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命可以没了,情报不能丟
翌日清晨,京城的天色尚未大亮,薄雾轻笼著整座城市。
吴宸和刘伊菲早早搭上了飞往吉林靖宇的航班。
飞机掠过云层时,刘伊菲望著舷窗外茫茫白云,忍不住警了一眼身旁带著耳机的吴宸,隨即悄悄地伸出手指戳了戳他的手臂,小声问道:
“师弟,你是不是在听许巍的歌?”
吴宸摘下耳机,有些讶异地看向她:“你怎么知道?”
“诺!”刘伊菲指了指脚下,笑嘻嘻地道,“你踩著我鞋了,还踩得特別有节奏,这节奏嘛......应该是《蓝莲》,我没猜错吧?”
吴宸闻言顿时忍不住轻笑起来。
这姑娘总是那么有趣。
“我也要听,分我一个耳机.....
“拿去拿去!”
音乐缓缓流淌,刘伊菲靠在椅背上,半响后忽然偏头问道:
“师弟,你怎么突然想到要用传令兵的视角来拍战爭片了?”
吴宸略作沉吟,声音平静而认真:
“因为他们普通而真实。战爭的苦难,英雄能代表一部分,但更多的痛苦、挣扎,只有普通人最明白.....“
刘伊菲听得证愜出神。
飞机抵达长春龙嘉机场后,八一厂派的嚮导早已等候多时,一行人隨即驱车前往靖宇县。
东北三月的风依旧凌冽,道路两旁树木枝干光禿,远处连绵的山峦泛著苍茫的灰色。
抵达黄殿均老爷子家门口时,已近下午时分。
屋外坐著一位身躯佝僂的老人,脸上的皱纹如树皮般纵横交错,却目光清明,望著远方的群山“黄老爷子,我们来看您了!”
吴宸等人打著招呼,將带来的礼物放下。
屋內闻声走出一位五十来岁的男子,正是黄老爷子的儿子黄贵青。
“您就是吴导吧...:..欢迎欢迎,快进屋坐,喝杯水。”
屋內的黄殿均显得异常激动,颤巍巍地握住吴宸的手,声音都有些硬咽了:
“事务局的人跟我说了,你们想拍我们那时候的故事...:..我们做的这些事,还有人记得,我就是死了也值啊!”
吴宸连忙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背:“老爷子,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刘伊菲几人也连连附和。
屋外阳光温暖,屋內眾人却仿佛回到了那段冰冷、艰苦的年代。
黄殿均老人妮娓讲述著:
“1938年,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濛江县召开万人抗日大会,那时候我第一次见到杨將军,个子高,嗓门儿亮,肩膀宽宽的..:::
大会刚一结束,他就立刻带著我们攻打日军据点。
那场仗打得特別舒坦,几乎没怎么放枪,我们直接摸进去,端起机关枪南头一梭子,北头一梭子,地上的血都淹没了脚面子......
一,
老人说到此处,眼里泛著光亮,似乎那些岁月历歷在目。
“后来好景不长,1939年日军调了七万多兵力,疯狂围剿我们,杨將军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我当时是曹师长的传令兵,责任重大,命令必须传达,经常要冒著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
有一天,曹师长有紧急命令要传出去,之前去的4个传令兵都已经一去不返了,最后將任务交到了我黄殿均头上..
9
屋內静静地听著,眾人都屏息凝神,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讲到后来,黄贵青轻轻挽起父亲的裤腿,老人腿上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痕依旧清晰可见。
“加上额头、后脑勺,总共八处伤口,”黄贵青嘆了一口气,“一辈子就留在了他身上。”
黄殿均淡淡一笑:
“那时候条件苦啊,吃不饱,经常只能煮煮玉米粒,穀子都没去皮就下锅了......可这些都不耽误我们打仗!
有一年冬天,满地都是战士们的尸体,我硬是一路爬过去,把情报送到师长手上,
身后子弹嗖嗖地飞,我心里就一个念头,命可以没了,情报不能丟...
“老爷子,当初你是怎么挺过来的?真是英雄啊.....:”八一厂的嚮导忍不住感嘆。
“那时候哪有什么英雄啊,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是咬著牙硬挺过去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
眾人听了,沉默良久。
刘伊菲在旁边默默记录著,眼眶微微泛红,却也更专注地將老人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
交谈良久,黄殿均老人毕竟年事已高,有些疲累了,黄贵青便送吴宸等人出门。
望著远处的青翠的大山,吴宸有些感慨地问道:
“老爷子抗战结束后,就一直待在这吗?没想过出去?”
黄贵青摇摇头,嘆了口气:
“这山山岭岭的葱鬱草木,都染过抗联战友的血,父亲捨不得离开它们呀!
他说,每年都要念叨给战友们听,让他们知道,血没有白流,咱们现在过上好日子了.....
黄贵青说著,突然顿了顿,看向吴宸:
“吴导,我们也不知道最后你拍成什么样,但我父亲有个请求,你的电影里,故事隨便用,但千万別出现他的名字。”
“为什么?”刘伊菲忍不住问著。
“我父亲说,他只是活下来了,更应该记住的不是他们这些活下来的,而是那些没活下来的人。他不配名字被记住。”
吴宸心中一震,默然片刻,微微鞠躬:
“我懂了。但我们会在影片字幕后面註明当时的抗联番號、军队番號和师团番號,让大家知道,是谁在作战。”
黄贵青点点头:“吴导,那就隨你,父亲只是不想出现名字。”
此后的几天,吴宸和刘伊菲几乎马不停蹄,前往川省、青岛、江西等地,走访多位老兵,做了大量记录。
这频繁的周转,就连媒体都有些懵。
这些天不少路人在机场里看到过吴宸。
“奇怪了,这吴宸怎么最近一两天换个省份?不都快首映了吗,他忙什么呢?”
“可能是去度假?”
“度你大爷,谁家度假一两天换个省份的啊?”
而就在吴宸忙碌奔波之际,《南京!南京!》在金陵举行了首映礼。
作为一部题材敏感的影片,媒体报导极多,但报导和影评却刻意避开了爭议,仅强调画面、情感以及演员的表演。
偶尔出现的一两篇有关立意的帖子也被迅速刪掉。
而令人意外的是,首映结束后,《南京!南京!》官方突然宣布:
影片將提前一天上映,从原定的4月22日改为4月21日上映。
业內人士都心知肚明,这完全是为了躲开吴宸《火星救援》的锋芒,但又不好意思提前太多,
乾脆提前一天,既保住了面子,又能多赚一些票房里子.....
翌日清晨,京城的天色尚未大亮,薄雾轻笼著整座城市。
吴宸和刘伊菲早早搭上了飞往吉林靖宇的航班。
飞机掠过云层时,刘伊菲望著舷窗外茫茫白云,忍不住警了一眼身旁带著耳机的吴宸,隨即悄悄地伸出手指戳了戳他的手臂,小声问道:
“师弟,你是不是在听许巍的歌?”
吴宸摘下耳机,有些讶异地看向她:“你怎么知道?”
“诺!”刘伊菲指了指脚下,笑嘻嘻地道,“你踩著我鞋了,还踩得特別有节奏,这节奏嘛......应该是《蓝莲》,我没猜错吧?”
吴宸闻言顿时忍不住轻笑起来。
这姑娘总是那么有趣。
“我也要听,分我一个耳机.....
“拿去拿去!”
音乐缓缓流淌,刘伊菲靠在椅背上,半响后忽然偏头问道:
“师弟,你怎么突然想到要用传令兵的视角来拍战爭片了?”
吴宸略作沉吟,声音平静而认真:
“因为他们普通而真实。战爭的苦难,英雄能代表一部分,但更多的痛苦、挣扎,只有普通人最明白.....“
刘伊菲听得证愜出神。
飞机抵达长春龙嘉机场后,八一厂派的嚮导早已等候多时,一行人隨即驱车前往靖宇县。
东北三月的风依旧凌冽,道路两旁树木枝干光禿,远处连绵的山峦泛著苍茫的灰色。
抵达黄殿均老爷子家门口时,已近下午时分。
屋外坐著一位身躯佝僂的老人,脸上的皱纹如树皮般纵横交错,却目光清明,望著远方的群山“黄老爷子,我们来看您了!”
吴宸等人打著招呼,將带来的礼物放下。
屋內闻声走出一位五十来岁的男子,正是黄老爷子的儿子黄贵青。
“您就是吴导吧...:..欢迎欢迎,快进屋坐,喝杯水。”
屋內的黄殿均显得异常激动,颤巍巍地握住吴宸的手,声音都有些硬咽了:
“事务局的人跟我说了,你们想拍我们那时候的故事...:..我们做的这些事,还有人记得,我就是死了也值啊!”
吴宸连忙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背:“老爷子,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刘伊菲几人也连连附和。
屋外阳光温暖,屋內眾人却仿佛回到了那段冰冷、艰苦的年代。
黄殿均老人妮娓讲述著:
“1938年,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濛江县召开万人抗日大会,那时候我第一次见到杨將军,个子高,嗓门儿亮,肩膀宽宽的..:::
大会刚一结束,他就立刻带著我们攻打日军据点。
那场仗打得特別舒坦,几乎没怎么放枪,我们直接摸进去,端起机关枪南头一梭子,北头一梭子,地上的血都淹没了脚面子......
一,
老人说到此处,眼里泛著光亮,似乎那些岁月历歷在目。
“后来好景不长,1939年日军调了七万多兵力,疯狂围剿我们,杨將军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我当时是曹师长的传令兵,责任重大,命令必须传达,经常要冒著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
有一天,曹师长有紧急命令要传出去,之前去的4个传令兵都已经一去不返了,最后將任务交到了我黄殿均头上..
9
屋內静静地听著,眾人都屏息凝神,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讲到后来,黄贵青轻轻挽起父亲的裤腿,老人腿上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痕依旧清晰可见。
“加上额头、后脑勺,总共八处伤口,”黄贵青嘆了一口气,“一辈子就留在了他身上。”
黄殿均淡淡一笑:
“那时候条件苦啊,吃不饱,经常只能煮煮玉米粒,穀子都没去皮就下锅了......可这些都不耽误我们打仗!
有一年冬天,满地都是战士们的尸体,我硬是一路爬过去,把情报送到师长手上,
身后子弹嗖嗖地飞,我心里就一个念头,命可以没了,情报不能丟...
“老爷子,当初你是怎么挺过来的?真是英雄啊.....:”八一厂的嚮导忍不住感嘆。
“那时候哪有什么英雄啊,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是咬著牙硬挺过去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
眾人听了,沉默良久。
刘伊菲在旁边默默记录著,眼眶微微泛红,却也更专注地將老人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
交谈良久,黄殿均老人毕竟年事已高,有些疲累了,黄贵青便送吴宸等人出门。
望著远处的青翠的大山,吴宸有些感慨地问道:
“老爷子抗战结束后,就一直待在这吗?没想过出去?”
黄贵青摇摇头,嘆了口气:
“这山山岭岭的葱鬱草木,都染过抗联战友的血,父亲捨不得离开它们呀!
他说,每年都要念叨给战友们听,让他们知道,血没有白流,咱们现在过上好日子了.....
黄贵青说著,突然顿了顿,看向吴宸:
“吴导,我们也不知道最后你拍成什么样,但我父亲有个请求,你的电影里,故事隨便用,但千万別出现他的名字。”
“为什么?”刘伊菲忍不住问著。
“我父亲说,他只是活下来了,更应该记住的不是他们这些活下来的,而是那些没活下来的人。他不配名字被记住。”
吴宸心中一震,默然片刻,微微鞠躬:
“我懂了。但我们会在影片字幕后面註明当时的抗联番號、军队番號和师团番號,让大家知道,是谁在作战。”
黄贵青点点头:“吴导,那就隨你,父亲只是不想出现名字。”
此后的几天,吴宸和刘伊菲几乎马不停蹄,前往川省、青岛、江西等地,走访多位老兵,做了大量记录。
这频繁的周转,就连媒体都有些懵。
这些天不少路人在机场里看到过吴宸。
“奇怪了,这吴宸怎么最近一两天换个省份?不都快首映了吗,他忙什么呢?”
“可能是去度假?”
“度你大爷,谁家度假一两天换个省份的啊?”
而就在吴宸忙碌奔波之际,《南京!南京!》在金陵举行了首映礼。
作为一部题材敏感的影片,媒体报导极多,但报导和影评却刻意避开了爭议,仅强调画面、情感以及演员的表演。
偶尔出现的一两篇有关立意的帖子也被迅速刪掉。
而令人意外的是,首映结束后,《南京!南京!》官方突然宣布:
影片將提前一天上映,从原定的4月22日改为4月21日上映。
业內人士都心知肚明,这完全是为了躲开吴宸《火星救援》的锋芒,但又不好意思提前太多,
乾脆提前一天,既保住了面子,又能多赚一些票房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