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瑜想挖张新民。
    她和林香的venus现在什么都还刚刚起步, 就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容不得一点差错。
    林香虽然也经常跑江津去厂里盯着,但她自己是出身车间,只能看服装设计、打版和流水线工艺这块。
    要是遇上设备这边的问题, 林香就没办法了, 只能靠服装厂自己——事实证明, 步厂长也不是万能的,他遇上麻烦也得请外援。
    这样的人才很稀缺, 宋明瑜身边有, 且仅有的唯一一个,就是张新民。
    张新民对设备特别了解,会维护会修还会挑, 平时宋明瑜就没少听林香和高彦芝她们提起, 又是哪个车间什么设备不好用了,让张新民去看看。
    上次去一趟江津, 张新民给珞璜服装厂和venus当了一回“救火队员”,回来在电话里步厂长简直要把他夸出花来。
    步厂长都殷勤地想要请张新民去当技术指导,哪怕挂个兼职挣外快都能接受, 宋明瑜怎么会不心动?
    但那时候, 张新民是针织总厂的设备维修科小组长, 厂里待遇好,他过得也舒坦自在,步厂长的橄榄枝他都没多看一眼, 宋明瑜就没提。
    现在情况不同。
    厂里大神斗法, 斗到吴书记那样的顶梁柱都不能不屈居人下,退避三舍,被“发配”去当了个徒有虚名的文职领导。
    张新民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不仅仅是在场其他人所担心的那样, 被纪厂长故意报复。
    还有一点,其他人不知道,宋明瑜却很清楚——大下岗的那一场风暴,就快要来了。
    九十年代下岗潮,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
    但鲜少有人知道,其实早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已经有不少国字头出现了端倪。
    大肆进口流水线和设备,把“技改”和“设备改良”当成尚方宝剑。
    要么遭到了不良企业的坑蒙拐骗,最后欠下一屁股外债,企业岌岌可危。
    要么,就是有人中饱私囊,把厂子当成自家私产,钱被掏光,最后连工人的工资都拖欠着发不出来。
    无论是哪条路,前面都是悬崖,是绝路。
    国营工厂没落,甚至被历史车轮碾压而过。
    甚至许多工人到工厂倒闭的前一秒,都还不敢相信。
    针织总厂没了吴书记压着,又这么孤注一掷地把所有的宝压在“进口设备”上……
    无论纪厂长是被骗,还是蓄意为之,它都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宋明瑜自认不是个多么善良无私的人,她也有自己的私心,有自己的顾虑。
    但至少,在这一场风浪里,她想要保护身边这些对她好的人,所以她向张新民伸出了橄榄枝。
    对张新民也好,对venus也好,都是一次双赢。
    “venus需要设备技术指导,张叔叔,你要是愿意来的话,所有的福利待遇都和总厂一样,一样不少!”
    “工资方面,每个月基本工资是两百元,另外给五十元的驻厂补贴,绩效奖金这些单独发放。”
    基本工资两百?!
    蒋晓霞下意识就把丈夫的胳膊掐了一把,乖乖,她是不是听错了?!
    这不是比针织总厂还要高!
    还有那么多福利,杂七杂八算起来,那不是把总厂完全给比下去了!
    她一时间竟然有种恨不能自己下岗的感觉,要是她能去明瑜那上班,那不比纺三有钱?
    只不过这想法马上就被蒋晓霞自己打消了,呸呸呸,不能乱想,她这可是铁饭碗,旱涝保收的!
    其他人和蒋晓霞一样感到震惊,两百块这个数字,对他们来说冲击实在太大。
    张新民自己都吓了一大跳:“不行,不行……明瑜,你把话收回去!”
    高彦芝快人快语:“就是,明瑜,我知道你担心我们,但是一码归一码。”
    “你愿意给你张叔叔安排工作,我们都已经觉得很过意不去了,他在厂里拿的工资就已经很够了,你不要给那么多。”
    两口子都是老实人,明明是宋明瑜开高价要挖张新民来,他们倒先帮宋明瑜考虑起来了。
    “你这做生意一天天那么辛苦,挣钱不容易!”
    “彦芝,新民,你们先别急。”
    林香却开口道,“明瑜做事一向有章法,你们听了再说。”
    宋明瑜挽住林香手臂,离病床更近了一些,她目光认真。
    “高阿姨,张叔叔,你们没必要不好意思,这不是因为人情,是张叔叔真的很有能力。”
    “像张叔叔这样对设备特别了解的技术骨干,不知道多少私营厂子抢破头了要!”
    去国营厂挖人,抢人,在八九十年代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这些私营老板舍得砸钱,而且还把技术工程师们捧得高高的,全职不行就兼职,兼职不行哪怕一个月来指导两天,也行!
    总而言之就是想方设法地从国企里面撬骨干出来。
    有些人从国企体制内就此抽身离开,叫做“下海”。
    有了这些国企出来“下海”的技术骨干,很多私营工厂一下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甚至一夜暴富,直接把原本国营工厂挤垮的都有!
    这些老板眼光毒辣。
    人才,才是私营企业想长远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而挖人,就是在信息渠道闭塞的八十年代,最好招揽人才的办法。
    高彦芝和张新民两口子就熟悉厂子的那一亩三分地,外头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抹黑。
    两口子对视一眼,没说话。
    宋明瑜接着说了下去。
    “要说谁靠人情,谁借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也是我才对——张叔叔,我和林姐的品牌刚刚创办,外头那些大厂子也许比我能给的工资还高一些。”
    宋明瑜说道,“但我们保证,venus一定会越来越好。”
    “它现在就是一张白纸,张叔叔,如果你愿意加入,venus能给你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技术上我们肯定尊重你的意见,以你为主。”
    “你放心,别人有的,我们也会有,就算别人没有,我们也会一步步努力到有!”
    这些话是真的掏心窝子在说,宋明瑜没有遮掩什么。
    今年政策放开,好多私营工厂都在抢技术工程师,竞争有多激烈不言而喻。
    哪怕她藏藏掖掖不说,只要张新民的情况被别人知道了,这些人肯定也不会放过这么个好机会。
    别的不说,步厂长肯定就会和她抢!
    所以宋明瑜干脆就把话掰开了揉碎了,让张新民自己选择。
    venus是个初创品牌,它远远没有针织总厂那么有号召力。
    但正因如此,它拥有无限可能,它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定型,张新民不再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他的分量远远要重要过在总厂的时候。
    “我不会去其他厂。”
    张新民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当总厂需要他,他可以为了总厂奉献自己的青春。
    如今总厂不需要他,可宋明瑜告诉他,venus需要他。
    林香是彦芝的多年好友,是他的老邻居,明瑜是他看着成长的晚辈,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姑娘,是雪中送炭,关心他的人。
    在张新民眼里,这份情谊千金不换。
    当然,他也确实被宋明瑜描绘的美好蓝图所打动了。
    搞技术的,谁不希望自己受尊重,受重视?
    他会上报总厂的进口设备有问题,不是因为他对纪厂长有意见,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好,我答应。”
    ……
    张新民的腿很快就能活动下地了,只是还需要拄拐杖才方便长时间行走。
    高彦芝给丈夫办了出院,又回到家里休养。
    知道她家这个情况,林香主动提出帮她照顾小蝶。
    “景行上学忙,家里也就念嘉一个,小蝶可以和言川一样,在家里吃了饭,做完作业再走。”
    宋明瑜亲手炖了黄豆猪骨汤给高彦芝家里送去,“张叔叔好好养身体,工作的事情不急在这一时半会。”
    张新民觉得过意不去,高彦芝回来之后却想开了。
    “听明瑜的,等你养好了,人家怎么对咱们好,咱们再十倍百倍地报答回去。”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却难,高彦芝想想厂里那些同事,如今对她都有点躲躲闪闪。
    是怕被她男人拖累?
    高彦芝身正不怕影子歪,但她觉得没意思透了。
    到头来,给他们夫妻俩撑腰的,还是明瑜那么个年轻姑娘——比厂里那么多老资格都顶事儿!
    “明瑜这么看重你,你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扇肿厂里那些人的脸!”
    两口子都自觉承了宋明瑜很大一笔人情。
    高彦芝想起来,又叮嘱丈夫,“别忘了明瑜跟你说的事儿!”
    张新民让她放心:“我记性好着呢。”
    他还是跟往常一样,不声不响地去了办公室。
    尽管他住院的时候无人问津,但他来了单位,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了又是尴尬,又是欲言又止的神情。
    张新民在医院没少想厂子的事儿,宋明瑜招他进venus这事儿定下来以后,他和老婆高彦芝也彻夜长谈了许多。
    如今他能够平静地面对这一切。
    他不说话,默默在柜子里翻出来全厂设备技术文件,拿出个牛皮纸本子就开始誊抄。
    这事儿不稀奇,张新民以前就对技术特别上心,厂里好多设备的参数他都能背,尽管眼下他身份微妙,但老龚他们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
    总不能他们不和人打交道,也不让人找点事儿做吧……那是真的要把人逼疯了!
    就这样,张新民缩在办公室的小桌子上,一点一点把全厂的设备技术文件给誊了个干净。

章节目录

八零胡同小饭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摸凹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摸凹喵并收藏八零胡同小饭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