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这边,就是这样。
    索洛维约夫现在也知道,虽然嘉庆对浩罕有点想法,但是这点想法还不够,不足以支撑他来打大仗。
    将来要惹到麻烦的时候,显然嘉庆也没有乾隆那种进取心。
    至于他可能也看不到张格尔之乱最后的结果,索洛维约夫也不好评价和判断此事。
    但是广州通商这块,目前虽然皇帝已经同意,各位王公大臣在谈判中也很配合,但广州当地的情况,索洛维约夫还是通过潘有度知道了一些。
    虽然在同文行这边,就凭借着和潘有度的关系,能够被陋规影响的少一些,但是也要考虑到,广东大大小小的官员,还有他们背后的势力,都要靠着粤海关这里捞钱。
    那些陋规在关税以外,不少钱流入了谁的腰包,倒也不好说。
    反正皇帝的那份,都是从行商那里获取的,这银子可是很多了。
    中国真正有了现代银行,那还要等到英国人赫德来了.黑色幽默的事情来了,那就是赫德的管理下,清朝海关的效率还变高了。
    但粤海关这样,潘有度这样作为总商的都嫌弃这行,也可以想见里面的事情。
    可索洛维约夫不被召见,谈判又在开口通商以后暂停,后续项目的谈判皇帝也不置可否,他们作为使者又不能随便在京城大街上走动,因此也就每天在庆郡王的宅邸里宅着。
    然后固伦和孝公主喜欢他这一双儿女,又总是把帕沙叫去练射箭,她抱着莉莎在旁边看。
    公主也不知道是失去生育能力,还是自己不想再生了,总之和丰绅殷德有一子夭折以后,就再无所出。
    纳了两个小妾,也不过各自生了一个女儿。
    虽说索洛维约夫说公主的身体很好,又提到了他情人雷卡米尔夫人的闺蜜斯塔埃尔夫人,到了45岁居然又生了个孩子,俄国太后诞下幼子也是年纪不小,这样宽慰看起来没啥用。
    当初逞强好胜的十格格,现在倒是对别人家的小孩,还有小妾生的孩子更加照顾,也使她在府上不至于烦闷。
    至于多活了几年的丰绅殷德,也免不了经常当工具人.
    他们夫妻间的感情是不错的,要是多相处,按照.
    总之,俄国使者提到了自己和妻妾还有情人之间高产的原因,总是在合适的时间,锻炼身体,营养均衡,然后.
    也不知道和大人在那边,会不会让老皇上调笑。
    总之,就是这么个情况。
    有没有喜不知道,但丰绅殷德最近是不得不用和大人珍藏的人参来吊着。
    嘉庆此时也在琢磨,要派什么人去。
    他原先想派皇族,但是考虑到这么远的路程,大概自家这些宗室里,除了在军前效力,或者进士出身的那几个人,可能有点出使的意思以外,就没有什么合适的人。
    但这次回访,坐着人家的大船,来回倒是方便。
    要是回来走不了海路,倒是可以从塔尔巴哈台或者恰克图回来,顺道也了解一下俄国境内的虚实。
    他跳过了宗室以后,就看到了什么福康安的儿子德麟,还有之前与和珅“结党”被贬官申饬的福长安,以及和大人的冤种儿子丰绅殷德。
    这几个人在眼前吧,看着有些心烦,要是打发了吧,路程太远还有些让人担心。
    要是有个使馆,都可以把德麟直接扔俄国京城去,他之前犯错误太多了,俄国人那边规矩宽,扔出去倒也清净。
    嘉庆因为天朝上国的面子,哪怕和俄国算是平等交往,现在使馆的事情也扭扭捏捏。
    但回访的人选,领队大臣是这类贵戚,倒也没啥问题。
    至于下面所属的官员,总是需要两榜进士,饱学鸿儒。
    不过之前召见过的许乃济,莫名其妙的被俄使当面驳斥,已经掉了面子,倒是不能去了。
    至于林则徐,这样优秀的翰林,那是不能随便放出去的。
    不过他从江西主持乡试回来,倒是上表自称对西洋器物有些兴趣,请求在翰林院展开对所赐器物的研究。
    林则徐在翰林院的表现极好,他也是努力学习过满语蒙语,对各种机械也有点兴趣,这样内外兼修的,嘉庆舍不得放出去。
    真要是研究,他留在翰林院里坐着好了。
    因此,就没有点林则徐在回访的使团之内。
    但是他点了嘉庆十九年的进士牛鉴,这位倒也有个好处,就是比较熟悉地理。
    索洛维约夫是不知道嘉庆那边选人都是个什么情况,他要是知道了,会发现鸦片战争时期大清的这些卡组,陆续也要上线了。
    像是来年,嘉庆二十二年这一科当中,还有裕谦。
    只不过裕谦是后来改的名,人家现在不叫这个,就是见到了大概也不知道这是谁。
    他知道儿子去园射箭,自己这边就安心读书,主要是看看地理和各方的情况。
    庆郡王本人的文化水平,哪怕是皇子在南书房都要用功读书的,就这样他的水平也很难说高。
    但是他家里的藏书倒是不少,索洛维约夫本着来也是来了,这么好的资源不白嫖也是说不过去的。
    而且有些没收录的书,没准在王爷家里,还能够找到。
    只不过他看了半天,也没有太多成果。
    不过有份和宋代福建蔡家有关的记录,还是引起了他的兴趣。
    说起来,那一家人,除了蔡襄,做了大官的,都在宋史奸臣传里躺着呢。
    但琉球那边,总是有些好处的。
    嘉庆听了索洛维约夫说的以后,对于琉球的事情,多少有些警惕。
    不过要说大清官员能够代表皇上的意思,去给琉球人主持公道,这本身也很难。
    毕竟清朝这个水师不行,官员也不能贯彻皇帝的意志。
    乾隆当初盯着这些人,那是因为都有陆地上的驿站系统。
    现在又没有电报,嘉庆也不可能知道海上的情况。
    过去乾隆能够把那些边境问题解决,他可是发现了问题直接折子就朱批驳斥回去,因此前面改正的也很快。
    不听话的,要么脑袋搬家,要么北京烤鸭。
    但到了海上,能够把册封和宣慰的活干好了就不错了。
    索洛维约夫知道这点,所以他现在人还在北京,可是注意力都已经放到了海上去。
    要么返程的时候去一趟琉球,要么就是顺路访问日本的时候,把事情给搞清楚。
    或者另外一个办法,以后嘉庆要是再度召见,他再次把这个事情提出来。
    当初嘉庆已经表现出来了一些不悦,察言观色之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哪里的。
    于是,他也在盘算这个计划。
    就日本人那个水平,到时候让絮库夫把琉球发展成为武装商船的补给站,这都是很有可行性的方案。
    只不过最后要怎么做,因为他住在王府里,倒是和使团很多人并不在一起。
    这也是嘉庆皇帝这个安排的妙处,让他得到了特殊待遇,和各国使者交流也不太方便。
    不过以他们贡献的这个水平,嘉庆还是会同意和通商有关的要求,只要不是割地或者一些非分之想就行。
    这也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嘉庆也发现了,洋人当中通官话的越来越多,也不光是自己身边这几个传教士。
    索洛维约夫的解释也说的通,毕竟有不少文献流传出去了。
    就越南和法国的交往程度,这想拦那都是拦不住的。
    而且法国人当中自学的比较多,像是索洛维约夫这样翻译小说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雷慕沙现在就从嘉庆皇帝赐给他这个通译的小说当中,开始整理文字要做翻译工作,把一些小说介绍到欧洲去。
    就是歌德,他都有这个想法。
    只不过这一次因为年纪太大,实在是没有把这位欧洲的文豪带过来。
    而嘉庆这边,召见永璘的时候,也在问自己弟弟,这些日子索洛维约夫在那里都干啥呢。
    得到的回复就是,整日在书房里看书。
    “倒是勤学。”
    “皇上,他这样在臣弟的书房里借阅,怕是过不了多久,臣弟那里收藏的书都要让他给抄去了。”
    “无妨,要他去抄。朕观西洋诸人,官员中只有他一人深通诗书,就是法国那位汉学家也有些不如的地方。如此看来,洋人就是知道了,大概也学不全。永璘,你就是把书都送给他,又有何妨?”
    “臣弟只是觉得.”
    “他又不会吃了你书上的学问,也不见得有三国时蜀中张松的本事,看看又有什么?”
    嘉庆只是守规矩,萧规曹随,按照乾隆的方略来办,他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也会被放大。
    但是这种时候心大,倒也没什么,确实很多书拿去了国外,他们也学不会的。
    中文的学习难度,其实还是很高的。
    索洛维约夫自己都觉得,翻译的时候有些不恰当的地方,但因为长年从军,而且事情有很多,是很难有时间来继续校正的。
    这样看来,欧洲人了解到的内容,其中可能很多都有偏差。
    因此就是封锁了学问,大概也没有什么用处。
    毕竟中国和西方,此时的文化体系,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但是在东亚圈子里面,能够互通的机会就多了。
    甚至朝鲜和越南还在科举,琉球也是儒学兴盛,甚至琉球国中的闽人蔡氏,别管是蔡京之后还是蔡襄之后,也经常能够为官,还打击报复过政敌,下手可要比蔡京的元祐党人碑狠多了——那些反对派最后都摸不着头脑。
    一直带着冲绳人反对美军基地的那个冲绳县知事,他也是琉球人,自称是闽人三十六家里蔡家的后代,没准蔡家就是什么先天政治圣体,有那么一套。
    就是日本,儒学到了他们那里也还算兴盛,至少一个个汉字写的都不错,甚至连水户藩一直修书在编写的《大日本史》都是全汉字版本的。
    顺道还收藏了不少禁书,以及在中原已经失传的东西。
    比如说雍正亲自下场辟谣的《大义觉迷录》这种神奇的玩意儿,在日本就能够找到。
    但日本也是惟一一个,自己一拍脑门搞出来奇怪东西的。
    至于西南那几个藩,确实也一直不太老实,到了现代也是这个熊样,都21世纪了还有不安分的想法。
    现在索洛维约夫就想着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因此他看过书以后,抄写了一部分有用的内容,尤其是出访琉球的笔记,再结合之前他收集到的一些荷兰人编辑的,和日本有关的情报。
    这边他都开始制订作战计划了,而且也要趁着以后嘉庆再次召见的机会,再次面陈。
    如果嘉庆意识到了琉球尚王此时的困难,不知道他会不会同意。
    因为琉球此时由于自然灾害,人口增长,萨摩藩的压迫,已经出现了瘟疫和饥荒,对于一个海岛国家来说,确实也是巨大的灾难。
    这种情况,在19世纪初也算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嘉庆皇帝这个人呢,整天就是因为饥民在那里自责,但下罪己诏,再怎么自律,再怎么搞赈灾,还有去治水,都解决不了此时清朝人口激增,导致土地方面的斗争极为严重。
    别说是满人入关建立的王朝,就是个汉人王朝,大概也会吃不消的。
    更别说上一个汉人王朝,还是杀起来流民一点不手软的主。
    而且索洛维约夫也想到了,就现在这个情况,让嘉庆知道了一些能够疏散流民,对于缓解土地矛盾有益处的办法,大概他也没有那个魄力去做。
    最后可能形成的,还是欧洲人来到中国沿海,像是明末掳掠走了不少沿海居民的倭寇,或者17世纪初来的荷兰人那样,要在非洲以外又找了个地方开辟业务。
    嗯,就是“猪仔”的那一套,不少19世纪流落海外的华人,都是走了这条线出去的。
    除此以外,索洛维约夫也在盘算着清朝沿海这些炮台的情况。
    他又不打算给英国人透露任何情报,只是要给英国人好好的挖坑,那就需要他本人去。
    但决定权,显然都在嘉庆手上。
    索洛维约夫此时受到的信任,可能还不够。(本章完)

章节目录

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黎塞留号战列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黎塞留号战列舰并收藏索洛维约夫在沙俄179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