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刘彻:去病功冠全军,朕封他为冠军
第202章 刘彻:去病功冠全军,朕封他为冠军侯!【求月票】
没有屋顶的大殿?
听到这句话,周易有些茫然,不明白老范是什么意思?他刚要去占卜一番,武媚娘提醒道:
“商祖乃文财神是也……”
这话一下子提醒了周易,范蠡是文财神,没有屋顶的大殿,指的应该就是混元宫财神殿了吧……那个大殿,到现在还没上梁呢。
这是财神等不及了,给范蠡托梦催促吗?
周易打算等龙王庙开光完毕,就着手财神殿上梁的事。
虽然混元宫的人手不多,但最近大家的功德突飞猛进,霍去病、李清照、辛弃疾、西施全都突破了一斤,自己的功德也从过去的三五钱变成了一斤十二两。
功德越多,混元宫的建材就越轻,到时候可以尝试着用人力上梁了……弄几套滑轮组,来个玄学科学相结合,相信是可以把房梁升上去的。
周易计划月底干这事儿,最近得先做好准备工作。
主梁升上去后,别的檩条之类的就简单多了,可以一点点修建,琉璃瓦之类也可以慢慢铺设。
等财神殿修好,看范蠡还做不做类似的梦了。
周易说道:
“范蠡梦到的是混元宫的财神殿,如今那座大殿还没上梁,所以没有屋顶,不过很快就会修好,让他稍安勿躁。”
西施有些意外:
“军师是神仙吗?”
武媚娘说道:
“他是死后被百姓拜为神仙的,你死后也被拜为荷仙子了,如今仙长赐你这个道号,也是顺应你的神位。”
说完这个,武媚娘提到了老子西出函谷关:
“仙长,要不要让西施妹妹现在动身,出发去函谷关,等老子赐下《道德经》,就把原稿带过来,给尹喜留一份复印版?”
这个提议让周易眼前一亮:
“好想法,《道德经》原稿对修道之人至关重要,老子还有几年西出函谷关?能赶得上吗?”
武媚娘翻了翻日历说道:
“还有三年,会稽到函谷关两千多里,时间上足够了,甚至还能去拜访一下其他名人。”
周易一听,答应了下来:
“既然时间上来得及,那就去把《道德经》原稿带来吧。”
哪怕暂时借来看看也行,这可是道教的立教之本,没有《道德经》,就没有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道教也无从说起。
见周易答应,武媚娘打开平板电脑上的春秋地图,安排起了路线:
“西施妹妹先去吴国,以混元宫人间行走的身份去找一下孙武,让他给武成王殿题个字,以后可以刻在石碑上,放在大门口供奉着,若是有军事著作,一并带来或者拍照留存,给后世的武将们一个参考……”
春秋末期的名人还挺多的,要是西施能代表混元宫全部拜访一遍,取得各流派创始人的手迹或著作,说不定能获得很多功德。
毕竟拯救万民是功,让名家典籍流传,同样也是大功一件。
“孔夫子如今应该在卫国,卫国在中原北部,届时还请西施妹妹前去拜访,讨要《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原版竹简。曾子如今才十几岁,就没必要去寻找了。记住一定要赶在公元前485年到达函谷关,讨得《道德经》的原稿,这个很重要。”
庄子一百多年后才出生,道家只有老子这个开创者,得想办法多求教一些问题。
武媚娘很快就将计划列了出来,李白问道:
“师父,可以把道祖请过来坐镇吗?”
周易说道:
“依照老子的性格和主张,大概率是不会来的,倒是可以问问孔夫子,他的后人将儒家学说改得不成样子,剔其精华,取其糟粕,到了明朝时期,基本上就是屎上雕了……要是他愿意的话,我倒是希望孔夫子来混元宫,好好品评一下后世的儒家主张。”
老夫子来了,儒生笔的真正用法就能揭开……当然,西施找到孔夫子的当天,周易就会让她把儒生笔带过去,请老夫子帮忙修复一下。
西施对这个周游列国的计划挺感兴趣,趁着帮神仙公干的机会饱览一下大好河山,比窝在王宫里练歌舞有意思多了。
敲定完这事儿,公孙大娘吵着要自行车,周易想着西施还没下山逛过,便让李白留守,他开车载着四位美女下山挑了四辆自行车,还给李白选了一辆软尾,方便他在长安城内骑着装逼。
这边忙着购物时,西汉武帝世界,霍去病等人终于跟卫青的大军汇合了。
刚到中军大营,大家就看到军帐外跪着一排扒光上衣的军士。
苏建见儿子苏嘉在一旁站岗,走过去往儿子手中塞了一小包五香生米,压低嗓门问道:
“怎么回事?”
“大将军排查中军,抓到一批违反军纪之人,他们有的试图给匈奴人通风报信,有的收过匈奴人的赠礼,还有人中饱私囊、吃拿卡要等等。”
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全军上下都非常亢奋,为了保持军纪,卫青开始抓纪律,给这些士卒们降降温。
另外他还给全军下达了一则命令,所有校尉以上军官,每人写一份战后报告,总结各自的得失,反思不足之处。
苏建跟着公孙贺等人走进中军大帐,卫青正坐在桌前,用碳素笔在稿纸上写着上奏天子的疏文。
霍去病扫了一眼,发现上面开头写着“全军开设扫盲班”的字样,很明显,最近舅舅又从后世军事典籍中学到了新手段。
见大家都进来了,卫青放下笔说道:
“先开会吧,如今大军在此驻扎,耗费粮草无数,我决定把大军分散撤回云中、定襄、雁门等郡,先在边防驻守,再派小股骑兵带无人机前往北方侦查,若五月份还见不到匈奴大军的踪影,便班师回朝。”
过了五月,草原就到了放牧期,伊稚斜手下的军户要返回各自的草场伺候牲畜,没法再南下,这个时候,大汉各军就可以撤回长安了。
霍去病问道:
“向北侦查多远距离?”
卫青扭脸看了眼墙上的地图说道:
“一千里,两百人一队,人手你来安排,给养、马匹、向导、路线统统要齐备,莫要丢三落四的。”
霍去病答应一声,接下了军令。
离开中军大帐,他从特战队中挑选了五个队正担任侦查队的队长,各自挑选二百精骑,苏嘉和苏武两兄弟分别编到队伍中,担任副队长。
刚刚在中军大营,苏建就不断朝自己使眼色,现在分派任务,自然要关照一二。
这次侦查,霍去病就不去了,老老实实呆在大营跟着舅舅学习军事管理,下次出征,就没法带这么少的军队了,得把大军后勤管理吃透。
至于侦查队那边,交给赵破奴、张骞和司马迁三人居中调度、管理。
跟着霍去病,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然后不知不觉就会成为他指挥体系中的某一环节。
这种与生俱来的统兵天赋,别人羡慕不来。
刚安排好,卫青将霍去病叫回了中军大营,把写好的《关于在军中开设扫盲班的报告》拿了出来:
“帮我看看,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霍去病接到手中,将这篇数千字的报告洋洋洒洒看了一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师尊说,现代军队中有专门关心战士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官职,舅舅不妨也写上,士兵越团结,战斗力就越强。”
卫青用手指敲击着桌面:
“你说的是军队思想建设是吧?这个确实很有必要性,不过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先试试扫盲班吧,有了效果再一步步改革。”
同一时间,长安城内。
刘彻捧着手中的捷报,高兴地不能自已:
“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去病真不愧是我亲手带大的,子夫,去病已年满十八,赶紧给他择一良家女子成亲。”
卫子夫给刘彻端来一杯茶水,柔声说道:
“去病此前说过,胡虏不破,何以家为,陛下暂时莫要为此事操心了……他首次上战场,立的战功大吗?”
刘彻顾不上喝茶,指着捷报上的数字说道:
“此番夜袭,去病斩杀无数匈奴皇族,他所部斩首、踩死的匈奴兵超过四千,加上此前累积的,斩首近六千,功冠全军!”
卫子夫虽然不懂战争,但六千这个数字还是让她很是吃惊:
“去病首次上战场居然取得如此成绩,一元台修好,我要亲自前去祈祷,感谢仙长对去病的栽培之恩……陛下对去病有何封赏?”
刘彻背着手来回踱了两圈,嘴里念念有词:
“功冠全军,功冠全军,冠军……我要封去病为冠军侯,官职提为骠骑将军,他的副将赵破奴封为从骠侯,张骞开凿西域有功,又率军杀敌,封为博望侯……一校封三侯,他日必成一段佳话!”
卫子夫问道:
“这样会不会太张扬了?若其他将领有意见……”
没等她说完,刘彻便大手一挥说道:
“有意见给我憋着,去病已经给他们做了表率,想封侯就拼命杀敌,匈奴的人头,是全军将士晋升侯爵的唯一阶梯!”
(本章完)
没有屋顶的大殿?
听到这句话,周易有些茫然,不明白老范是什么意思?他刚要去占卜一番,武媚娘提醒道:
“商祖乃文财神是也……”
这话一下子提醒了周易,范蠡是文财神,没有屋顶的大殿,指的应该就是混元宫财神殿了吧……那个大殿,到现在还没上梁呢。
这是财神等不及了,给范蠡托梦催促吗?
周易打算等龙王庙开光完毕,就着手财神殿上梁的事。
虽然混元宫的人手不多,但最近大家的功德突飞猛进,霍去病、李清照、辛弃疾、西施全都突破了一斤,自己的功德也从过去的三五钱变成了一斤十二两。
功德越多,混元宫的建材就越轻,到时候可以尝试着用人力上梁了……弄几套滑轮组,来个玄学科学相结合,相信是可以把房梁升上去的。
周易计划月底干这事儿,最近得先做好准备工作。
主梁升上去后,别的檩条之类的就简单多了,可以一点点修建,琉璃瓦之类也可以慢慢铺设。
等财神殿修好,看范蠡还做不做类似的梦了。
周易说道:
“范蠡梦到的是混元宫的财神殿,如今那座大殿还没上梁,所以没有屋顶,不过很快就会修好,让他稍安勿躁。”
西施有些意外:
“军师是神仙吗?”
武媚娘说道:
“他是死后被百姓拜为神仙的,你死后也被拜为荷仙子了,如今仙长赐你这个道号,也是顺应你的神位。”
说完这个,武媚娘提到了老子西出函谷关:
“仙长,要不要让西施妹妹现在动身,出发去函谷关,等老子赐下《道德经》,就把原稿带过来,给尹喜留一份复印版?”
这个提议让周易眼前一亮:
“好想法,《道德经》原稿对修道之人至关重要,老子还有几年西出函谷关?能赶得上吗?”
武媚娘翻了翻日历说道:
“还有三年,会稽到函谷关两千多里,时间上足够了,甚至还能去拜访一下其他名人。”
周易一听,答应了下来:
“既然时间上来得及,那就去把《道德经》原稿带来吧。”
哪怕暂时借来看看也行,这可是道教的立教之本,没有《道德经》,就没有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道教也无从说起。
见周易答应,武媚娘打开平板电脑上的春秋地图,安排起了路线:
“西施妹妹先去吴国,以混元宫人间行走的身份去找一下孙武,让他给武成王殿题个字,以后可以刻在石碑上,放在大门口供奉着,若是有军事著作,一并带来或者拍照留存,给后世的武将们一个参考……”
春秋末期的名人还挺多的,要是西施能代表混元宫全部拜访一遍,取得各流派创始人的手迹或著作,说不定能获得很多功德。
毕竟拯救万民是功,让名家典籍流传,同样也是大功一件。
“孔夫子如今应该在卫国,卫国在中原北部,届时还请西施妹妹前去拜访,讨要《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原版竹简。曾子如今才十几岁,就没必要去寻找了。记住一定要赶在公元前485年到达函谷关,讨得《道德经》的原稿,这个很重要。”
庄子一百多年后才出生,道家只有老子这个开创者,得想办法多求教一些问题。
武媚娘很快就将计划列了出来,李白问道:
“师父,可以把道祖请过来坐镇吗?”
周易说道:
“依照老子的性格和主张,大概率是不会来的,倒是可以问问孔夫子,他的后人将儒家学说改得不成样子,剔其精华,取其糟粕,到了明朝时期,基本上就是屎上雕了……要是他愿意的话,我倒是希望孔夫子来混元宫,好好品评一下后世的儒家主张。”
老夫子来了,儒生笔的真正用法就能揭开……当然,西施找到孔夫子的当天,周易就会让她把儒生笔带过去,请老夫子帮忙修复一下。
西施对这个周游列国的计划挺感兴趣,趁着帮神仙公干的机会饱览一下大好河山,比窝在王宫里练歌舞有意思多了。
敲定完这事儿,公孙大娘吵着要自行车,周易想着西施还没下山逛过,便让李白留守,他开车载着四位美女下山挑了四辆自行车,还给李白选了一辆软尾,方便他在长安城内骑着装逼。
这边忙着购物时,西汉武帝世界,霍去病等人终于跟卫青的大军汇合了。
刚到中军大营,大家就看到军帐外跪着一排扒光上衣的军士。
苏建见儿子苏嘉在一旁站岗,走过去往儿子手中塞了一小包五香生米,压低嗓门问道:
“怎么回事?”
“大将军排查中军,抓到一批违反军纪之人,他们有的试图给匈奴人通风报信,有的收过匈奴人的赠礼,还有人中饱私囊、吃拿卡要等等。”
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全军上下都非常亢奋,为了保持军纪,卫青开始抓纪律,给这些士卒们降降温。
另外他还给全军下达了一则命令,所有校尉以上军官,每人写一份战后报告,总结各自的得失,反思不足之处。
苏建跟着公孙贺等人走进中军大帐,卫青正坐在桌前,用碳素笔在稿纸上写着上奏天子的疏文。
霍去病扫了一眼,发现上面开头写着“全军开设扫盲班”的字样,很明显,最近舅舅又从后世军事典籍中学到了新手段。
见大家都进来了,卫青放下笔说道:
“先开会吧,如今大军在此驻扎,耗费粮草无数,我决定把大军分散撤回云中、定襄、雁门等郡,先在边防驻守,再派小股骑兵带无人机前往北方侦查,若五月份还见不到匈奴大军的踪影,便班师回朝。”
过了五月,草原就到了放牧期,伊稚斜手下的军户要返回各自的草场伺候牲畜,没法再南下,这个时候,大汉各军就可以撤回长安了。
霍去病问道:
“向北侦查多远距离?”
卫青扭脸看了眼墙上的地图说道:
“一千里,两百人一队,人手你来安排,给养、马匹、向导、路线统统要齐备,莫要丢三落四的。”
霍去病答应一声,接下了军令。
离开中军大帐,他从特战队中挑选了五个队正担任侦查队的队长,各自挑选二百精骑,苏嘉和苏武两兄弟分别编到队伍中,担任副队长。
刚刚在中军大营,苏建就不断朝自己使眼色,现在分派任务,自然要关照一二。
这次侦查,霍去病就不去了,老老实实呆在大营跟着舅舅学习军事管理,下次出征,就没法带这么少的军队了,得把大军后勤管理吃透。
至于侦查队那边,交给赵破奴、张骞和司马迁三人居中调度、管理。
跟着霍去病,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然后不知不觉就会成为他指挥体系中的某一环节。
这种与生俱来的统兵天赋,别人羡慕不来。
刚安排好,卫青将霍去病叫回了中军大营,把写好的《关于在军中开设扫盲班的报告》拿了出来:
“帮我看看,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霍去病接到手中,将这篇数千字的报告洋洋洒洒看了一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师尊说,现代军队中有专门关心战士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官职,舅舅不妨也写上,士兵越团结,战斗力就越强。”
卫青用手指敲击着桌面:
“你说的是军队思想建设是吧?这个确实很有必要性,不过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先试试扫盲班吧,有了效果再一步步改革。”
同一时间,长安城内。
刘彻捧着手中的捷报,高兴地不能自已:
“居然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去病真不愧是我亲手带大的,子夫,去病已年满十八,赶紧给他择一良家女子成亲。”
卫子夫给刘彻端来一杯茶水,柔声说道:
“去病此前说过,胡虏不破,何以家为,陛下暂时莫要为此事操心了……他首次上战场,立的战功大吗?”
刘彻顾不上喝茶,指着捷报上的数字说道:
“此番夜袭,去病斩杀无数匈奴皇族,他所部斩首、踩死的匈奴兵超过四千,加上此前累积的,斩首近六千,功冠全军!”
卫子夫虽然不懂战争,但六千这个数字还是让她很是吃惊:
“去病首次上战场居然取得如此成绩,一元台修好,我要亲自前去祈祷,感谢仙长对去病的栽培之恩……陛下对去病有何封赏?”
刘彻背着手来回踱了两圈,嘴里念念有词:
“功冠全军,功冠全军,冠军……我要封去病为冠军侯,官职提为骠骑将军,他的副将赵破奴封为从骠侯,张骞开凿西域有功,又率军杀敌,封为博望侯……一校封三侯,他日必成一段佳话!”
卫子夫问道:
“这样会不会太张扬了?若其他将领有意见……”
没等她说完,刘彻便大手一挥说道:
“有意见给我憋着,去病已经给他们做了表率,想封侯就拼命杀敌,匈奴的人头,是全军将士晋升侯爵的唯一阶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