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拜为亭长
    从长安的官寺走到汉阙附近,郭解三人无罪,仓啬夫三人羁押进长安狱,厨啬夫当时未曾参与盗虎也一并释放。
    “弃市枭首!”
    张骞面带喜色的说道:“原蛴三人全部判决斩首,看来审鼠的张汤果然名不虚传,做事公允,严守汉律,即便阳翟原氏过来买爵赎罪,需要买爵九十级,足够掏空整个阳翟原氏,致使一方豪强衰落,对于你我三人再无威胁。”
    原蛴三人的啬夫身份遭到废除,已经是平帻庶民,族人需要缴纳大量的三铢钱,方能把三人赎出长安狱,需要一百五十万钱,几乎掏空阳翟原氏。
    虽说阳翟原氏是豪侠氏族,比起孤家寡人一人的郭解,阳翟原氏拥有大量田产钱帛,但突然拿出一百五十万钱也会让阳翟原氏遭到重创。
    郭解站在熙熙攘攘的官寺大街,回头看一眼长安官寺,目光闪烁。
    他在尔虞我诈的体制内待过,从一个农村穷小子爬到主政一方的高位,比起任何人都清楚一个道理。
    斩草除根,除恶务尽!
    豪侠氏族说白了就是地方黑恶势力,阳翟原氏运送大量的钱帛前往长安,族里的青壮精锐尽出,原蛴三人和族中青壮全部葬身于长安。
    阳翟原氏就会遭到其他豪侠氏族的袭击,顷刻间彻底族诛。
    “回去早歇。”
    郭解拱手道:“我今晚住在好友籍少公的家里,明日食时(7~9时),一起去藁街都亭找来几名五陵少年商议两只猛虎的市价。”
    经历过一场搏虎的恶战,又经历一场官寺的拷问。
    身心俱疲。
    张骞、卫广两人相继拱了拱手,各自朝着一个闾里离开,疲惫的同时,心里又亢奋,期待猛虎卖出多少钱帛。
    长安官寺的便坐里,赵禹、张汤两人等着封存爰书,商议着一件要事。
    “都亭宽大。”
    张汤锐利的眼睛闪过一丝厉色:“可以驻兵藏甲,长安的都亭长几乎全是窦婴的宾客,又有汉高后(吕后)称制听政的先例,不得不防,赵公作为长安令,理应为天子分忧,把长安的都亭长换成信得过的人,至少不应该是窦婴的宾客。”
    都亭的占地很大,《后汉书·陈敬王刘羡传》所载驻兵都亭,藏弩数千张,《窦武传》云‘数千人屯都亭下’,可见都亭的宽大。
    一处都亭可以屯兵数千人,长安城内所有的都亭都在窦婴掌控下,外戚势大,投在窦婴门下做宾客的官吏很多,长安的亭长早就全部投在窦婴门下。
    天子登基不久,立足未稳。窦婴一旦效仿七国之乱来一场叛乱。
    长安城内的都亭尽数响应,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略微一想,便不寒而栗,更别说真的发生叛乱。
    “然也。”
    赵禹点头道:“长安是京县,都亭拥有亭卒等士卒,若是长安所有的都亭一起响应叛乱,可以聚起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威胁到天子的安危。”
    《后汉书》卷六九《窦武传》武不受诏,驰入步兵营,与绍共射杀使者,召会北军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
    窦武在发生宫廷政变时,不受诏书,将兵屯于都亭进行抵抗。
    可见,在战时或者宫廷政变时,都亭的重要。
    “只是.”
    赵禹叹息道:“长安的官吏庶民想要博取富贵,必定要投在窦婴门下做个宾客,更换藁街都亭的都亭长,谁又能确保他不会投靠魏其侯窦婴。”
    天子去年登基,今年是登基的第二年,对于朝廷的掌控比较薄弱,尚且需要‘东宫奏事’,前往窦太后的长信宫奏明朝政。
    天子面对外戚窦氏一族都要低头,何况是区区一个都亭长。
    “呵呵。”
    张汤心里早有人选:“赵公曾经说过,郭解是一把锋利的短剑,又是重信义的人,不会投靠魏其侯窦婴,又杀死了窦婴的宾客,断绝投靠外戚的这条路,此外.”
    他拊掌笑道:“郭解手弁猛虎,又是轵县闻名的豪侠,拔擢为藁街都亭的都亭长能够服众,窦婴的宾客长安尉再有微词,也不得不承认郭解足够担任藁街都亭长的重任。”
    赵禹深深的看一眼张汤:“张县尉今日鞫狱窦婴的宾客斩首弃市,与窦婴划清界限,也是值得长安官寺信任不会投在窦婴门下做宾客。”
    张汤先是一愣,随后从坐枰上站起来,朝着赵禹郑重作揖。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汉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科创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科创板并收藏汉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