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 过来。”纪楚拿着骨头逗小狼。
    说是小狼,其实也已经成年,个头不小, 看起来威风凛凛,身上的毛发十分顺滑。
    丝毫看不到当年虚弱的模样。
    转眼间, 他们也来安丘县一年了。
    十二月底的天气, 外面大雪纷飞,道路早就不通, 大雪中的县城静谧无比。
    但衙门内宅的喜气还没散,宅院里纪楚, 陶乐薇,加上纪振。
    再有李师爷一家三口。
    最后还有名唤追风的小狼,六人一狼倒是其乐融融。
    衙门差役们当值时,纪楚他会往前面看看,给足炭火衣食,好让大家过个好年。
    事实上, 这已经是安丘县许多年来, 过得最好的一次了。
    各家各户都有余粮不说, 还有充足的炭火油水,再加上甜滋滋的蜂蜜糖。
    这个冬日虽然依旧寒冷, 并不会要人性命, 也让许多人家有心情出来走动。
    街上还有小孩穿着新衣堆雪人。
    对比往年的死寂的冬日, 显然多了不少欢声笑语。
    衙门这边也不例外, 当地的差役商议着, 又把本地陈年的习俗捡回来。
    “往年大家也没心情,今年好不容易过个好年,纪大人要不然陪我们一起?”
    纪楚也好奇:“是个什么习俗。”
    “迎春鼓会, 一般在正月初一开始,若您同意,县里几家有传承的,就想热热闹闹办起来。”
    纪楚细细听了。
    大约是新年开始,本地的一种旧俗。
    好些年没人演了,也没人有心情看。
    今年手艺人商议着重新开始,只等他点头。
    纪楚自然不会拦着,只要是正经鼓会,那便开吧,好不容易热闹热闹。
    就是时间是不是太短了。
    现在都十二月底,距离正月初一也没几日。
    谁料县里那些手艺人们并不觉得仓促,都是本地旧俗,不需要排练多久。
    等到正月初一清早。
    纪楚一家还未起来,就听到衙门外热热闹闹的鞭炮声,随后锣鼓喧闻,原本静谧的县城突然热闹起来。
    在厚厚的大雪里,平添几分热切。
    等纪楚带着娘子,侄儿到衙门门前,只见门前几人装扮似鬼怪,戴着特殊纹样的面具,彩色衣服虽有些旧了,但明显又添新布缝补,显得更若鬼神。
    周围小孩有些怕,大人却细细讲着由来。
    范县丞今日穿着常服也来赶这个热闹,还跟纪楚解释道:“这是安丘县本地的神,意为驱邪避难,给小孩子祈福的。”
    各地民间都有些类似的习俗,倒是不奇怪。
    纪楚看得有趣,再看后面十个人背着打鼓,这鼓还是长方形,一边击鼓一边跳,中间红男绿女,好不热闹。
    “这是太平鼓,意思就是祈求太平盛世。”
    “咱们县里好久都没人击这鼓了。”
    如此有趣的民俗,看得纪楚他们一群外地人目不暇接。
    跟着太平鼓的队伍一路走到城隍庙,更是热闹非凡。
    这一走动,半个县城的人都来看热闹了,在前头点上火堆,既能取暖又能热闹。
    周围大雪极厚,差不多有人小腿深,即使这样的天气,安丘县百姓还是愿意出门。
    吃饱穿暖,日子自然更开心。
    纪楚看着,让人从衙门再调些柴火过来,供大家取暖用。
    一年到头难得清闲开心,肯定要好好享受。
    每到冬日便安静的安丘县,此刻终于热闹起来。
    太平鼓敲了足足六日,等到初七之后,方才停下。
    冬日快要过去,新的一年又要来了。
    纪楚这边又收到许多邀帖。
    县里大户都想请他们夫妇去家里吃酒宴饮,大意是你们补办喜宴不喊我们,如今年后走动还不想见,我们难啊。
    眼看这些邀帖,就知道新的一年真的来了。
    等到正月十九,衙门正式开印,过年的日子直接结束。
    别说了,办公吧。
    今年的事情多着呢。
    旁的不提,本县还有十一万九千亩的虚账在那挂着。
    这账还是尽快平了的好,省得挂在那心烦。
    过了个年,衙门众人精神抖擞,只等着吩咐。
    要说头一桩事,自然是为年后种油菜做准备。
    今年各家都会再多种油菜,所以县里差役必须时刻查看,不能让油菜超过麦田。
    这算是日常必须做的,由范县丞跟马典吏去管,若有不听劝的,直接毁田,不必商议。
    保证本地主粮,没有商量的余地。
    第二件事,便是把他去年从州城弄来的新农具,耕牛分发下去。
    这农具可不是他瞎要的。
    而是知道,这些农具是隔壁咸安府著名匠人蔡一繁的作坊所制。
    很适合他们当地的田地。
    否则为何单单问上司开口。
    当然,上面这么大方,更出乎他意料。
    想是这想,嘴上却道:“州城衙门看咱们辛苦,就送了这么多农具耕牛过来。”
    “这些物件都精细,必须一一登记,谁家用了都要有名册。”
    都要有名册?
    各个村里,没有那么多人识字的人啊。
    纪楚看向宋教谕:“从县学里调,马上又是县试,考中县试的安心备考州试,没考中的就去各个村子帮忙记着名目。”
    让学生们,去田地里做事?!
    还帮着差役们记账?!
    可这也拒绝不了。
    毕竟他们都吃衙门的米粮,学生们自然要去。
    纪楚心道,整日读书也要来点实践,左右今年考不成,不如去锻炼锻炼。
    农具,耕牛,都是田间的重要资产。
    有了这些东西,一家子至少能多耕几亩田地。
    多耕一亩地,虚账就少一亩。
    大家的田税就减轻几分。
    这些好东西发到村里,自然大受欢迎。
    那么多农具,那么多耕牛,能省多少力气啊。
    若有些银钱的,自然可以自己买牛。
    钱不多的,几家兄弟合买一头。
    再穷的,就要依靠租借官府提供的器具耕牛。
    这也是对百姓扶持的一种。
    让他们尽量缩小差距,否则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第二件事安排下去。
    纪楚心中的事定了大半。
    第三件就是安排蜂农们如何布置蜂箱。
    不能为了抢夺合适的地方,大打出手。
    这些事自然有谢主簿协助来做,还有蜂农夫子们一起调配。
    衙门公平做事,养蜂的人家也都服气。
    等这些事忙得差不多。
    魏家镇的人终于登门了。
    年前说的事,也算有了消息。
    不过看着时间,估计他们一个年都没过好,皆在商议同不同意纪大人的提议。
    正月二十四,衙门正式开印不到五日,魏镇长便赶着过来。
    纪楚看着魏镇长,总觉得他过个年,像是老了好几岁。
    年前说,魏家镇想要多种两万亩油菜,但必须多种四万亩麦子。
    这点自然做不到。
    魏家镇不过七八千人,不可能开耕出那么多田地。
    就算今年他们也在大量购买农具耕牛,也至多一共开耕三万亩,算是极限了。
    甚至还需要去隔壁县雇人手来帮忙。
    为什么不在本县雇?
    自然因为,安丘县如今田税压力小,而且官府提供农具,甚至能租借种子。
    各家能开耕的,自然自己开,不给别人打工。
    这样一来,人力不仅贵,而且给钱都不愿意去。
    说到底,给自己耕田,跟给别人耕田是两回事。
    能做前者的,便是多劳累些,也不愿意做后者。
    安丘县的人力已经不像之前那样低廉。
    纪楚只当没听出来大户们的怨言,更知道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难道他们敢说,官府别提供器具耕牛了,就让农户们替他们打工不好吗?
    今日敢说,那后面的事就不用谈了。
    一个是主粮经济作物平衡。
    所以魏家镇准备多种一万亩油菜,再种两万亩麦子。
    第二是蜂农的安排。
    这点不让魏家镇自己插手,谢主簿已经安排了他们当地养蜂好手,全都布置妥当。
    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
    修路。
    “没有人力修了。”魏镇长实在为难。
    大家养蜂的养蜂,种田的种田。
    真的没有余力。
    “大家的意思是,要不然征调劳役,让他们来修?”
    “魏家镇的大户愿意出钱。”
    上面还说,安丘县如今人力贵了。
    现在就开始想办法,让他以低廉的方式征调人力。
    说白了。
    就是觉得雇人太贵。
    那以官府的名义征调劳役,价格便会便宜。
    怪不得在雇人耕田这事上说了那么多。
    最后还在强调。
    人力,太贵了!
    雇不起了!
    纪楚似笑非笑:“本官征调劳役去给魏家镇修路,那他们家的田地谁来耕?”
    人力是有限的。
    做了修路的苦役,就没有力气再种田。
    就算不在农时征调百姓,同样会影响到百姓家的生计。
    好一个征调劳役。
    用百姓家的力,去给大户们修路?
    说到底,这路修好了,最能从中获利的,就是这些大户们。
    对平民百姓的好处反而极少。
    这些劳役们辛辛苦苦修路,回家没力气种田。
    然后富户们再用这些修好的路,去买卖自家商品?
    魏镇长满脸无奈,侧头看着带来的几个人,只好道:“若不征调劳役,这路实在没法修。”
    纪楚点头:“本官知道了。”

章节目录

穿越当县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桃花白茶并收藏穿越当县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