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观进了屋子,抬眸打量几眼,踢了个凳子坐下,倚在桌边似笑非笑地看向被拖进来的少年。
“人虽晕了,却不会碍着我的性子,若此番只是权宜之计,”他抱胸,轻飘飘道:“我会让你知道后悔二字如何写。”
郑婉垂眸,“我既答应了要说,便不会食言。那么还望公子,能留老人一条性命。”
“半截身子埋进了土里的人,”文历观一嗤,答应得没什么犹豫,“本也没什么趣儿。”
郑婉静静看他一瞬,随即垂了垂眼。
少年眼底莫名掠过一瞬冷笑,只是转瞬即逝,并未被旁人察觉。
“我...”他的声线停了一瞬,终是叹息一声,开口:“我是贺将军安插在前凉的眼线。”
此话一出,困着他的黑衣人眸光猛地一抬,冷冽如刀。
文历观唇角微弯,抬臂撑脑,“有意思。”
“纵使知道二公子同贺将军一向各为己志,”少年攥了攥拳,“此事同文公子坦言,或许也并非全无益处。”
“文二公子,”他声音一顿,随即抬眼,定定道:“雁门关,要开战了。”
此言一出,黑衣人眼神更是凝滞。
文历观神色一僵,下意识处理了听到的信息一瞬,坐直起身,“你说什么?”
“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共有七万之众,就驻扎在关外的一处山隘后,二公子若有不信,大可派探子去查一番。”少年皱着眉头,神色并无丝毫玩笑之意,“但事关紧急,还望二公子听我往下说。”
“我探得消息,同旁人一起蒙混过关,又设法将盯着我的眼线迷晕,这才得了机会来报信。”郑婉凝眉,“只是时机不巧,贺将军并不在关中,方才同贺将军的亲信商论一番,只得由他先拿着前凉下旨文书,赶去通知贺将军。”
“眼下...贺将军人仍在万里之外,只怕难解燃眉之急,”少年急切地往前一步,奈何被牢牢困着,只好挣扎一瞬,扑通跪下,“家国大义前,还望二公子能暂放小事,备战雁门关,才是当今要务。”
“前凉与南宋相安无事多年,如何忽然要起战事,”文历观皱眉思索许久,忽然一步上前,揪起他的领子,恶狠狠道:“怕不是那姓贺的故意设局,连同你一起诓我。”
“贺将军为人,二公子想必再清楚不过,此番他是否真的会拿此事来作文章,二公子心下自有论断,何必自欺欺人,”少年眼睛有些绝望地一闭,“言尽于此,二公子若有不信,大可派人去关外一证真假。”
“只是眼下事态紧急,还望能赶快放我回去,尚能留条后路。若是被前凉探子觉察出不对,贺将军此前布局,必会毁于一旦,届时江山万里,难保不会落入仇敌掌中。”
“就当你说得是真,”文历观听出他的话头,手略微一松,“战事在即,贺瞻他尚有后手?”
郑婉点点头,抬眸恳切道:“二公子有所不知,此番出战,因为临近雁门关,形势方便,可汗那边调了许多南营兵一起,在下此前便是一直在南营中按兵不动。”
“南营多是从前南宋遗众,如今效忠前凉实乃情非得已,从前出战四方尚能自劝,但与南宋家国同源,众部得信之时,心下便已有倒戈。属下已联络好暗中愿意援助南宋的校尉,只待开战时见事行事,只是大军中前凉人盯得紧,还需暗中筹谋,才保万无一失。”
文历观听着听着,眼底莫名浮现一抹奇异的神采,“你是说...此番尚有翻盘之机?”
文家如今在朝堂上虽受器重,但圣上并未真正放权太多,历来若有战事,首选还是贺瞻这样的背后无支撑之人。总归是武将之职,若无胜仗加持,每每对弈,他同哥哥总觉被那姓贺的狠压了一头,上不得台。
如今虽战事来得突然,却偏偏赶上了贺瞻那厮在南郊出征。
天知道,这是否正是独属于他们文家的天赐良机。
少年思索片刻,攥拳点头,“前凉大军已在准备之中,贺将军如今不在,二公子,此番怕是还需您一并策应。”
文历观唇角慢慢地浮起一层笑意。
雁门关....姓贺的为此筹谋这般久,消息竟阴差阳错地先进了他的手,此番还真是早不如巧。
黑衣人不声不响地听了半晌,忽然冷不丁开口,“早些时候,暗袭文府之人是什么身份?”
文历观眼下因旁事分心,他却不能将心下疑点轻易放过。
悄无声息地便将繁羽军中人制服,转瞬间将身后的几人远远甩掉,能做到这两点的人,绝非常人之资可及。
皇宫里那位平素对手下亲信要求极为严苛,但凡是被评为繁羽军的人,必定受过千百次残酷的训练。
说是千取其一,事实更是过犹不及。
而这样能同繁羽军随意周旋的人,他的身份,一定不仅仅是寻常人的手下那么简单。
他们历来效属皇庭,这些下头世家的小打小闹,动辄无需在意,但今夜威胁已到了他们这些人跟前,便不得不警觉。
听文历观说或许同贺瞻的手下有关,他们这才破例出了手,盯着贺瞻的亲信一路到了此地。
今日这消息虽的确来得突然,但早些时候那件事,也需要一个妥帖的解释。
少年皱眉思索了一阵,“雁门关内情势我所知不详,但应当是我递信后。贺将军亲信怕我行迹已被人发觉,故而安排人前去排查,只是不慎被二位公子发现,这才情急下出手,见势逃脱。”
“毕竟...”他略一抬眸,语气有些尴尬,“文二公子安插在贺将军府内的眼线并不少。”
文历观尚在盘算同前凉的事,闻言也不疑有他。
黑衣人却紧抓不放,“那人既能将我军中人制服,又如何会不慎被二位公子发现。”
他这话便说得有些微妙。
少年不明所以,“这位大哥...此事若贺将军亲信在此,必能好好解答,但我的确许久不在关内,置身事外,无法细言。”
文历观本就听够了他的废话,眼下他话里话外又有瞧不起他的模样,于是更是心下不忿,不满地摆摆手,“行了,你们那帮兄弟说不准是滥竽充数恰好被人碰见,如何就能个个那么英武非凡。”
这些皇帝跟前的狗,日日跟个苍蝇一般赶不走也就罢了,眼下竟还真当自己是根葱。
他瞧着,倒也并非自己吹得那么牛。
不然那么武功高强的一群人,怎么就能被一个小喽啰踹晕了绑到书房里等人来救。
“你若是放不下心,”见黑衣人仍是挟着郑婉不肯松手,文历观眯了眯眸,不耐烦地打发道:“就趁现在去把贺瞻的亲信追到,问个明白,杀了便是。”
“如果我没听错,”文历观意味深长地一笑,“他手中应当还有通敌文书,你们是圣上跟前的人,这意味着什么自然不必多说,问到你们想问的,别忘了着人拿了文书,直接回京面见圣上。雁门关的事,自有我们文家二人照应。”
从前顾忌着那个齐州好歹是贺瞻明面上的亲信,许多事情,不可做的太过,打发人跟着他恶心恶心也就罢了。所以方才齐州走时,他也并未下令繁羽军去阻拦。
没凭没据的事,不先在小喽啰嘴里敲打出些东西来,终究师出无名。
但眼下的档口,事情却可以另当别论了。
既已确保他是身携叛国铁证,那么这人要杀要剐,便也只是他一句话的事了。
少年本是松了一口气的模样,闻言浑身一僵,不可置信道:“二公子...这是什么意思?!”他扭动着挣扎起来,“二公子!今日之事我已据实以报,还望公子不计前嫌..呃!...”
文历观笑眯眯地把他唇蒙住,“好了,我对你的耐心,只能听到这里。再说下去,便需要把院里那个老头抓来发发性了。”
“小子,”他拍拍腿起身,“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这样行事谨慎,想来也知道圣上的性子。他既有胆子做这样的事,往后姓贺的去留,便不是你我一句话能解决的事。”
“毕竟圣上的亲信在此,”他无辜地拍了拍黑衣人的肩,“我若知情不报,岂不同贺将军一样,都成了大逆不道的反贼。”
“你呢,就借此机会将功折罪,”文历观挑眉,”事成之后,来我手底下当个管事的,也算是个好去处。“
一番话毕,他慢悠悠负手出了小屋。
黑衣人见状,意味深长地看了郑婉一眼,也索性松开了手,随即同同伴对视一眼,一并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中。
远处隐隐有鸟鸣声传来,郑婉倚在墙边片刻,随即直起身子,也出了小屋。
老翁尚在昏迷之中,她看了一眼,收回目光,快步出了药铺。
“人虽晕了,却不会碍着我的性子,若此番只是权宜之计,”他抱胸,轻飘飘道:“我会让你知道后悔二字如何写。”
郑婉垂眸,“我既答应了要说,便不会食言。那么还望公子,能留老人一条性命。”
“半截身子埋进了土里的人,”文历观一嗤,答应得没什么犹豫,“本也没什么趣儿。”
郑婉静静看他一瞬,随即垂了垂眼。
少年眼底莫名掠过一瞬冷笑,只是转瞬即逝,并未被旁人察觉。
“我...”他的声线停了一瞬,终是叹息一声,开口:“我是贺将军安插在前凉的眼线。”
此话一出,困着他的黑衣人眸光猛地一抬,冷冽如刀。
文历观唇角微弯,抬臂撑脑,“有意思。”
“纵使知道二公子同贺将军一向各为己志,”少年攥了攥拳,“此事同文公子坦言,或许也并非全无益处。”
“文二公子,”他声音一顿,随即抬眼,定定道:“雁门关,要开战了。”
此言一出,黑衣人眼神更是凝滞。
文历观神色一僵,下意识处理了听到的信息一瞬,坐直起身,“你说什么?”
“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共有七万之众,就驻扎在关外的一处山隘后,二公子若有不信,大可派探子去查一番。”少年皱着眉头,神色并无丝毫玩笑之意,“但事关紧急,还望二公子听我往下说。”
“我探得消息,同旁人一起蒙混过关,又设法将盯着我的眼线迷晕,这才得了机会来报信。”郑婉凝眉,“只是时机不巧,贺将军并不在关中,方才同贺将军的亲信商论一番,只得由他先拿着前凉下旨文书,赶去通知贺将军。”
“眼下...贺将军人仍在万里之外,只怕难解燃眉之急,”少年急切地往前一步,奈何被牢牢困着,只好挣扎一瞬,扑通跪下,“家国大义前,还望二公子能暂放小事,备战雁门关,才是当今要务。”
“前凉与南宋相安无事多年,如何忽然要起战事,”文历观皱眉思索许久,忽然一步上前,揪起他的领子,恶狠狠道:“怕不是那姓贺的故意设局,连同你一起诓我。”
“贺将军为人,二公子想必再清楚不过,此番他是否真的会拿此事来作文章,二公子心下自有论断,何必自欺欺人,”少年眼睛有些绝望地一闭,“言尽于此,二公子若有不信,大可派人去关外一证真假。”
“只是眼下事态紧急,还望能赶快放我回去,尚能留条后路。若是被前凉探子觉察出不对,贺将军此前布局,必会毁于一旦,届时江山万里,难保不会落入仇敌掌中。”
“就当你说得是真,”文历观听出他的话头,手略微一松,“战事在即,贺瞻他尚有后手?”
郑婉点点头,抬眸恳切道:“二公子有所不知,此番出战,因为临近雁门关,形势方便,可汗那边调了许多南营兵一起,在下此前便是一直在南营中按兵不动。”
“南营多是从前南宋遗众,如今效忠前凉实乃情非得已,从前出战四方尚能自劝,但与南宋家国同源,众部得信之时,心下便已有倒戈。属下已联络好暗中愿意援助南宋的校尉,只待开战时见事行事,只是大军中前凉人盯得紧,还需暗中筹谋,才保万无一失。”
文历观听着听着,眼底莫名浮现一抹奇异的神采,“你是说...此番尚有翻盘之机?”
文家如今在朝堂上虽受器重,但圣上并未真正放权太多,历来若有战事,首选还是贺瞻这样的背后无支撑之人。总归是武将之职,若无胜仗加持,每每对弈,他同哥哥总觉被那姓贺的狠压了一头,上不得台。
如今虽战事来得突然,却偏偏赶上了贺瞻那厮在南郊出征。
天知道,这是否正是独属于他们文家的天赐良机。
少年思索片刻,攥拳点头,“前凉大军已在准备之中,贺将军如今不在,二公子,此番怕是还需您一并策应。”
文历观唇角慢慢地浮起一层笑意。
雁门关....姓贺的为此筹谋这般久,消息竟阴差阳错地先进了他的手,此番还真是早不如巧。
黑衣人不声不响地听了半晌,忽然冷不丁开口,“早些时候,暗袭文府之人是什么身份?”
文历观眼下因旁事分心,他却不能将心下疑点轻易放过。
悄无声息地便将繁羽军中人制服,转瞬间将身后的几人远远甩掉,能做到这两点的人,绝非常人之资可及。
皇宫里那位平素对手下亲信要求极为严苛,但凡是被评为繁羽军的人,必定受过千百次残酷的训练。
说是千取其一,事实更是过犹不及。
而这样能同繁羽军随意周旋的人,他的身份,一定不仅仅是寻常人的手下那么简单。
他们历来效属皇庭,这些下头世家的小打小闹,动辄无需在意,但今夜威胁已到了他们这些人跟前,便不得不警觉。
听文历观说或许同贺瞻的手下有关,他们这才破例出了手,盯着贺瞻的亲信一路到了此地。
今日这消息虽的确来得突然,但早些时候那件事,也需要一个妥帖的解释。
少年皱眉思索了一阵,“雁门关内情势我所知不详,但应当是我递信后。贺将军亲信怕我行迹已被人发觉,故而安排人前去排查,只是不慎被二位公子发现,这才情急下出手,见势逃脱。”
“毕竟...”他略一抬眸,语气有些尴尬,“文二公子安插在贺将军府内的眼线并不少。”
文历观尚在盘算同前凉的事,闻言也不疑有他。
黑衣人却紧抓不放,“那人既能将我军中人制服,又如何会不慎被二位公子发现。”
他这话便说得有些微妙。
少年不明所以,“这位大哥...此事若贺将军亲信在此,必能好好解答,但我的确许久不在关内,置身事外,无法细言。”
文历观本就听够了他的废话,眼下他话里话外又有瞧不起他的模样,于是更是心下不忿,不满地摆摆手,“行了,你们那帮兄弟说不准是滥竽充数恰好被人碰见,如何就能个个那么英武非凡。”
这些皇帝跟前的狗,日日跟个苍蝇一般赶不走也就罢了,眼下竟还真当自己是根葱。
他瞧着,倒也并非自己吹得那么牛。
不然那么武功高强的一群人,怎么就能被一个小喽啰踹晕了绑到书房里等人来救。
“你若是放不下心,”见黑衣人仍是挟着郑婉不肯松手,文历观眯了眯眸,不耐烦地打发道:“就趁现在去把贺瞻的亲信追到,问个明白,杀了便是。”
“如果我没听错,”文历观意味深长地一笑,“他手中应当还有通敌文书,你们是圣上跟前的人,这意味着什么自然不必多说,问到你们想问的,别忘了着人拿了文书,直接回京面见圣上。雁门关的事,自有我们文家二人照应。”
从前顾忌着那个齐州好歹是贺瞻明面上的亲信,许多事情,不可做的太过,打发人跟着他恶心恶心也就罢了。所以方才齐州走时,他也并未下令繁羽军去阻拦。
没凭没据的事,不先在小喽啰嘴里敲打出些东西来,终究师出无名。
但眼下的档口,事情却可以另当别论了。
既已确保他是身携叛国铁证,那么这人要杀要剐,便也只是他一句话的事了。
少年本是松了一口气的模样,闻言浑身一僵,不可置信道:“二公子...这是什么意思?!”他扭动着挣扎起来,“二公子!今日之事我已据实以报,还望公子不计前嫌..呃!...”
文历观笑眯眯地把他唇蒙住,“好了,我对你的耐心,只能听到这里。再说下去,便需要把院里那个老头抓来发发性了。”
“小子,”他拍拍腿起身,“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这样行事谨慎,想来也知道圣上的性子。他既有胆子做这样的事,往后姓贺的去留,便不是你我一句话能解决的事。”
“毕竟圣上的亲信在此,”他无辜地拍了拍黑衣人的肩,“我若知情不报,岂不同贺将军一样,都成了大逆不道的反贼。”
“你呢,就借此机会将功折罪,”文历观挑眉,”事成之后,来我手底下当个管事的,也算是个好去处。“
一番话毕,他慢悠悠负手出了小屋。
黑衣人见状,意味深长地看了郑婉一眼,也索性松开了手,随即同同伴对视一眼,一并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中。
远处隐隐有鸟鸣声传来,郑婉倚在墙边片刻,随即直起身子,也出了小屋。
老翁尚在昏迷之中,她看了一眼,收回目光,快步出了药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