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慧英给宋明瑜讲了一个故事。
    “我老家在大巴山, 那会儿我还懵懵懂懂的,家里我最小,小学毕业之后,我就去大队食堂当帮厨。”
    人生的转折点, 在一批来自南城的知青被分配到了她所在的大队上。
    “你应该猜到了, 我喜欢上了一个下乡来的知青。”
    当时还是特殊时期, 所有认识诸慧英的人,诸慧英的父母都觉得这男的和她并不般配, 因为她家是三代贫农, 但她爱的男人,家庭却有污点。
    而且对方还是知青,如果哪天回城去, 诸慧英不就成了弃妇了吗?
    诸慧英也不想和对方分开。
    所以回城的通知下来, 为了爱情,她放弃了大队食堂这么个稳定的工作, 跟着对方来到了南城,结为了夫妻。
    “那时候,我总觉得生活无比美好。”
    深爱她, 甚至不惜为她和父母吵架的丈夫, 尽管对她诸多不满意, 却还是因为丈夫,对她让步的婆婆。
    还有南城这个五光十色的大都市,在她这个来自大巴山的农村女人眼里, 就像是童话一样不可思议。
    然而两人的婚姻却渐渐出现了裂痕。
    迎来新时代, 丈夫在拨乱反正之后,因为学历和父母关系受到了领导赏识,前途无量。
    诸慧英却因为是农村人, 没有文凭,也适应不了城市生活,慢慢开始被婆家边缘化,婆婆不肯对她客气了,反而常常支使她干活。
    诸慧英也愿意干活,她甚至是抢着干,来了客人,别人都在桌子上吃饭,她却只能躲在厨房里,脱了围裙守着灶台。
    “或许是自卑吧,我那时候不敢出去,我是农村人,如果那些领导看到我会怎么想?家里的脸面往哪里放?”
    诸慧英安慰自己,至少自己厨艺很好,这个是她能做的,不然她都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家里要怎么活下去。
    丈夫回来得越来越少,不耐烦的时候越来越多,诸慧英在城里呆得时间再久也无法适应大城市的环境,他只觉得是她不肯努力。
    面对训斥,她只能什么都不说,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孩子落地以后,诸慧英再也忍受不了家里憋闷的氛围,她提出要外出上班。
    丈夫却觉得她没事找事,坐到他那个位置上的谁家老婆不是在家当富太太,偏她要出去丢人现眼。
    婆婆也嫌她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要她收心在家好好带孩子,说她“你又没学历,出去能做什么,扫大街人家也不会要你的呀。”
    诸慧英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就这样,一晃几年过去。
    儿子牙牙学语,成了全家的宠儿,她却悲凉地发现自己彻底没了容身之处。
    她和丈夫唯一的话题就只剩下孩子。
    然而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因为丈夫的工作,他们不可能再生二胎。
    而随着孩子长大,诸慧英的陪伴不再值钱,婆婆反而把儿子从她跟前抱走。
    “不能让孩子跟着你,你都没怎么念过书,带不了他。”
    “或许她们说得也没错,我只有小学学历,哪怕是给孩子辅导功课,我也不够格。”
    诸慧英平静地说道,“我哭过、闹过,也想尽办法想要说服他们,如果我不懂,我可以学——但他们只觉得厌烦。”
    诸慧英无奈地笑了笑,“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沉重?抱歉,我其实想说得更轻松一点。”
    “没有的事,诸大姐,你很勇敢。”
    宋明瑜这句话是发自内心。
    在这年代,像诸慧英这样的女人数不胜数。
    在上山下乡那些年里,有些和她一样单纯的女孩被男知青甜言蜜语哄骗,甚至有了孩子,之后对方拍拍屁股回了大城市,只留下孤儿寡母苦苦维生。
    还有些和她一样,为了爱情,和丈夫来到了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可最终真心没有换来真心,反而是两边地位翻转之后,糟糠之妻遭到了嫌弃。
    离婚?光是流言蜚语,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一个人。
    甚至很多人一辈子也就窝在那么一个看不见光的大院里,忍受着日复一日看不见尽头的人生。
    诸慧英能在经历这些事情之后,还这么果断又勇敢地做出决定,要出来找工作,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她的厨艺也真的很好,就是该说的话,必须要提前说清楚。
    “诸大姐,你吃过‘明瑜酸辣粉’,应该也知道,我们现在是要把品牌做起来,所以我招厨师进来,会专门培训标准化、流程化的操作,要求会比较严格,也可能比较辛苦。”
    “这个没关系。”诸慧英摇摇头,“我能吃苦。”
    再苦,还能有在婆家的时候苦吗?
    “然后就是关于工资,基本工资八十块钱一个月,提成也是有的,按营业额算,1%。”
    工资这块宋明瑜也是之前就想好的。
    看似是从营业额里让了一部分利润出去,但实际上“流动贩售点”的成功已经证明,激励就是最有效的员工管理方式。
    毕竟谁也不乐意当被打压,被pua还没钱拿的牛马。
    如果老板生意好,自己也能多挣钱,谁不拼命努力呢?
    她考虑过直接给一个固定的,比较高的基本工资,又被林香给劝住了。
    “厂里现在就没什么时候人是齐的,一个车间能有好几条线的工人请假,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仗着铁饭碗,就算请假不去,厂里也不可能一分钱不发吗?”
    大锅饭是绝对要不得的,宋明瑜想想也是,固定下来的工资,很容易让员工陷入“铁饭碗”的错觉里。
    宋明瑜不会忽略那些真心实意付出的员工,但她也不会容忍有人拿着工资,和国字头里面那些服务员一样,光明正大地浑水摸鱼。
    那对其他员工来说就是不公平的。
    诸慧英对工资自然也是欣然接受,倒不如说她根本没想到一个小吃厨师还能挣这么多!
    这可是足足八十块!
    丈夫和婆婆对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如果不是家里还缺个炒菜的,她是一点忙也帮不上,就只能吃白饭。
    可宋明瑜的赏识,让诸慧英意识到事实不是这样。
    “没什么问题的话,诸大姐你明天就可以来,咱们签完合同抓紧时间培训。”
    “没问题,我明天一定一早就来,谢谢你宋老板!”诸慧英很高兴。
    她不靠他们也能活下去,她一定要好好表现!
    诸慧英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婆家人,回到家后当然也没人在意她出门一趟是做什么。
    无非就是和附近的邻居说说话,去公园散散心,难不成还能跑出去上班?
    哪个单位会要诸慧英这种学历和出身的人,除非去找个个体户,但那也太丢人了,她不可能敢的。
    就这样,诸慧英和宋明瑜签好合同,她现在正式成为了明瑜酸辣粉的厨师。
    尽管提前就做好心理准备,但来店里培训的时候,她才发现宋明瑜的要求比她想象中还要高。
    从进门开始的每一步,都强调规范化、标准化还有流程化。
    精细到酱油、醋这些调料在这种小吃里加多少,在那种小吃里又加多少,都有非常严格的配比控制。
    服务同样是培训的重点之一,尽管诸慧英在后厨,但出餐时间、效率、品控这些东西都是她必须牢牢执行和保证的。
    不能让客人等得不耐烦,更不能因为手忙脚乱,让客人吃到不符合“明瑜”标准的食物。
    诸慧英甚至连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在上培训课,在经受考核。
    但这样高强度的培训,不仅没有让她打退堂鼓,反而让她心里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有信心了。
    跟着这样的老板,“明瑜”一定会做大做强的!
    ……
    “明瑜酸辣粉”总店筹备这下总算是诸事俱全,只等开业了。
    宋明瑜精挑细选,最后把时间定在了端午节那一天。
    尽管现在还没有实行周末双休,但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仍然有许多家庭会在这一天多花些钱,请假或者换班,专门带着一家老小出门玩乐。
    而且选在端午节,寓意还很好,别说这个年头了,就是几十年后,大家都还是很看重这些。
    还有一个就是开业这一天的准备。
    总店不比普通连锁,它象征着“明瑜酸辣粉”甚至是“明瑜”这个品牌的正式亮相。
    这一天必须要大搞特搞,最好是全南城全都知道,那才算是把名气打出来。
    她亲自写了邀请函,送到纺织总厂吴书记、知青办高主任、妇联瞿主任、还有南城饭店张怀总经理手中。
    ——宋明瑜邀请他们来总店开业剪彩!
    要打造气势,宋明瑜看上的就是剪彩这种内地还没人尝试过,但在港城已经风靡商界的东西。
    她邀请的对象,一方面和她打交道次数不少,大家合作相处都挺愉快,另一方面,那就是对方的社会地位都挺高。
    她的邀请当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拒绝。
    剪彩这种东西,一听就是很有派头的,谁不乐意出风头呢?
    而且明瑜还这么正式地邀请他们,是不是也证明宋明瑜很看重他们之间的关系?
    唯一让宋明瑜没料到的是,她少发了一封邀请函,吴书记给她打了个电话,委婉地表达了陈总的不满。
    “呢个女仔,咁快就唔记得我喇!点解唔邀请我啊?”
    宋明瑜哪能想到陈启邦人在南城,之前他贸易公司和针织总厂签了销售订单就回港城了。
    看来两边是合作愉快,这回他亲自又飞过来一趟,为了和吴书记商讨之后的合作安排。

章节目录

八零胡同小饭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摸凹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摸凹喵并收藏八零胡同小饭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