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丛林三件套试做型,还是方主任原型设计好(月票加更)
方言一怔,对著电话那头问道:
“赵哲同志?”
电话那头说道:
“是我,我们三样都已经做出成品了。”
方言说道:
“我就在家里,你们知道地址直接过来吧!”
“好!”赵哲答应道。
接下来方言掛断电话,就在家里等著了。
回到正厅的时候,黄慧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已经弄了一套小婴儿的衣裳,正在给朱霖展示,见到方言回来,朱霖对著方言问道:
“是谁的电话呀?好像挺急的?”
“是部队的赵哲同志,之前我设计的那几样急救產品,他们已经做出成品了,这就送过来让我看看。”方言在沙发上坐下,顺手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水,“本来以为至少要至少一周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出来了,效率是真高。”
“就是你说的那个止血带和担架?”朱霖放下手里的小袜子,眼里带著几分好奇,“我还一直想看看,到底是啥样的能让部队这么上心。”
“等会儿他们来了你们就能见著了,都是些实用的东西,主要是为了前线战士用著方便。”方言说道。
过了一会儿,四合院外就传来一阵引擎声,接著敲门声就响起来了。
安东赶紧去开门,很快就见到赵哲和吴书浪,肖龙带著东西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拎著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包口鼓鼓囊囊的,显然装著成品。
“方主任,没耽误您事儿吧?我们一做出样品就赶紧送过来了。”赵哲笑著往里走,目光扫过庭院里,又快速收回,知道这是方言的家,没敢多打量。
“不耽误,咱们去书房里坐。”方言招呼他们进入书房,同时对著安东说道:
“去泡几杯茶过来!”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接著他们几个人都进入了方言家里的书房里,赵哲率先打开帆布包,从里面拿出几样东西放在桌上。
这就是绞盘式止血带,他们还不止做了一种,而是好几种,看起来都有些轻微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製做的止血带,我们按照您说的,把绷带做成了卷状,像胶带似的能直接拉出来,棘轮装置也做了单向锁死,上面还加入了云南白药的止血粉,此外我们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修改,弄了好几个版本,针对的是不同的环境条件,您试试手感!”
方言拿起其中一款止血带,绷带宽度刚好5厘米,质地厚实却柔软,边缘还做了防滑处理。
他直接套在自己的大腿上,捏著绞盘的旋钮转了转,绷带快速收紧,鬆手后立马锁死,不一会儿血液被限制住的麻感从大腿上传了过来。
“我们带了血压计,能测压迫后的动脉搏动。”赵哲对著方言说道。
方言点了点头,再按动侧面的解锁键,绷带缓缓鬆开。
然后重新上了血压计测量正常血压,接著方言重新绑好止血带开始拧紧。
看到血压计上的数据,方言和眾人確认有用。
接著方言又试了试其他几款,都可以完成最基本的单手止血操作,他们的那些小设计並没有改变功效。
“效果比预想的还好。”方言说道。
赵哲听到后,脸上满是兴奋,他说道:
“我原本还担心绞盘的力度不好控制,现在看来完全没问题。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批量生產了,到时候第一批先给边境的部队送过去。”
“方主任,再看看我们的?”肖龙和吴书浪对著方言说道。
方言点了点头。
肖龙立刻打开自己的帆布包,先掏出一个巴掌大的黑色防水包,正是模块化防水急救包。
他將包展开,分层设计一目了然:最外层的主袋里,整齐码放著消毒片、碘伏签和无菌纱布,每个物品都用透明塑封袋独立包装,袋面上还印著保质期和使用说明;侧面的小袋里,藏著一把圆头折迭剪刀和一卷医用胶带,剪刀柄上有防滑纹路,胶带则做了易撕设计,不用找剪刀就能扯断;最贴心的是包底的隱藏层,拉开拉链,里面是一块折迭起来的银色急救毯,展开后足有一米见方。
肖龙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我们还在包內侧加了个小口袋,放了张压缩饼乾,要是战士在野外救援被困,至少能应急补充体力。”
“另外,我们还加了侧袋弹性带,可以绑一些其他东西上去,您看。”他们还是加了一些自己的小设计上去。
方言对著他问道:
“確认这个设计不会影响包整体的防水吗?”
他原本的设计就是针对南方丛林环境的,就没在包外边搞里胡哨的设计。
听到方言的问题,肖龙说道:
“时间长了会有点影响。”
方言说道:
“那这个设计还不如不要。”
他拿起急救包掂了掂,重量很轻,单手就能拎著走:“防水性再测试下?比如往包里倒点水?”肖龙早有准备,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小水壶,往急救包主袋里倒了半壶水,然后將包合上摇晃了几下。
等再打开时,里面的塑封袋依旧乾爽,连包內侧都没有渗水痕跡。“用的是军工级防水布,缝线处都涂了三层防水胶,就算泡在浅水里半小时也没问题。”肖龙语气里满是自信。
半个小时?
方言感觉有些不满意。
他对著肖龙说道:
“標准不够,时间太短了,我认为这个不合格,你还不如直接做成塑料的。”
听到方言的话,肖龙连忙从帆布包里掏出另一个急救包,这款和之前的黑色防水包截然不同,通体是半透明的硬质塑料材质,边角做了圆润处理,没有多余的侧袋和弹性带,只有顶部一个密封拉链。
“这就是完全按照您最初设计做的原型款,塑料用的是聚丙烯塑料,耐摔还耐低温,密封拉链是军工定製的,我们测试过,泡在一米深的水里两小时,里面也不会进水。”
方言接过原型款急救包,手指在密封拉链上摩挲了几下,拉链咬合紧密,拉动时虽然需要点力气,却能確保完全密封。
他打开包,里面的分层和之前的布艺款一致,但塑料材质让物品摆放更规整,一眼就能看清里面有什么。
“这个才对路嘛。”
方言语气缓和下来,说道:
“这东西目前主要是是针对南方丛林环境,那边多水多雾,布艺包就算涂了防水胶,长时间浸泡也难免渗水,塑料材质虽然看著笨重,却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水问题。而且硬质塑料耐刮擦,被树枝勾到也不会破,比布艺包更耐用。”
肖龙有些尷尬,小声解释:
“我们当时想著布艺包更轻便,还能加侧袋放东西,没考虑到长时间防水的问题……现在看来,还是您考虑得周全。”
“战士在丛林里,最需要的是急救包不漏水、里面的药品器械不失效,至於能不能加侧袋、轻不轻便,都是次要的。这个塑料款显然比布艺款实用多了,百分百的防水和耐用,划算。”
一旁的吴书浪也点头附和:“確实,之前我们在边境测试过老款布艺急救包,一场雨下来,里面的纱布就潮了,根本没法用。这个塑料款要是早点做出来,战士们也能少受点罪。”
方言拿起塑料急救包,又提了个建议:“包身上可以加个掛扣,能掛在战术腰带上,不用手拎著,方便战士腾出双手操作武器或抬担架。另外,包內侧贴一张简易急救流程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比如止血步骤、骨折固定方法,万一遇到新战士,照著图也能操作。”
肖龙立马掏出笔记本记下:“掛扣和流程图,我们回去就加上!还有压缩饼乾,放在塑料包里会不会受潮?”“不会,压缩饼乾用蜡纸加纸盒的双层包装,再放在包內侧的小口袋里,双重保护,肯定没问题。”方言说道。
解决完急救包的问题,吴书浪连忙把折迭铝合金担架展开:“方主任,您再看看担架,这个我们没做多余改动,完全按照您的设计来的,就是在铰链处加了防尘密封圈,还在担架杆末端加了橡胶垫。”
方言蹲下身,仔细检查担架的每一个部件:铰链处的密封圈严丝合缝,转动时没有卡顿;橡胶垫质地厚实,按压后能快速回弹;帆布面用的是耐磨材质,用手用力拉扯,没有丝毫变形。
“承重测试做了吗?”方言问道。
“做了,200斤的重物压在上面,担架杆没有变形,卡扣也没鬆脱。”吴书浪说著,让赵哲和肖龙帮忙,他开始上来演示,他站在担架上还抱著一张凳子,担架稳稳噹噹,甚至还能轻微晃动,担架杆依旧笔直。
“折迭速度再演示下。”方言说道。吴书浪立马动手,按下卡扣、折迭担架杆、捲起帆布面,整个过程只用了八秒,折迭后的担架刚好能塞进肖龙的帆布包。“不错,这个速度在紧急情况下很管用。”方言满意地点点头,“唯一要改的,是在担架两侧加两个小布袋,能放固定骨折用的夹板和绷带,不用另外找地方装,节省时间。”
“好,我们回去就加!”吴书浪连忙记下。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24000字,下午还有
(本章完)
方言一怔,对著电话那头问道:
“赵哲同志?”
电话那头说道:
“是我,我们三样都已经做出成品了。”
方言说道:
“我就在家里,你们知道地址直接过来吧!”
“好!”赵哲答应道。
接下来方言掛断电话,就在家里等著了。
回到正厅的时候,黄慧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已经弄了一套小婴儿的衣裳,正在给朱霖展示,见到方言回来,朱霖对著方言问道:
“是谁的电话呀?好像挺急的?”
“是部队的赵哲同志,之前我设计的那几样急救產品,他们已经做出成品了,这就送过来让我看看。”方言在沙发上坐下,顺手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水,“本来以为至少要至少一周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出来了,效率是真高。”
“就是你说的那个止血带和担架?”朱霖放下手里的小袜子,眼里带著几分好奇,“我还一直想看看,到底是啥样的能让部队这么上心。”
“等会儿他们来了你们就能见著了,都是些实用的东西,主要是为了前线战士用著方便。”方言说道。
过了一会儿,四合院外就传来一阵引擎声,接著敲门声就响起来了。
安东赶紧去开门,很快就见到赵哲和吴书浪,肖龙带著东西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拎著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包口鼓鼓囊囊的,显然装著成品。
“方主任,没耽误您事儿吧?我们一做出样品就赶紧送过来了。”赵哲笑著往里走,目光扫过庭院里,又快速收回,知道这是方言的家,没敢多打量。
“不耽误,咱们去书房里坐。”方言招呼他们进入书房,同时对著安东说道:
“去泡几杯茶过来!”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接著他们几个人都进入了方言家里的书房里,赵哲率先打开帆布包,从里面拿出几样东西放在桌上。
这就是绞盘式止血带,他们还不止做了一种,而是好几种,看起来都有些轻微的变化。
“这就是我们製做的止血带,我们按照您说的,把绷带做成了卷状,像胶带似的能直接拉出来,棘轮装置也做了单向锁死,上面还加入了云南白药的止血粉,此外我们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修改,弄了好几个版本,针对的是不同的环境条件,您试试手感!”
方言拿起其中一款止血带,绷带宽度刚好5厘米,质地厚实却柔软,边缘还做了防滑处理。
他直接套在自己的大腿上,捏著绞盘的旋钮转了转,绷带快速收紧,鬆手后立马锁死,不一会儿血液被限制住的麻感从大腿上传了过来。
“我们带了血压计,能测压迫后的动脉搏动。”赵哲对著方言说道。
方言点了点头,再按动侧面的解锁键,绷带缓缓鬆开。
然后重新上了血压计测量正常血压,接著方言重新绑好止血带开始拧紧。
看到血压计上的数据,方言和眾人確认有用。
接著方言又试了试其他几款,都可以完成最基本的单手止血操作,他们的那些小设计並没有改变功效。
“效果比预想的还好。”方言说道。
赵哲听到后,脸上满是兴奋,他说道:
“我原本还担心绞盘的力度不好控制,现在看来完全没问题。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批量生產了,到时候第一批先给边境的部队送过去。”
“方主任,再看看我们的?”肖龙和吴书浪对著方言说道。
方言点了点头。
肖龙立刻打开自己的帆布包,先掏出一个巴掌大的黑色防水包,正是模块化防水急救包。
他將包展开,分层设计一目了然:最外层的主袋里,整齐码放著消毒片、碘伏签和无菌纱布,每个物品都用透明塑封袋独立包装,袋面上还印著保质期和使用说明;侧面的小袋里,藏著一把圆头折迭剪刀和一卷医用胶带,剪刀柄上有防滑纹路,胶带则做了易撕设计,不用找剪刀就能扯断;最贴心的是包底的隱藏层,拉开拉链,里面是一块折迭起来的银色急救毯,展开后足有一米见方。
肖龙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我们还在包內侧加了个小口袋,放了张压缩饼乾,要是战士在野外救援被困,至少能应急补充体力。”
“另外,我们还加了侧袋弹性带,可以绑一些其他东西上去,您看。”他们还是加了一些自己的小设计上去。
方言对著他问道:
“確认这个设计不会影响包整体的防水吗?”
他原本的设计就是针对南方丛林环境的,就没在包外边搞里胡哨的设计。
听到方言的问题,肖龙说道:
“时间长了会有点影响。”
方言说道:
“那这个设计还不如不要。”
他拿起急救包掂了掂,重量很轻,单手就能拎著走:“防水性再测试下?比如往包里倒点水?”肖龙早有准备,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小水壶,往急救包主袋里倒了半壶水,然后將包合上摇晃了几下。
等再打开时,里面的塑封袋依旧乾爽,连包內侧都没有渗水痕跡。“用的是军工级防水布,缝线处都涂了三层防水胶,就算泡在浅水里半小时也没问题。”肖龙语气里满是自信。
半个小时?
方言感觉有些不满意。
他对著肖龙说道:
“標准不够,时间太短了,我认为这个不合格,你还不如直接做成塑料的。”
听到方言的话,肖龙连忙从帆布包里掏出另一个急救包,这款和之前的黑色防水包截然不同,通体是半透明的硬质塑料材质,边角做了圆润处理,没有多余的侧袋和弹性带,只有顶部一个密封拉链。
“这就是完全按照您最初设计做的原型款,塑料用的是聚丙烯塑料,耐摔还耐低温,密封拉链是军工定製的,我们测试过,泡在一米深的水里两小时,里面也不会进水。”
方言接过原型款急救包,手指在密封拉链上摩挲了几下,拉链咬合紧密,拉动时虽然需要点力气,却能確保完全密封。
他打开包,里面的分层和之前的布艺款一致,但塑料材质让物品摆放更规整,一眼就能看清里面有什么。
“这个才对路嘛。”
方言语气缓和下来,说道:
“这东西目前主要是是针对南方丛林环境,那边多水多雾,布艺包就算涂了防水胶,长时间浸泡也难免渗水,塑料材质虽然看著笨重,却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水问题。而且硬质塑料耐刮擦,被树枝勾到也不会破,比布艺包更耐用。”
肖龙有些尷尬,小声解释:
“我们当时想著布艺包更轻便,还能加侧袋放东西,没考虑到长时间防水的问题……现在看来,还是您考虑得周全。”
“战士在丛林里,最需要的是急救包不漏水、里面的药品器械不失效,至於能不能加侧袋、轻不轻便,都是次要的。这个塑料款显然比布艺款实用多了,百分百的防水和耐用,划算。”
一旁的吴书浪也点头附和:“確实,之前我们在边境测试过老款布艺急救包,一场雨下来,里面的纱布就潮了,根本没法用。这个塑料款要是早点做出来,战士们也能少受点罪。”
方言拿起塑料急救包,又提了个建议:“包身上可以加个掛扣,能掛在战术腰带上,不用手拎著,方便战士腾出双手操作武器或抬担架。另外,包內侧贴一张简易急救流程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比如止血步骤、骨折固定方法,万一遇到新战士,照著图也能操作。”
肖龙立马掏出笔记本记下:“掛扣和流程图,我们回去就加上!还有压缩饼乾,放在塑料包里会不会受潮?”“不会,压缩饼乾用蜡纸加纸盒的双层包装,再放在包內侧的小口袋里,双重保护,肯定没问题。”方言说道。
解决完急救包的问题,吴书浪连忙把折迭铝合金担架展开:“方主任,您再看看担架,这个我们没做多余改动,完全按照您的设计来的,就是在铰链处加了防尘密封圈,还在担架杆末端加了橡胶垫。”
方言蹲下身,仔细检查担架的每一个部件:铰链处的密封圈严丝合缝,转动时没有卡顿;橡胶垫质地厚实,按压后能快速回弹;帆布面用的是耐磨材质,用手用力拉扯,没有丝毫变形。
“承重测试做了吗?”方言问道。
“做了,200斤的重物压在上面,担架杆没有变形,卡扣也没鬆脱。”吴书浪说著,让赵哲和肖龙帮忙,他开始上来演示,他站在担架上还抱著一张凳子,担架稳稳噹噹,甚至还能轻微晃动,担架杆依旧笔直。
“折迭速度再演示下。”方言说道。吴书浪立马动手,按下卡扣、折迭担架杆、捲起帆布面,整个过程只用了八秒,折迭后的担架刚好能塞进肖龙的帆布包。“不错,这个速度在紧急情况下很管用。”方言满意地点点头,“唯一要改的,是在担架两侧加两个小布袋,能放固定骨折用的夹板和绷带,不用另外找地方装,节省时间。”
“好,我们回去就加!”吴书浪连忙记下。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24000字,下午还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