    这是不想降吗?
    那些想降的都没他这么狠啊!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崇祯霸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星辰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辰玖并收藏崇祯霸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