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坠日(上)
就在阎浮吕尚以大荒神人之身,彻证武学人仙之道,神意沸然,气贯斗牛,引得天机地场异动时,山海大荒亦有异象显世。
只是,与阎浮吕尚证人仙武道,气机天象仅溢散凉州一隅不同,大荒山海异兆远甚阎浮百倍千倍。
大荒山海,人间冀州,夏都老丘,紫宫深处,
帝座之上,帝杼夏虽须发皆白,但双目开阖,仍有雷霆暗藏。
这位骄阳天子身着十二章纹的玄纁衮服,腰间悬着一柄青铜古剑,古剑剑身刻满上古云纹,那是帝禹治水时,斩防风、诛相柳的夏禹剑。
此剑一出,万邦臣服,是夏后氏镇国神器之一,与九鼎共镇夏后气运。
帝座之下,则是九鼎如小山般矗立,九鼎鼎身皆是铸九州山川、草木、鸟兽之形,隐有龙气盘绕。
天子坐于帝座,默然的看着下方九鼎,这九鼎每一口鼎都连着一方州土的地脉,九州地脉汇聚于老丘,再经九鼎反哺天子,使的天子神力与九州气运相连,得享天命,近乎古神位格。
所谓古神,在山海大荒九天九野,是仅次于天帝的存在,是真正的大神通者。
也是因此,天子之位极尊极贵,雷霆之怒可令山河变色,雨露之恩能使草木逢春,握日月而驭苍昊,揽乾坤以定兴衰。
只可惜,天无常予,权柄不能久据!
良久,帝杼夏的目光从九鼎上移开,落在阶下为首的老者身上。
“予,大限将至了,”
天子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似有九鼎共鸣。
予,既予一人,也是天子的自称,予一人之意,便是天下权责集于一身,唯我一人。
“陛下,”
老者躬身,阶下其余臣僚齐齐变色,伏身叩首。
“起来吧,”
帝杼夏目光扫过阶下,夏禹剑剑柄上的云纹似有微光流转,道:“天命轮转,非予一人能逆,予的寿元,最多不过一月了,”
“予去后,这天下万方,就交给帝子槐了,尔等当用心辅佐,”
为首的老者,乃是辅佐三代夏后的百揆皋陶之后,名唤皋伯。
他最后伏身叩首,额头抵地,道:“陛下承大禹之德,镇九鼎,安九州,有神功于天下,臣等敢不用命,”
帝杼夏微微颔首,目光望向殿外,声音沉凝,道:“帝子年幼,少经世事,予崩以后,夏后天下,当由百揆总领,”
作为百揆,皋伯身躯微颤,额头抵着玉阶,声音虽有老态却异常坚定,道:“臣皋伯,敢以皋陶祖灵为誓,必竭尽残躯,护帝子,守九鼎,安九州,”
“若有二心,当受地脉反噬,魂飞魄散,万劫不复,“
话音落后,殿中九鼎似生感应,鼎身铸刻的山川纹路泛起淡金色光晕,九州地脉传来隐约的嗡鸣,仿佛为这誓言作证。
“予,信你!”
帝杼夏轻笑,道:“这世上,若是连你都不能信,那予还真不知能信谁了,”
殿外的风不知何时吹动,卷起紫宫檐角铜铃轻响,帝杼夏的目光掠过阶下臣僚,有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身着玄色袍服的少年款步而入,少年面如冠玉,眉眼间依稀有帝杼夏的轮廓。
帝子槐走到阶下,躬身行礼,道:“儿臣参见帝父,”
帝杼夏望着他,眼底满是慈爱,最后更是抬手,道:“槐,上前来,”
帝子槐依言拾阶而上,立在帝座之侧,垂眸望着帝父,沉声道:“儿臣在,”
“抬起头来,”
帝杼夏声音柔了些许,目光落在儿子眉眼间,那与自己如出一辙的轮廓里。
此时的帝子槐,尚带着少年人的清俊,但已隐隐有了天子的沉静气度。
“你自束发便随百揆习治世策,随军巡临九州,这些年,予都看在眼里,”
他顿了顿,手指轻叩御座扶手,殿中九鼎嗡鸣渐轻,道:“予相信你,能接下我夏后的天命,”
“予相信你,不会让我夏后,再重蹈太康覆辙,”
帝杼夏伸出手,握住帝子槐的手腕。少年的手尚带着暖意,而帝杼夏的手却已微凉,似有寒气从骨缝里渗出来。
“儿臣明白,”帝子槐握紧帝父的手,掌心相贴。
帝杼夏松开手,望着儿子眼中燃起的光,微微颔首,道:“皋伯是皋陶之后,三代忠良,可托大事,予去之后,你要视皋伯为父,莫负九州兆民。”
阶下皋伯听得真切,再次伏身,道:“臣不敢有逾矩之心,”
帝子槐垂眸,望着阶下皋伯斑白的发顶,朗声道:“儿臣谨记帝父教诲,必以礼待皋伯,以心纳忠言,”
“嗯,”
帝杼夏颔首,目光忽然转向殿外天际。方才还澄明的天幕,不知何时拢了一层淡淡的赤雾。
赤雾如纱,缠上殿檐铜铃,使得回声凭添了几分沉郁。
“天命,”
帝杼夏的目光穿透赤雾,似望见了九州之外山海翻腾,他喉间微不可闻地轻咳一声,夏禹剑的云纹忽明忽暗,映得他鬓边白发更显霜白。
与此同时,紫微星垣忽生剧变,原本悬于天中,煌煌如帝座的紫薇主星,先是光芒骤暗,褪去亘古不变的紫微星华,转而泛起不祥的赤红,随即便剧烈摇晃起来。
星宿移位,原本澄明的天幕随之生变,赤红色星辰顺星轨漫延,北斗七星也跟着微微倾侧。
紫宫之内,九鼎的嗡鸣陡然变得急促。鼎身铸刻的九州山川纹路里,龙气似被惊起的游鱼,在沟壑间乱撞,映得殿中光影明暗不定。
也是在这一刻,夏禹剑的云纹彻底亮起,不再是温润的玉色,而是透着与紫微主星一般的赤红,剑身在鞘中轻颤,似是在悲鸣。
接连的异兆,骇的阶下臣僚面无人色,皋伯蹙眉,久久不语。
“果然,”
帝杼夏望着殿外被赤雾染透的天空,轻轻笑了笑,道:“紫微移位,是予这把老骨头,终于要归天了,”
“帝父,”
帝子槐眼中的沉静终于裂开一道缝,涌出惶急。
帝杼夏看向他,目光里的慈爱参杂着厉色,道:“慌什么?”
“天兆而已,这是告诉天下人,旧的天命要去了,”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声音虽弱,却字字如钉,道:“新的天命,在你身上,”
(本章完)
就在阎浮吕尚以大荒神人之身,彻证武学人仙之道,神意沸然,气贯斗牛,引得天机地场异动时,山海大荒亦有异象显世。
只是,与阎浮吕尚证人仙武道,气机天象仅溢散凉州一隅不同,大荒山海异兆远甚阎浮百倍千倍。
大荒山海,人间冀州,夏都老丘,紫宫深处,
帝座之上,帝杼夏虽须发皆白,但双目开阖,仍有雷霆暗藏。
这位骄阳天子身着十二章纹的玄纁衮服,腰间悬着一柄青铜古剑,古剑剑身刻满上古云纹,那是帝禹治水时,斩防风、诛相柳的夏禹剑。
此剑一出,万邦臣服,是夏后氏镇国神器之一,与九鼎共镇夏后气运。
帝座之下,则是九鼎如小山般矗立,九鼎鼎身皆是铸九州山川、草木、鸟兽之形,隐有龙气盘绕。
天子坐于帝座,默然的看着下方九鼎,这九鼎每一口鼎都连着一方州土的地脉,九州地脉汇聚于老丘,再经九鼎反哺天子,使的天子神力与九州气运相连,得享天命,近乎古神位格。
所谓古神,在山海大荒九天九野,是仅次于天帝的存在,是真正的大神通者。
也是因此,天子之位极尊极贵,雷霆之怒可令山河变色,雨露之恩能使草木逢春,握日月而驭苍昊,揽乾坤以定兴衰。
只可惜,天无常予,权柄不能久据!
良久,帝杼夏的目光从九鼎上移开,落在阶下为首的老者身上。
“予,大限将至了,”
天子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似有九鼎共鸣。
予,既予一人,也是天子的自称,予一人之意,便是天下权责集于一身,唯我一人。
“陛下,”
老者躬身,阶下其余臣僚齐齐变色,伏身叩首。
“起来吧,”
帝杼夏目光扫过阶下,夏禹剑剑柄上的云纹似有微光流转,道:“天命轮转,非予一人能逆,予的寿元,最多不过一月了,”
“予去后,这天下万方,就交给帝子槐了,尔等当用心辅佐,”
为首的老者,乃是辅佐三代夏后的百揆皋陶之后,名唤皋伯。
他最后伏身叩首,额头抵地,道:“陛下承大禹之德,镇九鼎,安九州,有神功于天下,臣等敢不用命,”
帝杼夏微微颔首,目光望向殿外,声音沉凝,道:“帝子年幼,少经世事,予崩以后,夏后天下,当由百揆总领,”
作为百揆,皋伯身躯微颤,额头抵着玉阶,声音虽有老态却异常坚定,道:“臣皋伯,敢以皋陶祖灵为誓,必竭尽残躯,护帝子,守九鼎,安九州,”
“若有二心,当受地脉反噬,魂飞魄散,万劫不复,“
话音落后,殿中九鼎似生感应,鼎身铸刻的山川纹路泛起淡金色光晕,九州地脉传来隐约的嗡鸣,仿佛为这誓言作证。
“予,信你!”
帝杼夏轻笑,道:“这世上,若是连你都不能信,那予还真不知能信谁了,”
殿外的风不知何时吹动,卷起紫宫檐角铜铃轻响,帝杼夏的目光掠过阶下臣僚,有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身着玄色袍服的少年款步而入,少年面如冠玉,眉眼间依稀有帝杼夏的轮廓。
帝子槐走到阶下,躬身行礼,道:“儿臣参见帝父,”
帝杼夏望着他,眼底满是慈爱,最后更是抬手,道:“槐,上前来,”
帝子槐依言拾阶而上,立在帝座之侧,垂眸望着帝父,沉声道:“儿臣在,”
“抬起头来,”
帝杼夏声音柔了些许,目光落在儿子眉眼间,那与自己如出一辙的轮廓里。
此时的帝子槐,尚带着少年人的清俊,但已隐隐有了天子的沉静气度。
“你自束发便随百揆习治世策,随军巡临九州,这些年,予都看在眼里,”
他顿了顿,手指轻叩御座扶手,殿中九鼎嗡鸣渐轻,道:“予相信你,能接下我夏后的天命,”
“予相信你,不会让我夏后,再重蹈太康覆辙,”
帝杼夏伸出手,握住帝子槐的手腕。少年的手尚带着暖意,而帝杼夏的手却已微凉,似有寒气从骨缝里渗出来。
“儿臣明白,”帝子槐握紧帝父的手,掌心相贴。
帝杼夏松开手,望着儿子眼中燃起的光,微微颔首,道:“皋伯是皋陶之后,三代忠良,可托大事,予去之后,你要视皋伯为父,莫负九州兆民。”
阶下皋伯听得真切,再次伏身,道:“臣不敢有逾矩之心,”
帝子槐垂眸,望着阶下皋伯斑白的发顶,朗声道:“儿臣谨记帝父教诲,必以礼待皋伯,以心纳忠言,”
“嗯,”
帝杼夏颔首,目光忽然转向殿外天际。方才还澄明的天幕,不知何时拢了一层淡淡的赤雾。
赤雾如纱,缠上殿檐铜铃,使得回声凭添了几分沉郁。
“天命,”
帝杼夏的目光穿透赤雾,似望见了九州之外山海翻腾,他喉间微不可闻地轻咳一声,夏禹剑的云纹忽明忽暗,映得他鬓边白发更显霜白。
与此同时,紫微星垣忽生剧变,原本悬于天中,煌煌如帝座的紫薇主星,先是光芒骤暗,褪去亘古不变的紫微星华,转而泛起不祥的赤红,随即便剧烈摇晃起来。
星宿移位,原本澄明的天幕随之生变,赤红色星辰顺星轨漫延,北斗七星也跟着微微倾侧。
紫宫之内,九鼎的嗡鸣陡然变得急促。鼎身铸刻的九州山川纹路里,龙气似被惊起的游鱼,在沟壑间乱撞,映得殿中光影明暗不定。
也是在这一刻,夏禹剑的云纹彻底亮起,不再是温润的玉色,而是透着与紫微主星一般的赤红,剑身在鞘中轻颤,似是在悲鸣。
接连的异兆,骇的阶下臣僚面无人色,皋伯蹙眉,久久不语。
“果然,”
帝杼夏望着殿外被赤雾染透的天空,轻轻笑了笑,道:“紫微移位,是予这把老骨头,终于要归天了,”
“帝父,”
帝子槐眼中的沉静终于裂开一道缝,涌出惶急。
帝杼夏看向他,目光里的慈爱参杂着厉色,道:“慌什么?”
“天兆而已,这是告诉天下人,旧的天命要去了,”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声音虽弱,却字字如钉,道:“新的天命,在你身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