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1943年,轴心国阵营的颓势已难以掩盖。
对於义大利而言,这一年更是灾难性的。
北非军团在阿拉曼的惨败,西西里岛在盟军“赫斯基”行动中的迅速陷落,以及在东线战场上的巨大伤亡,如同接连的重锤,將这个地中海帝国的脊樑彻底打断。
7月25日,消息传来……
墨索里尼在法西斯大议会的投票中被罢黜,隨后被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下令逮捕。
持续二十年的法西斯政权,在內外交困中轰然倒塌。
由佩特罗·巴多利奥元帅组建的新政府,虽然表面上仍宣称继续战爭,维持与德国的同盟关係,但苏寧通过瓦莱里奥將军等高层渠道,清晰地感知到,罗马正在暗流汹涌,秘密与盟军接触,寻求退出战爭的途径。
战爭的走向,与他记忆中的歷史脉络高度吻合。
他知道,义大利的投降只是时间问题,隨之而来的將是德国的疯狂报復、盟军的猛烈进攻,以及义大利本土陷入更加血腥的混战。
“是时候离开了。”苏寧在米兰的別墅书房內,对著巨大的欧洲地图,冷静地做出了判断。
义大利即將成为新的主战场,留在这里,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珍视的“资產”乔凡娜和玛莲娜,都將面临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
他的目光投向了那个被群山环绕、保持著中立的国度瑞士。
那里將是完美的避风港。
行动立即展开。
接著,他没有丝毫犹豫,以“商务拓展”和“度假”为名,开始將核心资產和人员分批转移。
最重要的,自然是人。
他首先安抚了乔凡娜。
利用瓦莱里奥將军也希望家人远离战火的心理,他轻易地说服了乔凡娜和她的母亲埃莉奥诺拉夫人,以“前往瑞士进行艺术交流和確保安全”为由,先行前往苏黎世。
在那里,他早已购置了舒適的庄园,並安排了可靠的人手保护。
对於玛莲娜,则更为简单。
她早已习惯了听从苏寧的安排。
当苏寧告诉她需要暂时离开义大利时,她只是温顺地点了点头,默默地开始收拾行装。
她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和这个男人捆绑在一起,他去哪里,她便只能跟去哪里。
在9月8日盟军在萨莱诺登陆、义大利巴多利奥政府正式宣布投降之前的最后时刻,苏寧带著玛莲娜,以及最重要的文件和部份流动资金,悄然跨越了意瑞边境,抵达了寧静安全的瑞士。
几乎就在他们身后,德军的“轴心行动”迅速展开,占领了义大利北部和中部大部,救出墨索里尼並建立了傀儡的“义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的盟军和义大利王国政府形成了残酷的对峙。
站在苏黎世湖畔庄园的阳台上,望著远处皑皑的雪山和平静如镜的湖面,耳边再无米兰工厂的轰鸣和隱约的防空警报声,苏寧知道,自己又一次成功地预判並规避了巨大的风险。
然而,急流勇退並非意味著放弃產业。
相反,他的商业机器在义大利依旧高速运转。
米兰和周边的“su”製衣厂与食品加工厂,在德军迅速接管控制了义大利北部后,几乎无缝衔接地更换了客户。
穿著灰色制服的德军军需官,取代了之前的义大利军官,出现在了工厂的办公室里。
订单上的徽记,从义大利的王冠鹰徽,变成了德意志的万字鹰徽。
生產的物资……
军服、军靴、帐篷、以及备受讚誉的预製菜军粮,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支撑“古斯塔夫防线”的德军部队,以及墨索里尼傀儡政权的少量军队。
对於德国人来说,“su”工厂高效的生產能力和优质的產品是维持战爭努力所急需的资源,他们没有理由摧毁或接管,而是选择了继续利用,甚至加大了订单量。
而苏寧虽然身在瑞士,却通过加密的电报和信任的代理人,远程掌控著义大利境內庞大產业的生產和財务流向。
战爭在亚平寧半岛的群山和河流间残酷地继续,鲜血浸染著古老的土地。
而在中立国瑞士的寧静湖畔,苏寧则安然地享受著安全与奢华,一边遥控著为德军服务的工厂,一边陪伴著出身高贵的未婚妻乔凡娜和美丽温顺的玛莲娜。
他巧妙地利用著战爭的缝隙,无论局势如何变幻,他总能找到最有利於自己的位置,將风险和收益计算到极致。
这一次,他再次证明,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信息和远见,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
隨著德军全面接管义大利北部,实施严酷的军事管制,大量的义大利本土企业、工厂被以“战时需要”或“敌產”的名义,强行徵用、没收,或被德国资本渗透掌控。
而规模庞大、设备精良、產品至关重要的“su”集团,也进入了德军占领当局的视线。
在米兰的德军司令部內,一场关於如何处理“su”资產的会议正在进行。
几名负责后勤和经济的军官,盯著报告上“su”工厂惊人的產出数据和其在军队中的良好口碑,眼中闪烁著贪婪的光芒。
“根据我们的调查,『su』集团的老板,那个叫苏寧的东方人,已经逃往瑞士。其工厂目前由代理人管理。”一名德军少校参谋指著地图上的工厂位置说道,“这是一块肥肉。我们应该立刻將其纳入军方直接管辖,或者交由指定的德国公司託管。这將极大增强我们对北义大利资源的控制力。”
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部分强硬派军官的赞同。
在他们看来,一个不在控制范围內的、重要的军需供应商,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因素。
然而,就在占领当局准备下达强制接管命令的前夕,几通来自不同渠道的电话和信函,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首先发声的是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將军。
儘管义大利已经投降分裂,但瓦莱里奥將军在义大利海军和特种部队中的威望犹存,並且他本人及其部分麾下选择了继续与德军合作,其第十快艇支队仍在为德军效力。
他通过仍然有效的联络渠道,向德军北义大利战区的高级指挥官传递了一个明確而强硬的信息:
“『su』集团及其负责人苏寧先生,是我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家族的重要合作伙伴及私人朋友。任何针对『su』集团的不友好行动,都將被视为对我和我家族的不尊重,並將严重影响我们之间目前的合作关係。”
这番话的分量不容小覷。
瓦莱里奥將军是德军在北意需要倚重和笼络的当地实力派人物,他的特种部队在执行秘密任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为了几个工厂而得罪这样一位关键的盟友,显然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德军派往“su”工厂进行“初步接收评估”的技术和管理小组,也带回了一份令人沮丧的评估报告。
报告指出:“『su』工厂的生產体系高度复杂且专业化,其核心依赖於一套独特的管理流程、经过特殊培训的工人团队,以及一些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效率极高的生產组织技术。更重要的是,其核心原料的採购渠道完全掌握在苏寧本人手中,我们无法在短期內复製。”
小组负责人无奈地补充道:“我们尝试按照他们的流程管理一小部分生產线,结果效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次品率上升了百分之十五。而且,工人们似乎只认可『su』的管理层,对於我们的介入表现出消极抵抗的情绪。”
换句话说,就算强行没收了工厂,他们也玩不转!
不仅无法维持现有的產量和质量,反而可能让这条重要的后勤供应链陷入瘫痪。
最后,负责军需后勤的將领算了一笔经济帐:“先生们,即使我们能够克服管理困难,『su』提供给我们的价格,在考虑到其產品质量和交付速度的前提下,已经低到了惊人的程度。如果我们自己组织生產,或者交给其他德国公司,成本至少会上浮百分之三十到五十,而且质量还无法保证。在目前东线和我们本土都急需资源的背景下,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种费力不討好的事情?”
贪婪的军官反驳道:“可是,利润都被那个东方人赚走了!而且资金流向了中立国瑞士!”
后勤將领冷静地回答:“他赚取的是合理的商业利润。而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钱,是稳定、优质、及时的物资!只要『su』的工厂能继续为我们生產我们需要的东西,他赚取一些利润,又有什么关係?难道我们要为了虚无的『控制权』,而让前线的士兵穿著更差的衣服,吃著更差的食物吗?更何况,瓦莱里奥將军的態度已经很清楚……”
几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让德军占领当局最终做出了一个务实,甚至有些无奈的决定:对“su”集团的所有权问题视而不见,默认其继续在代理人的管理下运作,並维持原有的订单和合作关係。
只要“su”的工厂能继续为德意志的战爭机器提供物美价廉的军需品,那么,这个东方老板究竟在哪里,赚了多少钱,暂时都可以放在一边。
毕竟,在战爭的残酷现实面前,效率和稳定,远比意识形態和所有权的纯粹性更重要。
於是,在德军铁蹄统治下的北义大利,“su”集团的工厂成为了一个独特的例外。
它依旧轰鸣,依旧高效,依旧將一车车的物资运往德军阵地。
而远在瑞士的苏寧,则安然地通过遥控,继续从这场席捲欧洲的悲剧中,汲取著庞大的財富,並冷眼旁观著这一切。
他的工厂,仿佛成为了战爭中的一个“中立区”,凭藉著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巧妙织就的保护网,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並壮大著。
……
1944年的战局已然明朗。
盟军在诺曼第成功登陆,东线德军节节败退,第三帝国的崩溃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个关头,那些嗅觉敏锐的交战国,已经开始为战后布局。
而能力出眾、且在义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海军特种作战领域都享有盛名的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將军,自然成为了各方极力爭取的目標。
英国人,率先行动了。
他们並没有直接冒险接触身处北意德军控制区、行踪不定的瓦莱里奥本人,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瑞士苏黎世……
那个与博尔盖塞家族关係密切,且此刻相对安全的东方人,苏寧。
一场秘密的会晤在苏黎世一家不起眼的私人银行会客室內进行。
来访者是一位自称“史密斯先生”的英国绅士,举止优雅,言谈谨慎,但眼神中透著情报人员特有的精明。
“苏寧先生,久仰。您在商业上的成就令人惊嘆。”史密斯先生寒暄过后,直接切入正题,“我们了解到,您与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將军私交甚篤。”
苏寧不动声色地品著咖啡:“史密斯先生,有话不妨请直说。”
“很好。”史密斯先生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我们相信,瓦莱里奥將军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他的才华和勇气应该用於更崇高的事业,而非为一个註定失败的罪恶政权陪葬。我们,大英帝国,希望他能认清形势,做出正確的选择。”
他提出了条件:只要瓦莱里奥將军愿意在適当时机,率领其麾下有生力量,主要是第十快艇支队及其他忠诚部队转向盟军,並配合后续行动,盟军將確保他及其部下的安全,並在战后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其战爭行为也將得到“妥善处理”。
“我们知道这很困难,也很危险。”史密斯先生看著苏寧,“但我们也相信,由您这位他最信任的准女婿,来传递这个信息和进行劝说,成功率会高很多。您將是和平的使者,也能为您和您的商业帝国,在战后的新秩序中,贏得一位强大朋友的信赖和回报。”
苏寧心中迅速盘算。
德国必败,这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与盟军,尤其是英国,建立联繫,无疑是给自己买一份宝贵的“战爭保险”,为战后在欧洲的生存和发展铺路。
而帮助招降瓦莱里奥,既能满足英国人的要求,也是在帮自己未来的岳父寻找一条最有利的出路。
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他沉吟片刻,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史密斯先生。为了將军的未来,也为了减少无谓的流血,我愿意尝试。”
“太好了!我们等待著苏寧先生你的好消息,而苏寧先生你將永远是我们大英帝国的朋友。”
……
几天后,利用其仍然畅通的商业渠道和与德意双方都维持著的微妙关係,苏寧秘密返回了义大利北部,在米兰附近一处隱秘的、由博尔盖塞家族控制的庄园內,与瓦莱里奥將军进行了单独的会面。
书房里,窗帘紧闭,只有一盏檯灯照亮著桌面。
两位同样精明、同样在乱世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人物相对而坐。
苏寧没有任何寒暄,直接传达了英国人的招降意图和条件,並將史密斯先生的信物放在了桌上。
瓦莱里奥將军静静地听著,刚毅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显示著他內心的波澜。
直到苏寧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苏寧,你知道这意味著什么吗?背叛?还是……投降?”
“將军,这意味著生存,和未来。”苏寧迎著他的目光,语气沉稳而有力,“接下来,请允许我为您分析当前的局势。”
他走到墙上悬掛的欧洲地图前,如同一个冷静的战略分析师:
“东线,史达林的红军已经反攻到波兰境內,德军损失惨重,防线摇摇欲坠。”
“西线,盟军在诺曼第站稳了脚跟,正在向法国腹地推进,德国的西墙已破。”
“南线,义大利本土,我们所在的这里,盟军与德军在古斯塔夫防线血腥拉锯,但德国的资源正在枯竭,他们撑不了多久。”
他的手指最终点向德国本土:“第三帝国內部已是强弩之末,资源耗尽,兵源枯竭。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他转过身,看著瓦莱里奥將军:“至於日本?”
苏寧嘴角露出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他们在太平洋被美国人打得节节败退,本土正在遭受持续轰炸,他们自身难保,根本不可能对欧洲战局產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德军得不到任何来自东方的有效支援。”
“將军,您是一位杰出的军人,您的价值和忠诚,应该奉献给一个更有希望的国家和事业,而不是为一个即將崩塌的废墟殉葬。英国人的条件,是目前情况下,能为您和追隨您的部下爭取到的最好出路。这並非耻辱,而是审时度势的智慧。”
“还有,以你和隆美尔元帅的亲密关係,自从隆美尔被迫害了之后,將军你在德军內部的情况也很复杂。”
瓦莱里奥將军沉默了很久,目光在地图和苏寧的脸上来回移动。
他深知苏寧分析的都是残酷的现实。
他对自己和德军的合作本就带有复杂的情绪,更多是为了延续战斗和保存实力。
如今,一条更具前景的道路摆在了面前,而带来这条路的人,是他欣赏且某种程度上信任的准女婿。
终於,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苏寧,你说服了我。不是为了英国人,而是为了我那些信任我的小伙子们,为了……博尔盖塞家族的延续。”
他拿起那份信物,紧紧攥在手心:“我会认真考虑与英国人接触的细节。但这需要周密的计划,不能有任何闪失。”
苏寧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他知道,瓦莱里奥將军这头雄狮,已经被说动了。
这次成功的牵线,不仅为他在盟军那边积累了重要的政治资本,也进一步巩固了他与博尔盖塞家族的关係。
他在战爭末期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上,再次落下了一招妙棋。
……(本章完)
对於义大利而言,这一年更是灾难性的。
北非军团在阿拉曼的惨败,西西里岛在盟军“赫斯基”行动中的迅速陷落,以及在东线战场上的巨大伤亡,如同接连的重锤,將这个地中海帝国的脊樑彻底打断。
7月25日,消息传来……
墨索里尼在法西斯大议会的投票中被罢黜,隨后被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下令逮捕。
持续二十年的法西斯政权,在內外交困中轰然倒塌。
由佩特罗·巴多利奥元帅组建的新政府,虽然表面上仍宣称继续战爭,维持与德国的同盟关係,但苏寧通过瓦莱里奥將军等高层渠道,清晰地感知到,罗马正在暗流汹涌,秘密与盟军接触,寻求退出战爭的途径。
战爭的走向,与他记忆中的歷史脉络高度吻合。
他知道,义大利的投降只是时间问题,隨之而来的將是德国的疯狂报復、盟军的猛烈进攻,以及义大利本土陷入更加血腥的混战。
“是时候离开了。”苏寧在米兰的別墅书房內,对著巨大的欧洲地图,冷静地做出了判断。
义大利即將成为新的主战场,留在这里,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珍视的“资產”乔凡娜和玛莲娜,都將面临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
他的目光投向了那个被群山环绕、保持著中立的国度瑞士。
那里將是完美的避风港。
行动立即展开。
接著,他没有丝毫犹豫,以“商务拓展”和“度假”为名,开始將核心资產和人员分批转移。
最重要的,自然是人。
他首先安抚了乔凡娜。
利用瓦莱里奥將军也希望家人远离战火的心理,他轻易地说服了乔凡娜和她的母亲埃莉奥诺拉夫人,以“前往瑞士进行艺术交流和確保安全”为由,先行前往苏黎世。
在那里,他早已购置了舒適的庄园,並安排了可靠的人手保护。
对於玛莲娜,则更为简单。
她早已习惯了听从苏寧的安排。
当苏寧告诉她需要暂时离开义大利时,她只是温顺地点了点头,默默地开始收拾行装。
她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和这个男人捆绑在一起,他去哪里,她便只能跟去哪里。
在9月8日盟军在萨莱诺登陆、义大利巴多利奥政府正式宣布投降之前的最后时刻,苏寧带著玛莲娜,以及最重要的文件和部份流动资金,悄然跨越了意瑞边境,抵达了寧静安全的瑞士。
几乎就在他们身后,德军的“轴心行动”迅速展开,占领了义大利北部和中部大部,救出墨索里尼並建立了傀儡的“义大利社会共和国”,与南部的盟军和义大利王国政府形成了残酷的对峙。
站在苏黎世湖畔庄园的阳台上,望著远处皑皑的雪山和平静如镜的湖面,耳边再无米兰工厂的轰鸣和隱约的防空警报声,苏寧知道,自己又一次成功地预判並规避了巨大的风险。
然而,急流勇退並非意味著放弃產业。
相反,他的商业机器在义大利依旧高速运转。
米兰和周边的“su”製衣厂与食品加工厂,在德军迅速接管控制了义大利北部后,几乎无缝衔接地更换了客户。
穿著灰色制服的德军军需官,取代了之前的义大利军官,出现在了工厂的办公室里。
订单上的徽记,从义大利的王冠鹰徽,变成了德意志的万字鹰徽。
生產的物资……
军服、军靴、帐篷、以及备受讚誉的预製菜军粮,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支撑“古斯塔夫防线”的德军部队,以及墨索里尼傀儡政权的少量军队。
对於德国人来说,“su”工厂高效的生產能力和优质的產品是维持战爭努力所急需的资源,他们没有理由摧毁或接管,而是选择了继续利用,甚至加大了订单量。
而苏寧虽然身在瑞士,却通过加密的电报和信任的代理人,远程掌控著义大利境內庞大產业的生產和財务流向。
战爭在亚平寧半岛的群山和河流间残酷地继续,鲜血浸染著古老的土地。
而在中立国瑞士的寧静湖畔,苏寧则安然地享受著安全与奢华,一边遥控著为德军服务的工厂,一边陪伴著出身高贵的未婚妻乔凡娜和美丽温顺的玛莲娜。
他巧妙地利用著战爭的缝隙,无论局势如何变幻,他总能找到最有利於自己的位置,將风险和收益计算到极致。
这一次,他再次证明,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信息和远见,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
隨著德军全面接管义大利北部,实施严酷的军事管制,大量的义大利本土企业、工厂被以“战时需要”或“敌產”的名义,强行徵用、没收,或被德国资本渗透掌控。
而规模庞大、设备精良、產品至关重要的“su”集团,也进入了德军占领当局的视线。
在米兰的德军司令部內,一场关於如何处理“su”资產的会议正在进行。
几名负责后勤和经济的军官,盯著报告上“su”工厂惊人的產出数据和其在军队中的良好口碑,眼中闪烁著贪婪的光芒。
“根据我们的调查,『su』集团的老板,那个叫苏寧的东方人,已经逃往瑞士。其工厂目前由代理人管理。”一名德军少校参谋指著地图上的工厂位置说道,“这是一块肥肉。我们应该立刻將其纳入军方直接管辖,或者交由指定的德国公司託管。这將极大增强我们对北义大利资源的控制力。”
这个提议很快就得到了部分强硬派军官的赞同。
在他们看来,一个不在控制范围內的、重要的军需供应商,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因素。
然而,就在占领当局准备下达强制接管命令的前夕,几通来自不同渠道的电话和信函,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首先发声的是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將军。
儘管义大利已经投降分裂,但瓦莱里奥將军在义大利海军和特种部队中的威望犹存,並且他本人及其部分麾下选择了继续与德军合作,其第十快艇支队仍在为德军效力。
他通过仍然有效的联络渠道,向德军北义大利战区的高级指挥官传递了一个明確而强硬的信息:
“『su』集团及其负责人苏寧先生,是我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家族的重要合作伙伴及私人朋友。任何针对『su』集团的不友好行动,都將被视为对我和我家族的不尊重,並將严重影响我们之间目前的合作关係。”
这番话的分量不容小覷。
瓦莱里奥將军是德军在北意需要倚重和笼络的当地实力派人物,他的特种部队在执行秘密任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为了几个工厂而得罪这样一位关键的盟友,显然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德军派往“su”工厂进行“初步接收评估”的技术和管理小组,也带回了一份令人沮丧的评估报告。
报告指出:“『su』工厂的生產体系高度复杂且专业化,其核心依赖於一套独特的管理流程、经过特殊培训的工人团队,以及一些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效率极高的生產组织技术。更重要的是,其核心原料的採购渠道完全掌握在苏寧本人手中,我们无法在短期內复製。”
小组负责人无奈地补充道:“我们尝试按照他们的流程管理一小部分生產线,结果效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次品率上升了百分之十五。而且,工人们似乎只认可『su』的管理层,对於我们的介入表现出消极抵抗的情绪。”
换句话说,就算强行没收了工厂,他们也玩不转!
不仅无法维持现有的產量和质量,反而可能让这条重要的后勤供应链陷入瘫痪。
最后,负责军需后勤的將领算了一笔经济帐:“先生们,即使我们能够克服管理困难,『su』提供给我们的价格,在考虑到其產品质量和交付速度的前提下,已经低到了惊人的程度。如果我们自己组织生產,或者交给其他德国公司,成本至少会上浮百分之三十到五十,而且质量还无法保证。在目前东线和我们本土都急需资源的背景下,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种费力不討好的事情?”
贪婪的军官反驳道:“可是,利润都被那个东方人赚走了!而且资金流向了中立国瑞士!”
后勤將领冷静地回答:“他赚取的是合理的商业利润。而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钱,是稳定、优质、及时的物资!只要『su』的工厂能继续为我们生產我们需要的东西,他赚取一些利润,又有什么关係?难道我们要为了虚无的『控制权』,而让前线的士兵穿著更差的衣服,吃著更差的食物吗?更何况,瓦莱里奥將军的態度已经很清楚……”
几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让德军占领当局最终做出了一个务实,甚至有些无奈的决定:对“su”集团的所有权问题视而不见,默认其继续在代理人的管理下运作,並维持原有的订单和合作关係。
只要“su”的工厂能继续为德意志的战爭机器提供物美价廉的军需品,那么,这个东方老板究竟在哪里,赚了多少钱,暂时都可以放在一边。
毕竟,在战爭的残酷现实面前,效率和稳定,远比意识形態和所有权的纯粹性更重要。
於是,在德军铁蹄统治下的北义大利,“su”集团的工厂成为了一个独特的例外。
它依旧轰鸣,依旧高效,依旧將一车车的物资运往德军阵地。
而远在瑞士的苏寧,则安然地通过遥控,继续从这场席捲欧洲的悲剧中,汲取著庞大的財富,並冷眼旁观著这一切。
他的工厂,仿佛成为了战爭中的一个“中立区”,凭藉著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巧妙织就的保护网,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並壮大著。
……
1944年的战局已然明朗。
盟军在诺曼第成功登陆,东线德军节节败退,第三帝国的崩溃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个关头,那些嗅觉敏锐的交战国,已经开始为战后布局。
而能力出眾、且在义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海军特种作战领域都享有盛名的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將军,自然成为了各方极力爭取的目標。
英国人,率先行动了。
他们並没有直接冒险接触身处北意德军控制区、行踪不定的瓦莱里奥本人,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瑞士苏黎世……
那个与博尔盖塞家族关係密切,且此刻相对安全的东方人,苏寧。
一场秘密的会晤在苏黎世一家不起眼的私人银行会客室內进行。
来访者是一位自称“史密斯先生”的英国绅士,举止优雅,言谈谨慎,但眼神中透著情报人员特有的精明。
“苏寧先生,久仰。您在商业上的成就令人惊嘆。”史密斯先生寒暄过后,直接切入正题,“我们了解到,您与瓦莱里奥·博尔盖塞將军私交甚篤。”
苏寧不动声色地品著咖啡:“史密斯先生,有话不妨请直说。”
“很好。”史密斯先生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我们相信,瓦莱里奥將军是一位真正的军人,他的才华和勇气应该用於更崇高的事业,而非为一个註定失败的罪恶政权陪葬。我们,大英帝国,希望他能认清形势,做出正確的选择。”
他提出了条件:只要瓦莱里奥將军愿意在適当时机,率领其麾下有生力量,主要是第十快艇支队及其他忠诚部队转向盟军,並配合后续行动,盟军將確保他及其部下的安全,並在战后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其战爭行为也將得到“妥善处理”。
“我们知道这很困难,也很危险。”史密斯先生看著苏寧,“但我们也相信,由您这位他最信任的准女婿,来传递这个信息和进行劝说,成功率会高很多。您將是和平的使者,也能为您和您的商业帝国,在战后的新秩序中,贏得一位强大朋友的信赖和回报。”
苏寧心中迅速盘算。
德国必败,这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与盟军,尤其是英国,建立联繫,无疑是给自己买一份宝贵的“战爭保险”,为战后在欧洲的生存和发展铺路。
而帮助招降瓦莱里奥,既能满足英国人的要求,也是在帮自己未来的岳父寻找一条最有利的出路。
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他沉吟片刻,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史密斯先生。为了將军的未来,也为了减少无谓的流血,我愿意尝试。”
“太好了!我们等待著苏寧先生你的好消息,而苏寧先生你將永远是我们大英帝国的朋友。”
……
几天后,利用其仍然畅通的商业渠道和与德意双方都维持著的微妙关係,苏寧秘密返回了义大利北部,在米兰附近一处隱秘的、由博尔盖塞家族控制的庄园內,与瓦莱里奥將军进行了单独的会面。
书房里,窗帘紧闭,只有一盏檯灯照亮著桌面。
两位同样精明、同样在乱世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人物相对而坐。
苏寧没有任何寒暄,直接传达了英国人的招降意图和条件,並將史密斯先生的信物放在了桌上。
瓦莱里奥將军静静地听著,刚毅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桌面,显示著他內心的波澜。
直到苏寧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苏寧,你知道这意味著什么吗?背叛?还是……投降?”
“將军,这意味著生存,和未来。”苏寧迎著他的目光,语气沉稳而有力,“接下来,请允许我为您分析当前的局势。”
他走到墙上悬掛的欧洲地图前,如同一个冷静的战略分析师:
“东线,史达林的红军已经反攻到波兰境內,德军损失惨重,防线摇摇欲坠。”
“西线,盟军在诺曼第站稳了脚跟,正在向法国腹地推进,德国的西墙已破。”
“南线,义大利本土,我们所在的这里,盟军与德军在古斯塔夫防线血腥拉锯,但德国的资源正在枯竭,他们撑不了多久。”
他的手指最终点向德国本土:“第三帝国內部已是强弩之末,资源耗尽,兵源枯竭。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他转过身,看著瓦莱里奥將军:“至於日本?”
苏寧嘴角露出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他们在太平洋被美国人打得节节败退,本土正在遭受持续轰炸,他们自身难保,根本不可能对欧洲战局產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德军得不到任何来自东方的有效支援。”
“將军,您是一位杰出的军人,您的价值和忠诚,应该奉献给一个更有希望的国家和事业,而不是为一个即將崩塌的废墟殉葬。英国人的条件,是目前情况下,能为您和追隨您的部下爭取到的最好出路。这並非耻辱,而是审时度势的智慧。”
“还有,以你和隆美尔元帅的亲密关係,自从隆美尔被迫害了之后,將军你在德军內部的情况也很复杂。”
瓦莱里奥將军沉默了很久,目光在地图和苏寧的脸上来回移动。
他深知苏寧分析的都是残酷的现实。
他对自己和德军的合作本就带有复杂的情绪,更多是为了延续战斗和保存实力。
如今,一条更具前景的道路摆在了面前,而带来这条路的人,是他欣赏且某种程度上信任的准女婿。
终於,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苏寧,你说服了我。不是为了英国人,而是为了我那些信任我的小伙子们,为了……博尔盖塞家族的延续。”
他拿起那份信物,紧紧攥在手心:“我会认真考虑与英国人接触的细节。但这需要周密的计划,不能有任何闪失。”
苏寧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他知道,瓦莱里奥將军这头雄狮,已经被说动了。
这次成功的牵线,不仅为他在盟军那边积累了重要的政治资本,也进一步巩固了他与博尔盖塞家族的关係。
他在战爭末期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上,再次落下了一招妙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