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家奴
    胡濙为李显穆的深谋远虑所震惊,二十年布局,十年生聚,一朝爆发!
    历史上从未有臣子这样做过,哪个臣子敢说二十年后还能执掌大权?
    胡濙心底既是佩服,又升起了一股畏惧,在三杨各自收缩影响力后,他曾有过扩展势力的想法,他也曾觉得杨士奇面对李显穆,太过退却。
    毕竟杨士奇虽然远不如李显穆功劳大,但毕竟资历深厚,在内阁日久,可直到此时,胡濙才明白,杨士奇已然是非常人了。
    竟然敢在不少事上,和李显穆相左!
    “元辅,王振那里……”胡濙踌躇道:“他不会善罢甘休,不会轻而易举就让此事通过,两位杨阁老不会愿意和王振作对,此事,还是要太皇太后同意。”
    “王振?”李显穆冷笑一声,眉宇间升起一丝戾气,“一介阉人而已,该是让他知道一下他的身份了。”
    胡濙听李显穆此言,心中一跳,俯首道:“濙别无他言,唯元辅马首是瞻。”
    ……
    中秋宫宴。
    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家从早晨开始就一家家在引导下进入宫中。
    此番宫宴由改制后专司皇家礼仪事务的光禄寺举办。
    这场宫宴的主角自然是皇帝,但李显穆也不遑多让。
    毕竟距离皇帝亲政还有十几年,而李显穆才是如今掌握大政的顾命大臣宰相。
    如今李显穆的权势并不比万历初期的张居正差,只不过张居正和司礼监冯保是盟友,而李显穆和王振是政敌。
    所以文武百官,包括亲王、公侯都过来拜见他。
    李显穆坐在首席上,接受着众人的拜见,他资历厚、辈分高,大多数只微微颔首,那些比他辈分高的,都被他扔到了南京,比如他的某个小姑父。
    李显穆将目光放在了宴席之外,眼神锐利如鹰般巡视着。
    他在等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
    按照大明一向的旧例,宦官即便再受宠,也没有资格参加宫宴。
    因为宫宴皇帝赐给近臣的,而宦官只是家奴,所以没有资格参加。
    但王振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
    很快,东华门处就迎来了喧嚣的声音,引来众人侧目,谁敢在宫宴之上,百官、皇帝、太皇太后面前,这般失仪。
    很快就有人过来汇报。
    “回太皇太后、太后娘娘,陛下,是司礼监掌印自东华门入宫。”
    王振!
    听到这个名字,宴席上百官立刻精神一震。
    上首位置,太皇太后望向皇帝,眉眼一低沉,“皇帝,是你将王振召来的?”
    朱祁镇低垂着眉眼,“皇祖母,王先生在宫中不高兴,孙儿就让他来了。”
    太皇太后顿时一急,抬眼扫过李显穆,果不其然,李显穆脸色立刻拉了下来。
    不等她再说话。
    李显穆已然从席位上站起身来,迎着众人,几乎瞬间,所有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今日乃是中秋宫宴,王振他一个宦官来此作何?”
    李显穆这话一出,朝廷之上,文武百官进皆沉默,大部分人甚至不敢接话。
    所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李显穆敢说这番话,他们不要说附和,甚至连听,都希望自己没有听到。
    这并非王震真的从权势、威望等方面,能和李显穆比肩,而是因为王震此人,阴险毒辣。
    李显穆某种程度上是个“好人”。
    他不会平白无故的,就责罚人,而王振,是真的会不顾一切的去陷害,是一个阴险小人。
    好人总是被枪指着,好在李显穆并不在意。
    听到李显穆这般质问,坐在上首的小皇帝朱祁镇顿时有些坐立难安。
    李显穆当然知道,东华门是皇帝朱祁镇让人打开的,王振也是朱祁镇让人去喊过来的。
    否则王振虽然权势大,若没有皇帝的首肯,他还不敢做出这等事。
    毕竟如今宫中有上有太皇太后,内阁之中还有他李显穆,王振这样的聪明人还不敢去做。
    “元辅,王先生是朕将其召进宫中的。”
    朱祁镇的声音有些底气不足,他畏惧王震,但对于李显穆也颇为畏惧。
    李显穆可是他的长辈,
    李显木豁然转身,直视皇帝,“陛下何意?按照大明旧例,宦官不得参与宫宴,您为何要为王振破例,破例就算了,为何不事先商议?”
    “元辅,朕……”
    “王先生在宫中说,周公辅成王的时候,能参与各种场合,他却连到宫中坐一坐的资格也没有吗?
    朕觉得王先生所言在理,王先生辅佐朕有功,应当让他于宫宴之中赐坐。”
    孙太后见皇帝有些哆嗦,也开口道:“元辅,皇帝也是一片好心……”
    所有人都明显感觉到,随着皇帝这番话一出,太皇太后顿时变了脸色,内阁首辅李显穆更是怒发冲冠。
    “陛下!”
    “请慎言!”
    “方才您竟然用周公辅成王这个典故?
    谁是周公,谁又是成王?
    陛下是成王的话,难道周公是王振吗?”
    随着李显穆这两句话,殿中顿时喧哗起来,一干心学大将皆不满至极。
    “难道周公是一个阉宦吗?
    您可知阉人这个词从何而来?正是周公践踏奄国所出。
    如今用王振这样毫无功绩的阉宦,比周公这样的圣人,臣深深以为耻辱,请陛下收回其言。”
    李显穆堪称是厉言声色,朱祁镇顿时不敢多说。
    孙太后心疼他,“元辅,皇帝还小,对典故不了解,不必这般说教。”
    “周公这样就连至圣先师孔子也推崇的圣人,用王振相比较,哪怕是周公脚上一粒污泥,也胜过王振千万。
    陛下年幼,太后当谨记其教育,若不行,臣可代为教育。”
    孙太后顿时面上一紧,她可不愿意让李显穆去教导皇帝,否则日后皇帝还不知偏向谁。
    随着几番交锋,殿中气氛有些凝滞起来,元辅训皇帝毫不客气,太皇太后放任,太后护犊子,这氛围,可真是没人敢说话,
    “咱家不来,却不知守正公,如此辱我。”
    一道阴冷的声音传来,使殿中皇帝与李显墓间剑拔弩张的氛围,顿时更一冷。
    文武百官瞬间将目光望向殿外,但见一行太监簇拥着王振向宫中而来。
    皇帝顿时有种看见救星的感觉,方才被李显穆所训斥让他战战兢兢。
    见到皇帝这副模样,李显穆心中有些无奈。
    他又何尝不知道,作为权臣,本就与皇帝之间关系紧张。
    若是不相处好,可能未来将会有大难。
    但大势如此,让他不得不走上这条道路。
    太皇太后虽然支持他,可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关系,却远不如太后与皇帝的关系,而孙太后和李显穆之间则是竞争关系,不可能将皇帝交给他。
    他李显穆是太皇太后的触手,王振则是孙太后的触手,他和皇帝的关系,天然就不可能亲近。
    只能希望皇帝日后成长的好,明晓事理之后,看到李显穆的重要性。
    “王振,这不是你该来的场合,速速离开,否则我当即令人将你拿下。”
    “元辅当真是好大的威风,我是皇帝陛下召进来的,你有什么权利将我拿下?
    难不成你要抗旨吗?”
    李显穆向太皇太后一拱手,清朗的声音响彻殿中,“好叫你知晓,先帝临终之前,因为当今陛下年幼,将大政交于太皇太后,以及我等顾命四大臣。
    皇帝陛下年幼,极易受到奸人蛊惑,而你,则正是皇帝陛下身边的奸佞。”
    王振厉声道,“难道元辅就因为我内侍的身份而如此轻视吗?
    难道首辅就因为我内侍的身份而认为我是奸佞吗?我从不知元辅竟是如此对待人的出身,若是与元辅同一时代,怕是三宝太监也出不了头了。”
    三宝太监便是郑和,如今王振将郑和的名字抬出来,便是试图要压一压李显穆的气势。
    李显木面上冷然,带着深深的嘲讽,“你说我因为你的出生而轻视你,何等可笑?
    当初皇帝陛下要任命你为司礼监太监。我不曾说过一句反对的话。
    普朝上下皆知,我曾勉励你,还曾赠予你一份是字画,上书忠君为国四字。
    我也曾送你一册书,上面记载了历朝历代贤能的宦官。
    对你寄予过厚望。”
    说着李显穆摇了摇头,“只可惜你是一个不堪大用的人。
    过去那些年你参与朝政所做的事且不说。
    只说今夜,皇帝陛下因为你,而将自太祖以来的惯例打破,此举必然会让皇帝陛下受到质疑,而你不推辞,却欣然来赴宴,这难道是一个忠臣该做的吗?”
    这番话一出,殿中氛围顿时又一变,王振有些恼羞成怒起来,“我竟不知元辅何时变成了遵守祖宗之法之人,如今大明改制翻天覆地,这难道不都是元辅您所为吗?
    如今却将太祖皇帝时期的旧例抬出,这难道不是极其可笑的事情吗?”
    王振在指责李显穆双标。
    李显穆摇了摇头,仿佛对面是一个弱智,“这世上从没有不能改的成法,皇帝陛下想要为你破例,也不是不行,但绝不是如同今日这般,未经商议,便将一个早已实行许多年的旧例,直接打破。”
    “太祖皇帝为何制定这一旧例呢?
    因为臣子乃是为陛下守天下之人,而你这等阉宦,只是家奴,家奴如何能与当朝大臣同坐一堂呢?
    你想要坐在这里,你便不能是一个家奴,皇帝要给予你新的身份,而你没有,这里便不欢迎你。”
    皇帝家奴!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片寂然,有些事是事实,但却不能说,说出来便是羞辱人。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那些事难道只有海瑞知道吗?
    却只有他捅破了。
    当他捅破的那一瞬间,嘉靖就不能再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尤其是那一句百官如家奴,让一众大臣都不能再坐视不理,要么处理了海瑞,证明这句话是海瑞胡说,要么就处理了嘉靖,让嘉靖改变对待朝臣的态度。
    可如今李显穆说出了这句话,他们能处理谁呢?
    敢处理李显穆吗?
    当然不敢!
    王振脸色大变,由白变红,由红变紫,由紫变黑。
    手指着李显穆微微颤抖。
    他脑海中只有一句话,李显穆是疯了吗?竟然和他如此!
    内阁虽然权势极重,可却需要司礼监批红,若是他不批红,内阁万事皆休。
    就连心学一干人也不曾想到李显穆竟然会直接说出如此羞辱之言!
    这难道是要直接和司礼监开战吗?
    对于如今的大政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但元辅做事从来托人所想,他们也只能站在元辅身后,为元辅摇旗呐喊。
    “元辅。”
    皇帝见二人对峙,有些害怕。
    李显穆望向皇帝,自上殿以来第一次温声道,“陛下年幼,尚不知善恶好坏,被身边奸人所惑,方有今日之举。
    微臣受仁宗皇帝信重,为宗人府宗人令,掌管宗家之事。
    从辈分上来说,陛下可唤臣一句叔祖父,陛下只见过先帝,臣有幸,得到太祖皇帝的教养,又受太宗皇帝庇佑长大,我大明历代先帝所思所想,满朝之中怕是没有比臣更清楚之人。
    臣今日便倚老卖老,以此身份,说些话,做些事。”
    这下王振脸都绿了。
    孙太后也觉得颇为头疼。
    李显穆身上对皇帝来说,最显赫的身份,反而不是顾命大臣,而是皇帝的叔祖父,李显穆的辈分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李显穆的这个辈分,还不是那种可以无视的。
    事实上,在如今的大明,还有一个朱元璋的女婿存世,从辈分上来说,那才是大明真正的活化石,但明显他的分量完全不能和李显穆比。
    李显穆身上最离谱的一件事,便是由太祖皇帝亲自抚养教导了几年,在几乎所有官方的、民间的流传记载之中。
    太祖皇帝都对李显穆寄予了极大厚望。
    这种厚望,在大明历史上,另外一个人是建文帝。
    其他人说太祖皇帝如何如何,只是假借其言,而李显穆说太祖皇帝如何想,那是确有此事。
    而这,是对后世皇帝的专属武器。
    毕竟大多数皇帝都会以振兴祖宗基业而作为其执政合法性的法理。
    但如今,这项法理竟然在李显穆这里。
    王振明知李显穆要羞辱他,却不敢出言,就连太皇太后都坐直了身子!
    殿中群臣皆肃然。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明世家五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花非花月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非花月夜并收藏大明世家五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