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府是个汉、苗、侗等族杂居的多民族地区,曹滴洞蛮夷长官司一带历来是苗族杨氏土司的祖地。顺治十七年(1660),曹滴洞长官使杨如华心系大明,不惜变卖家产也要起义兵伐清,被清兵讨平后改土归流。虽然如此,此地残存的杨氏土司势力皆依附于从曹滴洞分化出去的三郎司(古州司)杨氏土司。现任三郎长官使杨世勋实际控制着古州和相当一部分曹滴洞地区的土地,在黎平地区算是有实力的“大土司”。
    这一日,三郎长官司衙门来了贵客,黎平知府刘童带着赤溪湳洞长官使杨鸣鸾、亮寨长官司使文炳、洪州长官使李煦、欧阳长官使阳鼎、西山阳洞蛮夷长官使韦耀、洪州长官使李存仁来到了他的领地。在官威赫赫的知府老爷面前,即便是本地的土皇帝杨世勋也只能位居次座。
    “诸公,刚接到圣旨,陛下即将班师,命我等准备供十一万大军一月之用的军粮。黎平是个穷府,府库里可没多少存粮,只好劳烦诸位了”,刘童朝众人拱了拱手。
    十一万大军所需一月之粮可不是小数,贵州多山地,粮食产量并不高,众人不由面露难色。刘府尊望着诸土司之首的杨世勋,等着他表态。
    杨世勋心头剧震,吴三桂刚离开贵州两个多月就要返回,而且离开时三十多万人马,返回时怎么只有十一万?莫非吃了大败仗?虽然如此,十一万大军也不是小小的三郎司可以违逆的。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同宗、前曹滴洞长官使杨如华不顾实力悬殊起兵反清,落得个被改土归流的下场。若不是起兵前将田产卖给同宗未作为逆产查抄,杨氏还不知落魄成什么样子!所以弱不与强争,乃是至理名言。见刘童盯着自己,苦笑一声说道:“小人愿倾尽所有供应大军,只是积蓄有限,恐力不从心”。
    刘童满意地点点头,“诸公不必担忧。我大周在贵阳屯积有大批粮草,赵督宪(云贵总督赵廷臣)已命王副戎(偏桥副将王可就)率军押运思南、石阡、铜仁、思州、镇远五府钱粮去里古州,又命龙参戎(都匀参将龙畧)由都匀府运粮至里古州。吾以为凑够半月之粮便可交差矣”。
    见众人如释重负,他又呵呵一笑,“除了粮食,诸公还须各出兵五百,和本地驻军一起迎接陛下”。
    吴三桂带着残余的十一万败军撤退至贵州黎平府曹滴洞蛮夷长官司,离黔时的三十一万多兵马只剩这些,并非真的有二十万人战死或被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走失在莽莽群山中,一时聚拢不来。身经百战如他深知军心已失、必须找个地方休整,甫一战败便带着残兵败将撤入黔境,压根不敢留在古泥关附近收拢败军,这便加剧了军队减员。
    望着迎接自己的刘童和一众苗、侗等族土酋,昭武皇帝露出温和的笑容,得知他们还为自己的大军筹措了半月之用的军粮,这笑容便更加的和蔼。大败之后人员损失倒在其次,最可怕的是粮草辎重丢了个精光,将士们身上只剩几日干粮。军无粮则散,若无这批粮食,可就麻烦也!
    “刘童办事得力,擢为贵州按察副使”,昭武皇帝是个赏罚分明的人,立时便给刘知府升了官。望着喜形于色的刘某又笑着下令:“朕要赶去贵阳,汝带本地兵马协助定北将军和李总镇守卫黎平”。说完便留下定北将军杨有禄、总兵李匡部一万兵马断后,率领十万大军忽匆匆往贵阳而去。这些年,他一直视贵阳为极重要的军事重镇,屯积有大量钱粮物资和军械,到了贵阳便可得到补充。
    撤退途中,大臣们争吵得利害。以刘茂遐为首的一派认为军心已失且贵州易被敌人包围,建议放弃贵州、集中兵力守卫云南。云南地形险要,集重兵守卫各处要害,一时半会卫军绝打不进来,拖到敌人师老兵疲,战机便来也;以方光琛为首的一派则认为不战而弃贵州会让本已低落的士气更加低落,没了士气,兵马再多也守不住云南,且放弃贵州会让那些观望的势力,如尚可喜、耿继茂,还有云贵大大小小的土司们认为大周不行了,转向卫国。还有,以云南区区一省之地如何养活退下来的几十万大军?所以,放弃贵州乃是自取灭亡!
    双方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即便是老谋深算的昭武皇帝一时也难以决断,只下令部下尽快赶往贵阳与破朔大将军王屏藩、云贵总督赵廷臣、贵州提督李本深、贵州巡抚罗绘锦等会合。
    “殿下,前面便是曹滴洞,据哨探说有万余吴军驻扎。我军赶路辛苦,是否歇息一日再战?”察哈尔提督阿林保向齐王麦拉斯请示。年轻的王爷奉老父亲之命带着五万精兵,一人双马,追赶吴三桂,几乎贴着吴军的屁股追入贵州黎平府。
    “吴老贼可是属狐狸的,奸猾得很,歇息一日,你不怕他跑了?”麦拉斯呵呵一笑,激道:“怎么,贵州的山道把勇士的脚磨软了,不敢战了吗?”
    “有何不敢?末将愿为先锋!”阿林保羞红了脸,大声请战。
    “好!这才是我大卫的勇士!”
    麦拉斯命提督阿林保为前锋、都千户长安巴海为左翼、总兵希尔根为右翼,挥师直扑曹滴洞。闻听卫军来袭,杨有禄、李匡面露怯意,竟命刘童麾下土兵打前锋。欧阳长官使阳鼎不知厉害,率本部博土兵直面卫军兵锋,须臾便被骑兵冲散,本人也被阿林保斩于马下。土兵大溃,黎平知府刘童、西山阳洞蛮夷长官使韦耀、洪州长官使李存仁皆殁于阵中;杨有禄见势不妙,拨马欲逃,架不住敌人马快,被卫总兵希尔根一枪刺倒;李匡侥幸逃得一命,领着残部逃往里古州向吴三桂报信。
    此时的吴三桂刚至里古州一日,在这里他得到了两支援军:偏桥副将王可就、都匀参将龙畧各领约四千兵马运粮在此等待,得到这两支生力军,又有了大量粮草,老于军事的吴三桂想待在里古州观望一下形势,同时派人收拢古泥关之战后散落在各处山间的败军。不想,刚歇息一日,便遇到从黎平府败退而来的李匡。
    “黎平府这么快便失守了?”得知的消息的吴三桂微一错愕,立时明白过来,遭此大败,军心士气低落得厉害。若照这个撤退法,恐怕未至贵阳,部下就会逃散大半。看来,须打一两个小胜仗再撤退。老皇帝用手指向里古州的著名大山牛皮箐曰:“此山迤逦数百余里,复嶂萦纡,深林蒙密,及是天赐的好战场。朕决定在此伏击卫军!”
    ——
    望着跪伏于地的三郎长官使杨世勋、赤溪湳洞长官使杨鸣鸾、亮寨长官司使文炳、洪州长官使李煦等土司,看着他们送来的各类礼品,齐王麦拉斯倨傲地说道:“尔等不识天命,助吴贼抗拒王师,本该尽诛,看在诚心悔过的份上,暂不追究,仍领原职”。
    “谢殿下~”土官们闻言如蒙大赦,沉甸甸的心终于放下。
    “不过,尔等须出兵助大卫伐周以表忠心”,麦拉斯话锋一转,说出了目的。贵州多山,他麾下的骑兵遇到山路,行进艰难,本地土兵有时候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因而起了招揽土兵之心。
    土司们面面相觑。杨世勋当机立断,率先喊了声:“下官领命”,众人方才醒悟,纷纷大表忠心。
    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当地土兵充当炮灰,麦拉斯暗自欣喜,忽有亲卫入帐禀告:“殿下,大汗有旨意至”。拆开父汗写给自己的信细细观看,不由面沉似铁,上面赫然写着:“朕已由广西疾进袭取普安州、断敌后路。你部追至古里州后许败不许胜,便于此地与敌相持,不可冒进!”聪慧如他,自然知晓父汗的心思:想示敌以弱将吴军主力留在贵州一举歼灭。计是好计,奈何如此一来,自己想斩杀周国皇帝立不世军功的想法便难以实现矣!
    “圣谕上写了些什么?殿下何故烦恼?”随征的谋士李霨问道。
    麦拉斯将老父亲的旨意拿于他看,李霨见罢说道:“既然大汗命您诈败,可以少数兵马督促土兵为先锋,以吴三桂之能,区区土兵断不是其对手”。
    麦拉斯点头,命副将根特带着两千卫军骑兵,驱使两千余新投靠的土兵为先锋,继续朝里古州前进。初时很顺利,州城并无守军,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易拿下。卫军继续前进,行至牛皮箐雷公山时,忽然伏兵大作,吴金吾前将军吴国贵、金吾左将军胡国柱各领万人由山脚两翼杀出。根特见势不妙,带着卫军骑兵拨马便逃,只可怜杨世勋、杨鸣鸾、文炳、李煦等部土兵,两千余人尽数被歼。吴亲军骁骑前将军马宝率骑兵追击根特,斩首百余级而归。
    牛皮箐之战的小胜误导了吴三桂,这位枭雄错误地认为自己有可能守住贵州,命次子、金吾后将军吴应麒领军四万返回昆明,金吾前将军吴国贵领兵四万驻守牛皮箐和都匀府,自己赶往贵阳,与王屏藩、赵廷臣、李本深、罗绘锦等合兵一处,以谋再举。(本章完)

章节目录

大漠雄鹰苏勒坦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泱泱大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泱泱大明并收藏大漠雄鹰苏勒坦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