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皇帝赐下两碗面
    太极宫中,
    皇帝李渊一袭紫袍,正跟老伙计裴寂,以及中书令封纶、萧瑀,侍中陈叔达等喝茶。
    今天主要还是商议天策府开府之事。
    封德彝拿着一张拟好的文,“天策府置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并掌通判府事。军咨祭酒二人,谋军事,赞相礼仪,应接宾客。
    典签四人,掌宣传导师引之事。
    主簿二人,掌省覆教命。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掌书疏表启,宣行教命。功仓兵骑铠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
    做为掌全国征讨的天策府,这一套属官,配备还是很齐全的。
    说是许自置属官,但主要官员秦王还是请皇帝钦点。
    李渊捋着胡须,“天策府长史,就由礼部尚书兼黄门侍郎唐俭担任,天策府司马,就让中书侍郎宇文士及担任。”
    此话一出,
    宰相们都没出声,唐俭资历很老,元谋功臣,这几年也常在外征讨,劳苦功高,向来深得皇帝信任,他出任天策府长史,理所当然。
    只是宇文士及出任天策府司马,有点让人意外,毕竟天策府司马和长史一样,都是从三品职。
    宇文士及此前仅是秦王府骠骑将军,
    不过他后来给李逸做过洛州总管府长史,这次入朝又刚升为中书侍郎。
    但大家知道,皇帝选他,必然更多的是因为其妹宇文昭仪。宇文昭仪为皇帝生下皇十一子,不久前刚册封为宋王,可是深得李渊宠爱。
    宇文士及跟皇帝本就是姨表兄弟,两人在前朝时还是上下级,关系向来好,虽说来投大唐较晚,可一直较得皇帝赏识。
    之前就一直在秦王府任职,但他是皇帝的人,现在一跃为三品的天策府司马,倒也说的过去。
    皇帝嘛,用人向来喜欢任人唯亲,宰相们也清楚。
    何况,宰相里还有个封德彝,他跟宇文士及关系好,这事他肯定也出了力。
    接下来一番商议,
    定下了从事中郎是于志宁、杜如晦,从四品下,军咨祭酒则是苏世长和窦师纶,从五品下。
    苏世长也是皇帝的老朋友,之前是王世充之子的襄州行台仆射,窦师纶则是窦抗的儿子。
    主簿定的是李玄道和虞世南,记室是薛收、薛元敬。
    主要的天策府官职,皇帝大多是安插的自己人,或是新归附朝廷的,原秦王府和大行台的人较少。
    议定此事后,
    皇帝端着茶杯,又提起下一件事。
    “先前武安王说河北设两大总管府,六中总管府,说大总管府没必要再节制中总管府,大总管府、中总管府各统本府事务,你们觉得如何?”
    裴寂立马接话:“武安王说的很有道理,如今河北战事平定,行台因此裁撤,大总管府确实也没必要再兼管其它总管府。”
    “好,那就下诏,大总管府不管其它总管府。”
    萧瑀禀奏,“陛下,灵州总管杨师道奏捷,大破来犯突厥。”
    李渊听了眼皮都没抬一下。
    杨师道是杨恭仁之弟,之前长平王李叔良正是救援他而兵败被杀。现在突厥撤兵了,杨师道派兵在后面跟着,袭击了一小股突厥兵马,斩首几十级,也好意思自称大捷。
    不过李渊看在杨师道毕竟娶了自己丧夫的女儿桂阳公主,因此哪怕知晓杨师道能力比其兄长杨恭仁差太远,在灵州也是喜欢游猎宴饮,以诗歌自乐,但还是仍让他出任此要职。
    “加封杨师道安德郡公爵,嘉奖灵州将士!”李渊开口。
    至于那个倒霉的堂弟长乐王李叔良,赠左翊卫大将军、灵州总管,谥号肃。其长子孝协册封为范阳郡王,次子孝斌为通川郡王。
    “陛下,河间郡王孝恭率战舰两千艘东下,长史李靖乘江水暴涨,趁敌不备,拔其荆门、宜都二镇,进至夷陵,萧铣将文士弘统数万精兵屯清江,被孝恭、李靖击败,获战舰三百余艘,杀溺死者万计,追奔至百里洲,
    萧铣江州总管盖彦举五州来降,鄂州刺史雷长颖请降。
    萧铣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等恰往江陵朝见,闻我大唐天兵至,至郡王军营请降!”
    “臣贺喜陛下,恭喜陛下,东南大捷,荆湘指日可定也!”
    相比灵州那个大捷,这无疑是真正的大捷。
    李孝恭李靖不顾暴雨后江水大涨,反而乘机出兵,一举大败萧铣军,现在萧铣困守江陵城中,只剩下孤城一座和几千兵马,
    周边六州投降。
    连交趾来朝见萧铣的总管丘和等人,也干脆直接跑唐军营请降了。
    萧铣本来据有荆湘,拥有几十万军队,可他跟手下内斗,搞什么散兵归农,现在唐军猛攻,他只能天子守国门了。
    可萧铣虽是梁朝皇族余脉,但前朝时也只是个县令,早年在长安靠卖书为生,当初荆湘地方一众军头们举兵反隋,不想做出头鸟,便把他这个梁朝宗室推出来为主,这也导致萧铣一直没啥真正的实权。
    斗了这些年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如今李孝恭勒兵围江陵城,梁军一时想征召勤王也来不及了。
    李渊抚须哈哈大笑。
    在山南布局多年,如今终于收割了。
    他也知晓,之前李瑗、李孝恭在山南都没什么大进展,还屡屡兵败失地,如今却这么猛,更多的还是李靖这个长史的功劳。
    “打的好,让他们勿要松懈,定要趁胜速战速决,早日拿下江陵。”
    “下诏,册封河间郡王孝恭为赵郡王,加封食邑至万户。永康县侯李靖晋永康县公,各赐绢千匹!”
    “陛下,燕郡王李艺上书,请求入朝任职,侍奉陛下。”
    李渊思索着,
    当着几位宰相的面,他直接问道:“你们说燕郡王自请入朝,可是真心实意?”
    萧瑀直言,“臣以为,李艺自请入朝,只是表明姿态,若是朝廷真令他入朝,或许他又不愿意。”
    北地三王,向来都是割据一方,虽说李艺很早就主动归附,可一直以来,朝廷也并没能真正的控制到幽州。
    现在可能也只是感受到朝廷统一河北,所以才这般自请入朝。
    李渊抿了口茶。
    “如果李艺是真心想入朝,那朕倒是想让他在幽州多镇守几年,可若只是假意试探,那朕就不能让他再回去了。”
    “诏拜燕郡王李艺为左翊卫大将军兼太子右卫率。”
    “调庐江王李瑗接替为幽州大总管,以右武卫将军、彭国公王君廓为幽州大总管府长史,协镇幽州!”
    李艺想试探朝廷,李渊就干脆顺水推舟,把李艺留在长安。
    反正是你主动请求入朝的,你敢再反复?那皇帝到时可就师出有名了。
    跟李渊玩这些算计,李艺无疑还是差太远。
    议事结束,
    皇帝留宰相们吃饭,赐堂食。
    饭菜传上来,让宰相们有些意外,居然是一碗面。
    大海碗里是韭菜叶子宽的手擀面条,上面浇着肉沫。
    “烂肉面,浇的羊肉。”李渊一边剥着蒜,一边笑道。
    宰相们倒也不觉得有啥特别的,端起面开始搅拌,萧瑀和陈叔达两宰相是南方人,吃面不吃蒜。
    而皇帝跟裴寂、封德彝他们吃面却是要先剥上几瓣蒜,吃面不吃蒜滋味少一半嘛。
    其实皇帝宰相们的饮食习惯,也跟民间差不多。
    夜幕降临。
    无极堡的流水宴也总算结束了,
    乡党们吃了个肚皮溜圆,但没人急着回家,都三五一群的聚在无极堡下聊着天。
    正好天气凉爽,
    饱食之后,或蹲或站,望着河边的水稻,那个满足啊。
    不过这个满足似乎也没持续太久,
    有人开始跑桥头的茅厕,如今这茅厕可比李逸最开始修建的又升级了,更大,更干净卫生。
    不少乡党平日里稀粥野菜,真是吃糠咽菜,肚子没油水。结果今天放开肚皮吃烂肉面,一吃还吃好几大碗。
    舒服是舒服了,
    可肚子一时承受不住。
    不少人开始跑茅厕拉肚子,
    一趟跑完,没一会又跑一趟。
    桥头茅厕虽说升级了,街市上隔一段也有一个公厕,但还是爆满了。
    等不及的人,就往田里跑。
    李逸刚开始听到报告,还以为是卫生不干净,大家中毒了。
    后来还是罗三跟他说这只是肚子一时吃不消,拉几次就好了。
    这弄的李逸有点无语,他倒是忘记了这茬了。
    赶紧让罗三去无极药肆,让药师配些药,拿回来煮,给拉肚子的这些乡党们吃。
    好心办了坏事。
    不过乡党们倒没人会怪李逸,只是恨自己肚子不争气,好不容易吃这么多好的,肚子留不住。
    一顿饭吃掉二百头猪,三万斤面粉,大唐要是有吉尼斯记录,那绝对要创纪录。
    天暗淡下来。
    天使突然驾到。
    “今日陛下与宰相们廷议,结束后赐了相公们堂食,因秦王和武安王今日不在长安城里,便特让奴婢将赐食送来。”
    精美的紫檀食盒打开,
    宦官从里面端出来两碗面,精致的邢窖白瓷烧制的白瓷大海碗,里面是铡面,浇的羊肉沫,有葱、韭末。
    像极了今天无极堡吃的烂肉面,只是猪肉换成了羊肉。
    最特别的是皇帝送来了两碗,一碗给李逸,一碗给李世民。
    皇帝这是要告诉他,今天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尽在皇帝掌控之中,不仅是他搞这万人流水席,也包括秦王来私会?
    “快马送来的,面还没坨。”宦官笑道。
    除了面,皇帝还有一道旨意给李逸。
    是诏令李逸开国开府,设立国官府佐的。
    他这位武安郡王,可置国官府官各一套班子,武安王国可置家令一人、大农、尉各二人,典卫八人,舍人二人,另庙长、食官长、学官长、厩牧长,各一人,丞各一人,典府长、典府丞等各一。
    武安郡王府,则可置傅、咨议参军、友、文学、东西祭酒,长史、司马、掾、属、主簿、记室参军、录事参军、诸曹参军、参军事等。
    又许置帐内府、亲事府,各设典军、副典军、府、史等。
    帐内三百三十三人,亲事一百六十人,校尉、旅帅、队正、队副等统领。
    李逸的这国官、府佐的属官,皆为视品,由他征辟请署。
    而亲事、帐内两府的五百兵,由是以贵族、品官、勋官子弟担任,军官由朝廷武官担任。
    “武安王,陛下让你尽快上奏国官、府佐名单,亲事、帐内两府的武官和亲事、帐内,朝廷会尽快安排过来。”
    李逸有些疑惑。
    这大唐的王公又不封建,还能开国开府?
    他这武安王,还能有五百兵马,和一众属官?
    一时不解!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蓝色并收藏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