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考虑周全,所言极是,臣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这衍圣公之位,也确实需要还给孔家正宗。
    已经被孔家侧宗给占据了太久了。
    孔家小宗,着实过于可恶,鸠占鹊巢不说,还行出此等丧尽天良之事。
    违背国法,违背人伦,不忠不孝。
    这样的人,的确不配再为衍圣公。”
    宋濂对着朱元璋躬身说道,态度极其的诚恳。
    对于宋濂而言,如今的这个结果已经是特别好的了。
    毕竟相对于南孔返回曲阜,继承衍圣公之位而言。
    他更怕孔家就此被皇帝除名。
    真若如此,那打击可实在是太大了。
    哪怕陛下说了,儒家是儒家,孔子是孔子,和孔家人不等同。
    要将这些给分开来看。
    可是这孔家和别的家族还是不一样,有着特殊的意义。
    能有人继承衍圣公之位还是好的。
    由南孔之人,来继承倒也能说得过去。
    毕竟,真的论起来孔家的正统确确实实在南孔,不在北孔。
    而他所在意的,其实也不是南孔的人来当衍圣公,还是北孔的人来当衍圣公。
    只是孔府这边不能倒。
    就算是皇帝将他的某个儿子,改成姓孔,弄到孔家那边,继承衍圣公之位,那他都能接受。
    “这下放心了吧?”
    朱元璋看着宋濂这副模样,笑着开了口。
    “是……是臣过于肤浅了,太愚钝,没有明白陛下的深意。”
    宋濂行礼。
    “咱是个敞亮人,你宋先生也同样很不错。
    咱知道你的心中所想的是什么,也知道宋先生这些年来的改变,以及对我大明的付出。
    既如此,今天咱们便将一些话说与宋先生。
    儒家,咱不会将之给灭了,也不会想着用什么东西,将之给取代。
    儒家在思想,和不少事情上,的确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只不过,思想上面也不能一成不变。
    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做出变化。
    宋先生看一看,便能知道这儒家,其实早就一直在变。
    现在的儒,和当初孔子所提出来的儒,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便是这孟子,荀子,这两个儒家先贤所提出的儒,也和孔子的有很大的改变。
    至于后面的公羊,谷梁这些,以及唐儒,宋儒,那都是一直在发生改变。
    儒家从古至今,都一直在追求变。
    只有变了,才能适合时代的发展,才能不被抛弃。
    到了我大明这里,也一样要有相应的明儒出现。
    儒家也要契合我大明才行。
    只有如此才能长久,与大明互利共赢。
    但同时,这新兴的学问,如物理,化学,医学,数学等等学科,也同样至关重要。
    只不过,它们都是学以致用的实用型学科,而不管思想。
    可能会对儒家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却不会真的来取代儒家,所占据的地位。
    到了如今,大明想要突破出去,想要发生一个极大的转变。
    仅仅只靠儒家是不行的。
    也需要借用其余的力量,将别的学科给发展起来。
    但有一点你要记住,儒家和其余的学科之间是兼容并蓄的,而不是对立的。
    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共同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发展的。
    儒家需要有一个广阔的胸怀,来兼容并蓄。
    只有如此,才能真的发展起来,不被时代所抛弃!
    这是咱的真心话,也是咱在这上面画出来的一条线,这事不是商量,而是必须要如此做。
    儒家必须适应这些方面的发展,并能引领这些变化方才可以。
    儒家上面的很多东西,咱也是认同的。
    可很多事,也不能只咱一个人一厢情愿。
    咱的善意,也得有所回应才行。”
    朱元璋的这一番话,可以说已经把很多的事儿都给挑明了。
    宋濂闻言,再度对朱元璋躬身行礼。
    并表示自己记下了,今后肯定会好好的努力,必然会让儒家符合现在的大明,不会拖大明的后腿,更不会让皇帝失望。
    会促进其余的那些学科,共同发展……
    离了武英殿,宋濂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同时,也忍不住暗自叹了口气。
    他知道,必须是要发生改变了。
    今后的儒家,将要和之前大不相同。
    若是在以前,他或许还想着一些抗争。
    可是,事情一步步的发展到如今,他这样的想法早就已经没了。
    不是没有抗争过,实在是如今的陛下,是个雄才大略之人,手段又异常的强硬。
    抗争没有效。
    而且,在这样的事情上,皇帝都开诚布公明确的表了态。
    那他这边若是还不知好歹,继续如此,皇帝必然会动手,让自己等人知道事情该是怎么做的。
    对山东孔家说动手解决,就给解决了,半分的迟疑都没有。
    他是真的相信,皇帝若是真的想要废除儒家,这等事儿他是能干得出来的。
    而且也能真的将之给做成。
    如今,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按照皇帝的要求来。
    不过,再想想好像他们儒家一开始时,最为根本的一个要点,便是根据为皇帝等人提供相应的治国思想的。
    是要适应皇权的。
    现在,同样也是适应皇权。
    做得好了,未必也不能让儒家在自己这里转一个弯之后,再度发扬光大。
    自己也未必不能名留青史!
    ……
    “臣孔希绪拜见陛下,问圣躬安。”
    宋濂走后的第二天,武英殿这边,有一身着儒衫之人,对着朱元璋恭敬行礼。
    这人不是别的,乃是孔子的第四十五世孙,和孔希学同辈之人。
    此时能站在朱元璋面前的孔家之人,自然而然只有南孔,不可能是北孔。
    对于孔希绪,朱元璋对他是有了解的。
    因为上辈子的时候,他就曾见过孔希绪此人。
    孔希学此人,联合人上书礼部,说孔家家庙都在他们南孔,孔家正统自然而然是他们这一支。
    这是洪武十四年时发生的事儿。
    那个时候,自己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这种做出了相应的判决来。
    说古今大宗在曲阜,其爵仍归北宗。
    不过对南孔,自己这边也没有冷落。
    而是让孔希绪的堂弟一支,世袭五经博士,祭祀孔庙。
    而这个这个八品的五经博士,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才彻底消亡……
    这辈子,孔希绪又一次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只不过和上辈子不一样,这次自己准备让孔希绪成为衍圣公。
    北孔也已经被自己给抹去了。
    “你是孔夫子的多少代后人?”
    朱元璋出声询问。
    这当然是明知故问了。
    “臣为先祖第四十五世孙。”
    孔希绪连忙出声回应。
    他的一颗心,都在砰砰直跳。
    看似平静之下,其实暗藏着的诸多的欣喜,激动与期待。
    北孔那些人胆大包天,干出来了这么多的事情,简直令人发指!
    遭受了灭顶之灾,而自己南孔这边,不但没有受到什么牵联,而且自己还在这样的时刻被皇帝召来。
    那这里面能凸显出来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由不得他不激动。
    “北孔那些人,所干的那些事儿你都知道了?”
    “回禀陛下,有所耳闻。
    那些人罪该万死!
    身为孔家后裔,却干出这等事情来,实在是有辱圣人门庭!
    臣拜谢陛下秉公执法,将这些败坏先祖声誉之人绳之以法,为我孔家清理门户,以正视听。”
    孔希绪开了口,神色显的很是的郑重。
    “咱有意愿让你成为衍圣公,来到曲阜那边,你意下如何?”
    孔希绪闻言,心里头禁不住猛的跳了跳。
    来了!
    来了!
    果然自己想的没有错,这正是着他最希望看到的事儿!
    能让他们这主支回到曲阜,继承衍圣公之位,成为孔家正宗。
    他早就已经是期盼已久,并暗中积蓄力量,准备请皇帝来裁决。
    而这事,在他看来想要将之给做成,非常的不容易,阻力极大。
    结果哪能想到,如今自己还没有动手去做,这衍圣公的爵位便已经落到了自己头上来。
    孔希学,孔希昌那些人,当真是做了一手好死!
    帮了自己大忙了!
    “臣义不容辞!臣也绝对不会辜负陛下隆恩。
    臣成为衍圣公之后,必然会严格约束孔家之人,通过种种努力来改变我孔家在世人之中的印象。
    让我孔家恢复应有的声望!
    绝对不会如同孔希学那些人,那般的大逆不道!”
    孔希绪这话,说的是斩钉截铁,态度格外的坚决。
    在这件事上,他就是如此想的。
    毕竟陛下可不是寻常人。
    今日能因为这事儿,而斩了北孔,那么今后自己南孔这边,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来,未必就不会被降罪。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今后安分做人为好。
    对于他们而言,能在此时,将这应有的爵位给弄在手里,便是一件极为不错的大好事了。
    哪里还能去多想别的?
    “对于物理,化学,医学,数学等着诸多的新兴学问入学堂,大力发展,你是如何想的?
    在这上面,又是一个什么态度?”
    朱元璋望着孔希绪,又一次开口询问。
    孔希绪心头猛的一跳,一脸正色道。
    “这些同样都是,治国安民的好学问。
    儒家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靠的从来不是如一家独大,而是兼容并蓄。
    天底下的学问很多,有用的也同样有很多。
    只要对国家有用,那就是再好不过的好学问。
    都值得提倡,值得大力发扬。
    那些抱守残缺之人,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存在。
    是想要用先祖的学问,来谋取他们的私利,这样的人不可取。”
    孔希绪说完这话后,静静的站在一旁。
    朱元璋并没有立刻开口。
    这样的反应,让孔希绪禁不住心头为之紧张,显得慌乱。
    很怕会在这关键的时刻里,引得皇帝不喜。
    从而让事情出现特别大的变故。
    “你说的对,孔子的学问,确确实实是被很多人给念歪了。
    本来挺好的学问,却被别有用心之人用来牟利。
    也因此有不少都变了味道。
    记住你今日所说的话,不要忘了。
    那咱便册封你为衍圣公,恢复你南孔孔家正宗的地位。”
    孔希绪闻言,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直接跪伏于地,进行谢恩,而后又极其坚定的在这件事情上表了态。
    说他绝对不会辜负皇帝云云……
    孔希绪离去了,走路时都觉得有些飘。
    这好事来的太过于突然,达到了一个让他所完全没有想到的地步。
    原本以为,难以获得的衍圣公之位,就这样来到自己头上。
    想想,还是如同做梦一样。
    至于皇帝在今日所说的那些,他自然而然也是记在了心里。
    虽然对于皇帝所说的一些话,其实心里面是没那般认同的。
    一旦接受了,其实并不怎么好,会给他们孔家套上很多的枷锁。
    不过,相对于他们南孔原本都已经被排挤出孔家正统序列而言,已经是非常好非常好了。
    这些也不算什么对不起孔家。
    孔家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高的地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皇帝需要。
    若是皇帝不需要了,那便也就没了这些。
    今后,只管好好的按照皇帝要求来做事也就罢了。
    那些新兴的学问,他也都仔细的看了。
    有些看不懂。
    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匠人之学,对儒家会有一些影响,但是影响没那么大……
    第三天,册封孔希绪为衍圣公,并让原本的南孔返回曲阜进行居住的事情,正式昭告天下。
    这个时候的曲阜,该清丈的田亩都已经清丈完毕了。
    新的孔家之人到那边去,除了少量的让孔家供奉孔子的田地之外,其余的都分给了周遭的无地百姓耕种。
    且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至于说,今后孔家那边会不会再做大,会不会再侵占田亩,这就是更后面按需要做的事儿了……
    ……
    西南,昆明这边,修建的富丽堂皇的王宫之中,有美丽的舞姬在跳舞。
    又有珍馐摆满桌案。
    可即便如此,那身穿龙袍的梁王把匝剌瓦尔,也同样是心不在焉,味同嚼蜡。
    “都下去吧。”
    他烦躁的挥挥手。
    于是,在场的众多舞姬,全都行礼赶紧退走。
    房间里只剩下了了少数的几人。
    “我大元覆灭了,朱元璋那里虎视眈眈,意欲对我西南用兵,如之奈何?”
    西南梁王把匝剌瓦尔望着在场的几个重臣出声询问……
    ……
    “父皇,这些人多少会有些炸锅吧?”
    武英殿内朱元璋,朱标望着朱元璋出声说道。(本章完)

章节目录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墨守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墨守白并收藏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