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李司空要抗令吗
    血染残阳。
    金沙滩上,得胜的唐军将士忙着在搜捕俘虏、收割首级、收拢战马、武器等。
    还有专人把自家的伤兵送到临时病儿营,交由军医和傔从治疗、看护。
    有士兵们唱着欢快的曲调,打水烧火,把战场上死马分割下的肉拿来炖煮。
    唐临和薛万彻一行,走在这个营地里,
    虽然血腥味浓烈,可全军上下那股子喜悦之情,连他们也被感染。
    一路过来,
    敌军伏尸三十里,
    他们大为震撼。
    本以为李逸军以少击众,能取得大捷,必然也会损伤不小,
    可如今看到的情况,却出乎意料,伤亡好像并不大。
    尤其是这士气格外的高昂。
    来到中军大纛旗下,
    那位李司空身着犀皮甲,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将校分坐他下首左右。
    一过来,
    就听到了斩首三千余,俘虏三万二千余的这个惊人战果,
    唐临张大着嘴,一时都忘记向李逸见礼,
    那位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武安县公薛万彻,也是深深震惊。
    许多道目光向他们望来,
    唐薛二人这才回过神来。
    唐临上前行礼,“下官东宫右卫率铠曹参军事唐临,拜见李司空。”
    “太子左卫率车骑将军薛万彻拜见大王。”薛万彻也上前行礼。
    李逸看着两人,
    “两位辛苦了,”
    “薛将军,你五弟身体可好些了?”
    薛万彻五弟薛万备,此前随李艺入朝后,被皇帝授为武安王府帐内府副典军。
    但是,老三薛万均接受调令,去了秦王府任职右二护军,老四薛万彻也到了东宫为车骑将军,老大薛万述去了屯营为中郎将,老二万淑去了齐王府为右二护军。
    可唯独这个老五薛万备,被授予武安王府副典军后,却一直没来上任。
    理由是打马球时摔断了腿,在长安养伤。
    李逸不相信薛家五虎中的老五,会打个马球就摔断腿,大半年都还一直在长安养伤。
    他更相信是薛万备不想来给他李逸做事。
    薛万彻也没料到李逸见面就问这个,只好道:“大夫说五郎腿伤到骨头,要多养养才不会留下后患。”
    李逸点头,“那就好好休养。”
    唐临拿出太子令,
    “李长史,如今唐突厥达成和议,颉利可汗也如约退兵,两家好不容易化干戈为玉帛,
    殿下亲自北上巡视边关,犒赏功勋抚恤伤亡,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刚到太原,便听闻了淮阳王违抗撤退军令,在云中擅自再启边衅,还导致被重围,差点让两万幽州军尽没。
    虽然得长史及时相救,可这却也是严重破坏了朝廷与突厥的盟约。
    现在李长史又擅自出兵关外,
    这实在是有些太过草率和鲁莽了,完全没有考虑大局。
    太子令,立即免去李逸河东行营元帅府长史之职。
    命令李逸回太原当面向太子解释,
    出关各军,由诸将立即率返本镇。
    接令后,立即撤兵,不得有片刻延误,更不得再抗令擅自出击!”
    “大唐与突厥的和议,来之不易,不容破坏。”
    ···
    李逸听完唐临宣读的太子令,面无表情。
    其余刘世让等诸将,也都皱起了眉头。
    良久。
    李逸缓缓开口,
    “唐铠曹是从太原来的?”
    “正是。”
    “那你来时,太子只知某率兵出雁门,也料不到某已经在此黄梁大败敌军吧?”
    唐临沉默着。
    “太子更不知此战能大捷,斩首三千余,俘虏三万二千余,缴获战马、武器无数,
    更料不到敌人五万联军却如此不堪一击,如今虽有万五漏网之鱼,可许多人已经惊慌溃逃,
    能跟苑君璋、步利设逃回云中城的,只怕一万都不会有。
    太子也想不到,现在的云中城,是何等的虚弱吧。
    某现在率领这三万余兵马,北上云中,有很大机会夺取云中。
    拿下云中,那我大唐便一举恢复了云朔二州,把防线由雁门关,向北推进数百里,推到外长城。”
    唐临叉手,
    “下官来时,太子确实没料到此战如此快有结果,
    但太子也交待过下官,再三强调,此时不是争一城一池之得失,而是要考虑全局。
    如今江南叛乱,战事僵持。
    北边好不容易跟突厥达成和议,让颉利退兵,若是再起边衅,现在河北、代北、朔方都空虚,
    既无强兵、也无粮草储备,如何能战?
    若贪一时之功,而引颉利震怒,再引军来攻,那时又将如何应对?”
    “那时万千生灵涂炭,百姓于水火之中,司空担的起这个责任吗?”
    李逸负手,
    直视唐临,面对着这个太子的年轻心腹,他也不毫不客气的直言:“难道太子真以为和亲、赏赐,甚至是割地,就能满足突厥?
    颉利可汗这次撤兵,不是因为和亲才撤兵的,是他的攻城器械被烧了,他攻不下雁门城,也拿不下忻州,所以不敢主力深入。
    是朝廷诸路兵马向雁门合围,是突厥军数次战败,天气又炎热,颉利这才答应和议退兵。”
    “雁门关外,那也是我汉家故地,岂能割让?
    如今有机会重创敌人,夺回云朔,为何却要自缚手脚?
    真的非要等到颉利秋高马肥时再度南下?
    那时又要拿什么满足颉利,怎么向他求和?”
    薛万彻在旁边道:“李司空,太子的命令很明确,立即撤军。”
    “薛车骑,你也是员战将,你当知晓,战机瞬息百变,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了战机,要这样浪费?
    云州城,现在唾手可得。
    整个云朔,都能一举收复,你们要放弃?”
    “这是太子令,司空要抗令吗?”薛万彻的声音低沉。
    “你在威胁我?”
    “我只是在传太子令!”
    两人针锋相对,薛万彻仅仅是个东宫车骑,却毫不畏惧李逸。
    这时李高迁上前打圆场,“唐铠曹、薛车骑,你们来传太子令没错,可现在形势大变,
    夺取云中城的机会确实难得,
    不如你们派人快马回太原,把这里情报详细奏报太子,或许太子另有决定呢?”
    刘世让更是直言,
    “太子刚从长春宫来,对代北前线局势还不了解,现在好不容易拿下了马邑,击溃了敌人联军,
    云中城仅万把溃兵,现在不取,那以后是要后悔的拍大腿的。
    你们先去请示太子,我们先把云中城拿下再说,不能贻误战机。
    等我们打下云中城,斩了苑君璋,
    到时太子再考虑如何决定也不迟啊!”
    薛万彻冷哼一声,
    “你们都要抗令?”
    刘世让脸色一黑,对着薛万彻破口大骂道:“干你娘的,老子好声好气跟你说话,你听不懂是吧?
    小小的车骑将军,拿着鸡毛当令箭,扯着豹皮当大旗,到我们这耀武扬威来了?”
    薛万彻眯起眼睛,他块头比刘世让还要高大几分,冷眼直视着他,“太子令,代州总管刘世让立即率代州军回驻雁门关内,刘世让,你奉不奉令!”
    右武候大将军、江夏郡公李高迁赶紧拉开刘世让,“息怒,薛将军也只是奉令行事,你跟他生什么气。”
    李高迁做为太原元谋功臣,既是皇帝心腹,也跟太子关系较好。
    此时主动站出来缓和气氛,但刘世让倔脾气也是上来了,指着薛万彻的鼻子破口大骂。
    甚至还把薛万彻兄弟当初在幽州跟窦建德做战,结果被俘虏,还在阵前被剃了光头这事说出来。
    这是薛万彻的逆鳞,视为奇耻大辱。
    虽然当初,他们兄弟俩也是相当勇悍,这种情况下,还在敌阵中找到机会,又杀了回去。
    但毕竟被俘,还剃光头,这事确实耻辱。
    谁敢说,他就跟谁急。
    可刘世让就故意挑这伤疤揭,
    “薛老四,你不过是有个好阿耶罢了,否则你于国家有何功勋,也能封县公授车骑?
    老子虽出身为如你,可也是凭真本事一刀一枪挣得这弘农郡公、代州总管的官爵,你官职爵位都远在我之下,凭什么敢跟老子横?”
    李逸任由刘世让指着薛万彻鼻子破口大骂,
    他需要个人搅局,
    可惜唐临似乎看破了他的打算,
    再次站出来,重申太子令。
    “司空,请立即交出行营长史的印信和兵鱼符,并立即返回太原面见太子。”
    “这里的兵马,交由诸将立即率返。”
    李逸没出声,他目光看向诸将。
    刘世让是一百个不服,甚至已经在撸袖子,要揍薛万彻。
    王行敏、云师端这两个刺史,他们是李逸的人,此时倒是没怂,态度鲜明的站在李逸这边,唯李逸马首是瞻。
    可李高迁却在那调和,
    明显他不想违抗太子令。
    太子既是储君,眼下也还是河东行营元帅,各镇兵马都由他节度,他才拥有诸镇兵马的最高指挥权。
    他下令各军撤兵,
    李高迁不想抗令。
    再往下的苏定方、刘黑闼、李存孝等这些中级将领,一个个都面色难看,这一场惊人大捷,没有得到夸赞,却反而是要他们立即撤兵。
    甚至还要解除李逸的行营长史之职,收他的兵鱼符,这太过份了。
    这不仅仅大家出生入死共同作战的袍泽之情,
    更是因为李逸是统帅,这仗是他决策、指挥打的,若是李逸无功还有错,
    那就是否定了他们所有人的功劳,甚至大家也无功有过了。
    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这要涉及到所有人切身的利益,
    谁甘愿?
    李逸目光瞥了一眼高满政,他其实最希望李逸马上攻打云中城,最好是能一战拿下云中城并斩杀苑君璋,这样他这个朔州总管才当的稳。
    可现在太子也给他下令,让他立即率马邑军民,撤入雁门关内。
    那他这朔州总管、刺史,还当什么?
    可他新降之人,又不是刘世让这种封疆大吏,哪敢硬顶太子令。
    “司空,咱们此次黄梁大捷,俘斩三万五,战果够丰厚了,不如就此收兵。
    免的万一云中城坚固一时拿不下,引的颉利亲率大军来援,那时大战又启,反而麻烦。
    不如见好就收。”李高迁在旁出声劝说道。
    高满政也只能无奈附和,“不如暂且退兵吧。”
    有人打了退堂鼓,人心不齐,要再继续进攻云中城,只怕也不易了。
    而且李建成派唐薛二人来,已经直接解除了长营长史职务,收了兵符,不让他指挥了。
    他要再进军云中,那就确实是违抗军令。
    看薛万彻那态度,似乎李逸若抗令不遵,他还有后手。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李逸此时心里熊熊怒火燃烧,对李建成这个太子失望到极度,
    若李世民为太子,岂会如此糊涂?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蓝色并收藏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