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060 带清的第一狙击手(上)
在欧洲这边闹得地覆天翻,几十万大军正在对垒的时候,在中国发生的事情
多少是有点离谱,毕竟二百个人,就要去紫禁城比画比划。
这个林青,胆子也够大的。
之所以现在写作“林清”,是因为在记录案卷的时候,给加上了三点水。
这也不光是他,连同盟会那位孙先生,名字都被写成过孙汶,至於这个奇怪的习俗,也不是从清朝开始的,唐朝的时候,急眼了的武则天,就给起事的边地少数民族头领改名字,明朝那些蒙古人的名字,更是跟前后朝代都逻辑不通,什么炒、董狐狸
这实在是离谱,要是抓到了以后,监斩官斩的人,跟带清的国號撞车了,放在小心眼的盖章帝那里,肯定会发生点大事的。
毕竟俄国这边在恰克图抓跨境劫匪的时候,没按照乾隆的意思砍头,而是用鞭子给打死了,这乾隆一开始都不满意,在边境谈判的时候,就没少给上眼药,连带著折磨自己派去的钦差大臣。
但也有好处,就是乾隆对待外国人,虽然有天朝上国的傲慢,但是也有礼仪之邦的约束,总之你要是懂规矩,大大滴有赏。
换成了嘉庆朝,简直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他儿子道光上位了以后,还知道节俭呢。
结果也是黑色幽默的,除了外面出大事,家里也不消停,修个陵墓出了问题,心疼坏了,於是在清西陵修了个比他皇爷爷裕陵还贵的,陪著“朕就是这样汉子”那位躺著去了。
於是哪家的外国使团来了,都得出点问题。
然后,被提到的道光,现在的皇次子绵寧,大早上皇阿玛没在家,也没有四处閒逛,人这会儿在上书房,还没开始读书,就听到外面似乎有些喧闹。
他听到的这会儿,实际上林清麾下的天理教教眾,从大兴、雄县、固安等地而来的,居然还有七十多人,从城门外面潜入,壮著胆子攻打西华门,顺带东华门这边也出现了教眾。
这个水平,按照通辽耗子对卡扎菲大佐的描述.
可能这连河北大区的都算不上,大概是非洲大区的水平。
但就是这七十多號人,衝过来的时候,把当天负责守卫宫门的侍卫统领策凌给嚇到了。
別看他这个名字取得超勇,可是这个水平確实不行,见到了有几十个乱贼打过来,便惊慌失措,抱头鼠窜。
要是清朝初年的金钱鼠尾,可能更契合一些,但现在已经是清朝的中后期了,自然就出现了大辫子。
等到民国头几年的阴阳头,可能都算是返祖现象,甚至不一定显得进步。
但这事儿也算是离谱,侍卫的头领跑了,不过他也不是自己转进如风,也没有死道友不死贫道,还拉著身边的弟兄们一齐跑路。
至於跑路的原因么,虽然对手带著的都是冷兵器,可是不少侍卫在宫城前面执勤,居然嫌弃刀太重,就没带出来,只留了个刀鞘。
啊,就是这个情况,他们不跑才怪了。
哪怕是作者经常被身边的人评价是书生,也没有觉得汉剑这玩意儿有多沉,就是挥舞起来比较费劲罢了。
汉剑大概要比带清侍卫们身上带的刀,还要沉重那么一些。
这点分量都嫌弃重,这些大內侍卫的水平,確实也堪忧。
知道这个时候要跑,都已经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了。
但是对於他们干的这个活计,显然就很不负责任。
这些教眾此时的目標,就是衝进皇宫,抓住皇帝,夺了鸟位——可是今天皇上不在家。
与此同时,外面的混乱和喧闹,也已经传到了宫禁当中。
宫里的妃嬪皇子,还有太监宫女,大部分人都是乱作一团的。
哪怕是在皇后的寢宫內,此时嘉庆的皇后钮鈷禄氏,她听到外面的声响,最初也是有些惊慌的。
妇道人家,虽然之前出过离谱的事情,不过也只是道听途说,哪怕是皇上被失业厨子追著砍,一个大內侍卫为了拦住厨子硬扛了三刀,最后是皇帝的蒙古姐夫抱住这傢伙,又来了一个王爷一个贝勒动手才给拿下。但这么惊悚的事情,也是事后后宫才知道的。
这样的亲身经歷,那也是头一次。
不过这位皇后最大的优点,大概就是每次碰上大事的时候,都能够迅速的镇静下来,並且冷静的做出判断,而且还不是头一次。
以后还会在传位詔书离奇遗失的情况下,直接决定了不是自己儿子的道光继承皇位。
以及,在知道了割地赔款的事情以后,把道光叫来怒斥了一通,说他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嗯,总归还是个不错的皇后和未来的太后,她镇定下来以后,就立即派了个心腹太监去找诸位皇子,看看他们这会儿在上书房都在干什么。
於是,就有个太监急急忙忙的跑去了上书房,这会儿除了绵寧和皇侄绵志两人以外,其余人都乱作一团,皇后的亲儿子绵愷这会儿能顾得了自己和四弟绵忻,已经算是比其余那些乱套的人强多了。
“二爷,皇后娘娘要奴才来这里打探,外面是怎么回事?”
“怕是有贼人来了,然而,这喊杀声不过数十人而已。还请公公回稟皇额娘,此间还有绵寧和兄弟们在此,请她不要担忧。”
至於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在上书房找了几个熟悉宫內路径的太监,要他们去取腰刀、鸟枪和撒袋来。
显然,这个亲自跟著盖章的乾隆帝打过猎的皇子,此时也还算镇定,而且接下来还做出了部署。
“三弟去宫禁护卫额娘,也看好四弟。其余眾人,隨我登楼迎敌。”
只不过,去取来火枪的太监,也发现了事情不太对劲儿。
嘉庆皇帝在宫中收藏了不少好枪,有大內监製的,还有西洋各国进贡的,虽说跟最先进的武器有些差距,总归还是有一大批好枪的。
然而太监们辛苦半天找到了火药,子弹却都没有了。
这几个奴才,都急的如同热锅上蚂蚁。
他们是不知道,这些火枪的弹丸,都给宫里信天理教的太监,不知道挪动到哪里去了。
这几个太监也管不得这些,先把这几桿枪都背上,腰刀和撒带也掛在身上,他们可不嫌弃沉重。
要是宫门口里是个太监总管领著几个小太监守门,没准天理教这些豪杰还进不来,因为他们可是都不嫌弃这些傢伙沉,一个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太监,他这会儿为了保护主子,这会儿身上都背了两把鸟枪,腰间也掛了不少腰刀。
但没子弹也不是个事儿,一个眼尖的小太监看到有个装饰漂亮的长盒子,按照宫禁里往日的规矩,这里面就应该有外国进攻的好枪。
“李公公,你看那个箱子。”
这李公公也是个妙人,他看到了那箱子以后,也想起来了,嘉庆身边的大太监鄂罗哩提醒他们这些管事的太监,这里有发兰西国、英吉利国、罗剎国进贡的宝物,尤其是罗剎国和英吉利国近年来曾经有些贡献
只不过这几年俄罗斯来“上贡”的时候,在礼盒上都写了汉字,宫里的太监虽然跟明朝的时候比识字率是下降了的,不过这么斗大的字还能认得的。
只不过是俄罗斯那边写的,“俄罗斯国进中国大皇帝御览至宝”的字,这字面看起来银鉤铁划,倒是有些魏碑字体的风采。
“小生子,你去把那箱子取来。”
“李公公,不打开看看么?”
“哎呀,顾不得那么多了!现在都火烧眉毛了,要是贼人打进来,咱们大概一个都跑不了。”
嗯,他倒是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
再说上面有个锁,虽然有动过的跡象,大概也是进贡以后,皇上赏玩过几次。
李公公要是平时,肯定会使唤手下的小太监们去。
这一次,乾脆是自己一边像个刀架子背了一堆武器,这边还不忘帮著小太监们来抱著箱子。
在前面等了半天的绵寧都有些急了,他把三弟给支走,也是怕外面来的贼人太多,自己兄弟几个都在这里给一锅端。
他想的也周全,皇阿玛是考校过他们兄弟武艺的,自己的本事小时候皇玛法(皇爷爷,指乾隆)也是认证过的。
老三虽说比不过自己,但也还能舞刀弄枪,至少刚才还知道保护四弟,比那几个乱作一团的堂兄弟和在上书房的各位大臣还有侍卫靠谱的多。
要是真的碰上不测,带著几个忠心的太监和侍卫,大概还能够守住后宫,等著御林军和京城各路兵马过来。
然后,看著几个太监呼哧带喘的扛了几杆快枪,挎著腰刀撒带,还抱著两个箱子过来。
“李公公,你们这是怎么回事?”
“二爷,能找到的鸟枪都在这里了。只是弹丸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什么?”
绵寧也是觉得倒霉,他摸了摸自己衣服上的铜钮扣,这个尺寸正好放在里面。
虽然不是標准弹丸,但是也够用了。
不过看著太监们抱著的两个箱子,他也想起来了鄂公公之前提到的事情。
以及几年前,又有罗剎国的商人代表他们的“大君”进贡的宝物,除了一些珍玩和钟錶器械以外,就是两桿新式鸟枪最为奇特。
以往带清使用的火枪,都是要填装火药的,別管燧发枪还是火绳枪。
罗剎国的“宝枪”,直接用铜製的弹壳装填火药,而且从后面打开活门,就能够直接装填。
与之前保罗和亚歷山大父子自己使用的猎枪相比,这已经是在欧陆作为国礼的改进版了。
绵寧也管不得那么多,用鸟枪的枪托把锁砸开,两个箱子里各自有一桿崭新的鸟枪,其中一把似乎根本就没有动过,而且旁边还附带了说明书,以及皮製子弹盒里的子弹。
各自有六十发,甚至嘉庆看到宝枪,也只是把玩了一番,居然没有拿出去放两枪。
至於武器本身,配置也很齐全的,还有褡褳和腰带在里面。
绵寧这会儿就给自己都武装上,並且还叫上了刚才还算镇定的堂兄绵志,这就带著一群太监往养心殿而去。
养心门这里大门紧闭,但是已经进入宫城的天理教信眾,虽然就是这么几十个人,但是他们还是组织度很高的。
本著来都来了的精神,这些人还是要来攀爬宫墙的。
看到这个架势,绵寧此时也指挥那些太监提著能抄起来的傢伙去堵门,在宫里还有几个带著武器的侍卫,这会儿也都跟上,毕竟皇子就在这里,他们也跑不到哪里去。
过去那厨子追著皇上砍的事情,虽然是闻所未闻,但是审查下来,也不是没有些眉目的,最多也就是明末三大案的水平。
这回可不一样,就是皇上再怎么仁慈,对待下属的惩罚也不算严厉,以至於太上皇驾崩以后,连文字狱都归零了。
让人打进门了,碰上这种事情还不拿出来点本事拼命,何况是在皇子面前?
在绵寧的指挥下,这会儿倒是勉强堵住了养心殿这边的大门。
他自己倒是登高瞭望,大概是不害怕对方有什么飞行道具,宫墙这里要是不能从门口打进来,也只有去攀爬城墙才能够看到房顶的情况。
至於在宫里管事的另一个大太监孙进忠,他看到绵寧这么跑到房樑上去,比刚才那李公公还著急,甚至都快破音出海豚音来了。
“二爷,上面危险,您可要保重啊,奴才这就跟著您过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奴才怎么跟皇上交待啊!”
“孙公公,你还是隨我来的好。如今形势危急,这『梁上君子』也是做得。贼人在墙外,往何方行动,登高远望,可谓一清二楚。”
这些公公今天一个个都跟修炼了葵宝典似的,皇后那里出来大太监的跑的飞快,李公公更是化身兵器架子,这位孙公公一看二爷这样,也是豁出去了,在后面也带著两个小太监爬了上去。(本章完)
多少是有点离谱,毕竟二百个人,就要去紫禁城比画比划。
这个林青,胆子也够大的。
之所以现在写作“林清”,是因为在记录案卷的时候,给加上了三点水。
这也不光是他,连同盟会那位孙先生,名字都被写成过孙汶,至於这个奇怪的习俗,也不是从清朝开始的,唐朝的时候,急眼了的武则天,就给起事的边地少数民族头领改名字,明朝那些蒙古人的名字,更是跟前后朝代都逻辑不通,什么炒、董狐狸
这实在是离谱,要是抓到了以后,监斩官斩的人,跟带清的国號撞车了,放在小心眼的盖章帝那里,肯定会发生点大事的。
毕竟俄国这边在恰克图抓跨境劫匪的时候,没按照乾隆的意思砍头,而是用鞭子给打死了,这乾隆一开始都不满意,在边境谈判的时候,就没少给上眼药,连带著折磨自己派去的钦差大臣。
但也有好处,就是乾隆对待外国人,虽然有天朝上国的傲慢,但是也有礼仪之邦的约束,总之你要是懂规矩,大大滴有赏。
换成了嘉庆朝,简直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他儿子道光上位了以后,还知道节俭呢。
结果也是黑色幽默的,除了外面出大事,家里也不消停,修个陵墓出了问题,心疼坏了,於是在清西陵修了个比他皇爷爷裕陵还贵的,陪著“朕就是这样汉子”那位躺著去了。
於是哪家的外国使团来了,都得出点问题。
然后,被提到的道光,现在的皇次子绵寧,大早上皇阿玛没在家,也没有四处閒逛,人这会儿在上书房,还没开始读书,就听到外面似乎有些喧闹。
他听到的这会儿,实际上林清麾下的天理教教眾,从大兴、雄县、固安等地而来的,居然还有七十多人,从城门外面潜入,壮著胆子攻打西华门,顺带东华门这边也出现了教眾。
这个水平,按照通辽耗子对卡扎菲大佐的描述.
可能这连河北大区的都算不上,大概是非洲大区的水平。
但就是这七十多號人,衝过来的时候,把当天负责守卫宫门的侍卫统领策凌给嚇到了。
別看他这个名字取得超勇,可是这个水平確实不行,见到了有几十个乱贼打过来,便惊慌失措,抱头鼠窜。
要是清朝初年的金钱鼠尾,可能更契合一些,但现在已经是清朝的中后期了,自然就出现了大辫子。
等到民国头几年的阴阳头,可能都算是返祖现象,甚至不一定显得进步。
但这事儿也算是离谱,侍卫的头领跑了,不过他也不是自己转进如风,也没有死道友不死贫道,还拉著身边的弟兄们一齐跑路。
至於跑路的原因么,虽然对手带著的都是冷兵器,可是不少侍卫在宫城前面执勤,居然嫌弃刀太重,就没带出来,只留了个刀鞘。
啊,就是这个情况,他们不跑才怪了。
哪怕是作者经常被身边的人评价是书生,也没有觉得汉剑这玩意儿有多沉,就是挥舞起来比较费劲罢了。
汉剑大概要比带清侍卫们身上带的刀,还要沉重那么一些。
这点分量都嫌弃重,这些大內侍卫的水平,確实也堪忧。
知道这个时候要跑,都已经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了。
但是对於他们干的这个活计,显然就很不负责任。
这些教眾此时的目標,就是衝进皇宫,抓住皇帝,夺了鸟位——可是今天皇上不在家。
与此同时,外面的混乱和喧闹,也已经传到了宫禁当中。
宫里的妃嬪皇子,还有太监宫女,大部分人都是乱作一团的。
哪怕是在皇后的寢宫內,此时嘉庆的皇后钮鈷禄氏,她听到外面的声响,最初也是有些惊慌的。
妇道人家,虽然之前出过离谱的事情,不过也只是道听途说,哪怕是皇上被失业厨子追著砍,一个大內侍卫为了拦住厨子硬扛了三刀,最后是皇帝的蒙古姐夫抱住这傢伙,又来了一个王爷一个贝勒动手才给拿下。但这么惊悚的事情,也是事后后宫才知道的。
这样的亲身经歷,那也是头一次。
不过这位皇后最大的优点,大概就是每次碰上大事的时候,都能够迅速的镇静下来,並且冷静的做出判断,而且还不是头一次。
以后还会在传位詔书离奇遗失的情况下,直接决定了不是自己儿子的道光继承皇位。
以及,在知道了割地赔款的事情以后,把道光叫来怒斥了一通,说他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嗯,总归还是个不错的皇后和未来的太后,她镇定下来以后,就立即派了个心腹太监去找诸位皇子,看看他们这会儿在上书房都在干什么。
於是,就有个太监急急忙忙的跑去了上书房,这会儿除了绵寧和皇侄绵志两人以外,其余人都乱作一团,皇后的亲儿子绵愷这会儿能顾得了自己和四弟绵忻,已经算是比其余那些乱套的人强多了。
“二爷,皇后娘娘要奴才来这里打探,外面是怎么回事?”
“怕是有贼人来了,然而,这喊杀声不过数十人而已。还请公公回稟皇额娘,此间还有绵寧和兄弟们在此,请她不要担忧。”
至於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在上书房找了几个熟悉宫內路径的太监,要他们去取腰刀、鸟枪和撒袋来。
显然,这个亲自跟著盖章的乾隆帝打过猎的皇子,此时也还算镇定,而且接下来还做出了部署。
“三弟去宫禁护卫额娘,也看好四弟。其余眾人,隨我登楼迎敌。”
只不过,去取来火枪的太监,也发现了事情不太对劲儿。
嘉庆皇帝在宫中收藏了不少好枪,有大內监製的,还有西洋各国进贡的,虽说跟最先进的武器有些差距,总归还是有一大批好枪的。
然而太监们辛苦半天找到了火药,子弹却都没有了。
这几个奴才,都急的如同热锅上蚂蚁。
他们是不知道,这些火枪的弹丸,都给宫里信天理教的太监,不知道挪动到哪里去了。
这几个太监也管不得这些,先把这几桿枪都背上,腰刀和撒带也掛在身上,他们可不嫌弃沉重。
要是宫门口里是个太监总管领著几个小太监守门,没准天理教这些豪杰还进不来,因为他们可是都不嫌弃这些傢伙沉,一个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太监,他这会儿为了保护主子,这会儿身上都背了两把鸟枪,腰间也掛了不少腰刀。
但没子弹也不是个事儿,一个眼尖的小太监看到有个装饰漂亮的长盒子,按照宫禁里往日的规矩,这里面就应该有外国进攻的好枪。
“李公公,你看那个箱子。”
这李公公也是个妙人,他看到了那箱子以后,也想起来了,嘉庆身边的大太监鄂罗哩提醒他们这些管事的太监,这里有发兰西国、英吉利国、罗剎国进贡的宝物,尤其是罗剎国和英吉利国近年来曾经有些贡献
只不过这几年俄罗斯来“上贡”的时候,在礼盒上都写了汉字,宫里的太监虽然跟明朝的时候比识字率是下降了的,不过这么斗大的字还能认得的。
只不过是俄罗斯那边写的,“俄罗斯国进中国大皇帝御览至宝”的字,这字面看起来银鉤铁划,倒是有些魏碑字体的风采。
“小生子,你去把那箱子取来。”
“李公公,不打开看看么?”
“哎呀,顾不得那么多了!现在都火烧眉毛了,要是贼人打进来,咱们大概一个都跑不了。”
嗯,他倒是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
再说上面有个锁,虽然有动过的跡象,大概也是进贡以后,皇上赏玩过几次。
李公公要是平时,肯定会使唤手下的小太监们去。
这一次,乾脆是自己一边像个刀架子背了一堆武器,这边还不忘帮著小太监们来抱著箱子。
在前面等了半天的绵寧都有些急了,他把三弟给支走,也是怕外面来的贼人太多,自己兄弟几个都在这里给一锅端。
他想的也周全,皇阿玛是考校过他们兄弟武艺的,自己的本事小时候皇玛法(皇爷爷,指乾隆)也是认证过的。
老三虽说比不过自己,但也还能舞刀弄枪,至少刚才还知道保护四弟,比那几个乱作一团的堂兄弟和在上书房的各位大臣还有侍卫靠谱的多。
要是真的碰上不测,带著几个忠心的太监和侍卫,大概还能够守住后宫,等著御林军和京城各路兵马过来。
然后,看著几个太监呼哧带喘的扛了几杆快枪,挎著腰刀撒带,还抱著两个箱子过来。
“李公公,你们这是怎么回事?”
“二爷,能找到的鸟枪都在这里了。只是弹丸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什么?”
绵寧也是觉得倒霉,他摸了摸自己衣服上的铜钮扣,这个尺寸正好放在里面。
虽然不是標准弹丸,但是也够用了。
不过看著太监们抱著的两个箱子,他也想起来了鄂公公之前提到的事情。
以及几年前,又有罗剎国的商人代表他们的“大君”进贡的宝物,除了一些珍玩和钟錶器械以外,就是两桿新式鸟枪最为奇特。
以往带清使用的火枪,都是要填装火药的,別管燧发枪还是火绳枪。
罗剎国的“宝枪”,直接用铜製的弹壳装填火药,而且从后面打开活门,就能够直接装填。
与之前保罗和亚歷山大父子自己使用的猎枪相比,这已经是在欧陆作为国礼的改进版了。
绵寧也管不得那么多,用鸟枪的枪托把锁砸开,两个箱子里各自有一桿崭新的鸟枪,其中一把似乎根本就没有动过,而且旁边还附带了说明书,以及皮製子弹盒里的子弹。
各自有六十发,甚至嘉庆看到宝枪,也只是把玩了一番,居然没有拿出去放两枪。
至於武器本身,配置也很齐全的,还有褡褳和腰带在里面。
绵寧这会儿就给自己都武装上,並且还叫上了刚才还算镇定的堂兄绵志,这就带著一群太监往养心殿而去。
养心门这里大门紧闭,但是已经进入宫城的天理教信眾,虽然就是这么几十个人,但是他们还是组织度很高的。
本著来都来了的精神,这些人还是要来攀爬宫墙的。
看到这个架势,绵寧此时也指挥那些太监提著能抄起来的傢伙去堵门,在宫里还有几个带著武器的侍卫,这会儿也都跟上,毕竟皇子就在这里,他们也跑不到哪里去。
过去那厨子追著皇上砍的事情,虽然是闻所未闻,但是审查下来,也不是没有些眉目的,最多也就是明末三大案的水平。
这回可不一样,就是皇上再怎么仁慈,对待下属的惩罚也不算严厉,以至於太上皇驾崩以后,连文字狱都归零了。
让人打进门了,碰上这种事情还不拿出来点本事拼命,何况是在皇子面前?
在绵寧的指挥下,这会儿倒是勉强堵住了养心殿这边的大门。
他自己倒是登高瞭望,大概是不害怕对方有什么飞行道具,宫墙这里要是不能从门口打进来,也只有去攀爬城墙才能够看到房顶的情况。
至於在宫里管事的另一个大太监孙进忠,他看到绵寧这么跑到房樑上去,比刚才那李公公还著急,甚至都快破音出海豚音来了。
“二爷,上面危险,您可要保重啊,奴才这就跟著您过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奴才怎么跟皇上交待啊!”
“孙公公,你还是隨我来的好。如今形势危急,这『梁上君子』也是做得。贼人在墙外,往何方行动,登高远望,可谓一清二楚。”
这些公公今天一个个都跟修炼了葵宝典似的,皇后那里出来大太监的跑的飞快,李公公更是化身兵器架子,这位孙公公一看二爷这样,也是豁出去了,在后面也带著两个小太监爬了上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