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后院起火
    李逸杯酒释兵权,
    曹州城外军营一通酒,裁撤五万军。
    滑濮曹郓四州地方兵马,大部份士兵选择退伍,卸甲归农。
    临时调来的众书吏,在城外各营摆起桌案,不停的登记造册,手腕都写酸了。
    为了遣散这些兵,李逸也是下了血本。
    军官都可以保留官阶,也可以退伍。队副以下无品阶士卒退伍,每人可以拿到十匹绢,两千钱和六斗麦。
    这个遣散费一公布,士卒们都愿意卸甲,何况回到家还有一百亩地,且能免两年租调。
    无数士兵排队,
    特别是在第一批士兵登记后,在把武器装备都上缴后,立马就当场拿到了遣散费,十匹绢、两千钱、六斗麦,一点不少,当场付给,签名按手印就行。
    他们还拿到了一份河南安抚大使开具的公文,证明他们退伍身份,回乡便可落户、均田,免两年租调。
    这个遣散费,
    李逸其实觉得给少了,他觉得正常应当给十二石粮、七匹绢,这是隋军边军一年的衣粮待遇。而骁果军的衣粮待遇是边军三倍,一年有三十六石粮、二十一匹绢。
    李逸以为遣散这些兵,按隋边军一年的衣粮给,也并不算多。
    可宇文士及却向李逸叫苦,掏不出这么多钱。
    虽收复了滑曹四州,但府库里钱粮也不多,现在又要裁军,又要征讨。
    最后就定了十匹绢两千钱六斗粮,
    粮食给的最少,因为现在最缺粮,绢给了十匹,充当钱用,那两千钱,也多是五铢钱。
    朝廷铸开元通宝都两年多了,但受限于铜料,铸币量很低。
    李逸自己都有一个铸钱炉,同样缺铜料,一年也就铸个一两千贯钱而已,一年也就赚几百贯。
    河南这边,开元通宝都很难见到。
    李逸觉得给的太少了,
    可这些卸甲的兵却觉得给的很多,
    没见过这么大方的,
    这隋乱以来,他们投这个降那个,哪还有什么遣散费安家费这些啊,打赢了胜仗能允许抢掠一番,就是最好的赏赐了。
    裁军五万,仅士卒这边的遣散费就达到了五十万匹绢,十万贯钱,还有三万石粮。
    张亮都是一直心疼的直叹气。
    李逸倒觉得怎么算其实都没亏,毕竟这笔裁军遣散费,也没让国库掏,是拿下滑曹八州后,从府库里拿钱粮,甚至抄没孟海公韩洪等叛将们的财产,
    更何况,
    这五万军队裁撤,各种武器装备,可也收缴了不少,哪怕都不是什么精良装备,
    但也是五万人的,何况还有一些战马、挽马、驮马、车辆、船只等,这些东西和武器铠甲等加一起,
    挺值钱。
    破家值万贯,
    这五万军队的装备,何止值百万贯,这么多装备,拿来补充河南军队,甚至用来支持平叛河南,以及供给河北战争,那也是相当于真金白银的。
    五万地方兵被裁,拿到了遣散费,回家能均田,这些人手里有笔钱粮,就能安定下来,能成为自耕农,而不是转头就落山为寇成了动乱根源。
    不给遣散费,固然眼下能省一笔钱,可回头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
    “司空,队副以上军官大部份留用,除地方上留下的五千州兵,剩下的那些军官,怎么安排?”
    队副就有从九品下武职了,
    一个五十人的队,有正式品级的就有两个,队头、队副。
    再往上旅帅、校尉、郎将等等。
    孟海公那三万人,管五百人以上的就有将军号了,各种各样的将军好几百号。
    这么多的军官留用,确实是个麻烦。
    “七品以下的低级武官,可以直接先安排到此次平叛官军里担任副职,队头改队副,旅帅改旅副,队副可改旗手。
    至于六七品的中级武官,可以先安排到河南诸骠骑、车骑军府里降级试用。
    而五品及以上的,先在我行营参谋军事,此战过后,或留任地方,或去长安铨选。”
    先留用,试试本事,到时也是要量才录用的。
    杜才干和蒋善合四刺史,李逸让他们自己挑选留用兵马,杜才干身为总管,给两千兵,其余三刺史各只一千。
    四人一连几天,
    也都是在精选士卒,挑选军官,兵少了,但确实精锐不少。
    武器装备、马匹等,李逸甚至也给他们补充更新,让这五千兵加强了战斗力。
    杜才干两千总管兵,编了五百骑兵,一千五步兵,其中弓弩手五百,长矛兵、刀盾跳荡兵一千。
    蒋善合三人的一千刺史兵,骑兵三百,步兵七百,其中弓弩手三百,长矛、刀盾兵四百。
    骑兵双马配皮甲,步兵披甲达到六成。
    当然,对这五千保留的地方兵,李逸也安插了不少军官过去。
    “杜总管可还满意?”
    两千兵少了点,虽名义上那三千兵也归他,但相比起以前,确实兵少了许多,可也精锐了不少。
    杜才干道:“多谢司空能够给这么多马匹、铠甲、弓弩箭矢等,又给我们派了这么多有经验的骁勇将校。”
    “你也知道,大唐推行府兵制,慢慢的以后都会如此,刺史虽使持节诸军事,但兵权有是限制的,
    骠骑府、车骑府统领府兵,但调兵权在朝廷兵部,统兵权归十二卫,选将则归圣人。
    没有皇帝诏令,兵部不会发符,而无符令就不能调兵。
    刺史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无军符也不能擅调府兵,刺史更多的时候是监督,以后打仗,更多的还是朝廷派将授符,来调兵征讨。”
    “司空说的是。”杜才干也想明白了,乱世时才会那么在意地盘和兵马,现在天下渐归一统,
    哪个统一王朝,能够还允许拥兵自重?
    “你呢,是十娘族兄,我也跟着喊声阿兄,我也就不拿你当外人,有些话就直说。就如先前,我知道朝廷征河北,窦建德肯定会派人到河南来挑动叛乱,
    我特意叫你到洛阳,就是让你避开这祸事,如今你躲开一劫,还反过来立功升官晋爵,
    这都是你能紧跟朝廷脚步的原因,接下来呢,我也希望你能够认清形势。”
    杜才干很感激他这番坦诚,也连忙表态:“我谢司空提醒,我会始终效忠朝廷的,就算朝廷以后另有安排,我也完全听从。”
    “嗯,有这种想法很好,时代变了,我们的思想也要改变,现在不是拥兵自重的时代了,也不可能再做一方诸侯。”
    杜才干很上道,这是好事,省了李逸很多麻烦。
    “你过几天,就率五千整编好的滑州军返回,分镇四州,尤其是要守好滑州白马渡口。”
    滑州北原是黎州,现在并入卫州,隶怀州总管府,是唐军在河北的桥头堡。
    李世民已经渡过黄河北上,跟夏军已经开始交战,窦建德暂时应当没能力来河南,但也不得不防。
    “派一千兵回去守滑州就行,我可以抽三千人随司空征讨徐圆朗等叛逆!”
    “用不着,你们各自守好本州就好。”李逸提醒他,“我知道你们各自境内还有一些兵,这次回去,该遣散的就遣散,可不要再超编了。
    遣散的兵卒,均田这事要尽快落实。”
    杜才干都应下了。
    “徐圆朗此人反复无常,但颇有几分本事,司空要当心。”
    就在当天晚上,
    就有徐圆朗的消息传来,他联合济州的张青特、伏德,出兵袭击了郓州。
    蒋善合率兵来曹州,自己老家倒是空虚,
    留守的兵不多,
    三家合力,一举就攻破了郓州治城须昌,接着迅速拿下寿张、郓城、巨野等城,三家瓜分了蒋善合的郓州。
    闻听消息,
    蒋善合匆匆来见李逸,眼睛赤红,他家小可是还在须昌城,如今家没了。
    “请司空救郓州!”
    徐圆朗动作倒是挺快,当然郓州诸城,几乎没什么抵抗就失守了。
    李逸倒是不慌,战争嘛,也不是争一城一池之得失,重要的是大局。
    “蒋刺史勿忧,徐圆朗等跳梁小丑一时猖狂而已。”
    蒋善合请求暂裁郓州和曹州兵,他率这些兵杀回郓州去。
    “蒋公,兵在精不在多,裁军令已经下,弟兄们也已卸甲,不能再朝令夕改又让他们回来。
    不过你放心,我会调兵立即去夺回郓州。”
    聚将议事。
    “我决定先派一军顺白沟而下反攻郓州,我则率主力出菏泽,沿菏水入兖州,
    徐州总管李公,则负责沿泗水而下,去讨伐海州叛乱。”
    话落,
    亳州总管、左武卫将军、葛国公盛彦师就立马站了起来。
    “司空,末将愿率军立即杀入郓州,把张青特的脑袋拧下来。”
    李逸道:“张青特的脑袋不急,先把须昌城打下来再说,东面齐州总管王薄、青州总管綦公顺、淄州刺史刘兰成、登州刺史淳于难等也还忠于朝廷,
    我会派人传令他们,让他们出兵配合反攻济州的张青特、伏德。”
    其它数员将领也想争去郓州,最后李逸还是以盛彦师先请求,让他率军。
    盛彦师毕竟也是一州总管,还是左武卫将军,又有国公之爵,当初他就是靠伏击杀死李密王伯当,而获赐国公的。
    这人当初虽是史万宝副手,却能精准的破开李密放出的迷雾,算准他要北上路线,提前埋伏一击斩杀,还是很有本事的。
    “亳州总管盛彦师为梁山道行军总管,郓州刺史蒋善合为行军副总管,梁建方、高甄生二将为子总管,
    我拨给你们四千兵马,再加上蒋刺史的一千郓州兵,五千战兵,配三千辅兵。”
    盛彦师、蒋善合上前领令。
    “记住,莫要轻敌,还有,能招抚就招抚,尽量避免强攻城池,真有硬骨头坚守,就先攻取其它城池。”
    “再有就是一定要严明军纪,你们是朝廷王师,不是那些流贼叛军,勿扰百姓。”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蓝色并收藏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