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你跟三教九流有什么仇?
    “没什么秘密可言。”
    陈晨风轻云淡的挥挥手,表情不像是演的。
    自信。
    坦荡。
    大气。
    不知为何,林清心感觉眼前这个岁数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人身上竟然有buff。
    这一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战恐吗?
    身为一名新生代的军武记者,林清心没有见过战忽的光荣岁月。
    因为当她入职时,我军的宣传风口明显有转变。
    可具体是什么,她也说不上来。
    有时候感觉家里挺克制的。
    御用的摄影师总是能把航母拍出渔船的感觉。
    有的时候又感觉家里挺张扬的。
    拍的不咋地,可但凡有东西,都会拍一下,从不藏著掖著。
    如此,网络上有人玩梗说宣传风向变成了战恐。
    之前林清心对这种风格体会的不是很深刻。
    直到今天一-
    最新下水的无人艇,毫不加以阻拦,隨便看。
    这不是战恐是什么?
    “陈总,既然不泄密的话,我有一个问题。”
    林清心张口就来,也没按照提纲上的问题提问。
    “请讲。”
    “你管这个叫艇?”
    目测,眼前这艘船至少有六十米的长度。
    离远了看还行,但如果靠近,和岸边的物体一对比,简直太突兀了。
    就像十几层的楼房放倒了一样。
    “没错啊,虎鯊无人艇,我们註册商標的时候都写明白了。”陈晨一副当然了的样子。
    “不是,这个尺寸,能叫艇?多大的排水量啊?”
    陈晨脱口而出:“500余吨。”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啊?”
    林清心不知道该相信自己看到的还是自己听到的。
    是。
    按照惯例,航和艇的区別就是排水量。
    500吨以下叫艇,500吨以上叫舰。
    如果这艘船真的500余吨,称之为艇倒是没什么问题。
    关键是一一不像!
    这玩意儿堆在这儿,儼然一副轻型护卫舰的样子。
    眼睛和耳朵一定有一个撒谎的。
    “如你所见,我们这艘小艇採用的是三体布局,由中央主船体和两侧辅助船体组成。”
    “这种设计保证了船体的稳定性,降低了重心,多船体能够分散海浪衝击,
    十分適合高精度作业。”
    “船体与侧体採用流线型,减小水阻力,適合高速航行,相同功率下能耗更低。”
    “而且宽体设计能最大程度確甲板空间,便於更具想需求调整模块化配置。
    ”
    陈晨语速平缓,介绍详细。
    林清心不明觉厉。
    她再次看看眼前这艘巨艇,心里还是没有什么概念。
    这个造型她只在游般上见到过。
    军用船只还是第一次。
    虽然陈晨说了那么多的优点,但她感觉都不痛不痒,没有触及关键。
    如果三体船有点有那么多,那么全世界的轻型航艇都应该採用这种布局。
    看来,陈总还是藏私了。
    嘴上说隨便看,但他肯定没漏真底。
    算了。
    人家不说,咱也不问,相互给个面子算了。
    “陈总,这个造型可能是我见过的船只里顏值最高的了。”
    “顏值不是重点。”
    林清心点点头,准备继续往前走。
    “等会,你为什么不问我什么是重点?”
    “重点是什么?”
    陈晨大方道:“重点是,採用这种独特布局,能够最大程度的照顾雷达隱身。”
    “这船能隱身?”
    整个摄製组都为之一震。
    怪不得!
    怪不得整艘船的布局这么怪异!
    所有的模块看起来就像一个倒三角,所有线条的延伸都是向內的。
    他们粗看第一眼的时候就觉得这种布局有些熟悉。
    可说不上名字。
    但陈晨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不就是隱身战斗机的布局吗?
    “这艘船全体配备高性能吸波材料,製作工艺与隱身战斗机类似。”
    “但由於船只的特性,隱身性能比起战斗机还是有些差距的。”
    林清心木訥的点头:“理解。”
    有差距才是正常的。
    如果能做到战斗机的雷达反射率。
    那不是无法无天了吗?
    想到这里。
    林清心没有再追著问下去。
    这是惯例。
    类似的技术细节,知道个大概就行了。
    可下一秒,陈晨突然开口。
    “目前虎鯨系列的雷达反射面积大约是0.07平方米。”
    “???””
    林清心傻了,心说我也没问啊。
    0.07平方米?
    且不说这是不是我能听的,这个数据也太夸张了叭。
    这个数字,直逼五代机的性能。
    “陈总,您也太谦虚了,这还能说有差距?”
    陈晨点头:“有的,我们从来都是正视差距,爭取下一代能够做到更优。”
    不敢想。
    整个摄製组都不敢想。
    好嘛。
    0.07的反射面积,约等於看不见。
    试想一下。
    在大海之上,一艘船只能被目视,而不能被雷达选中。
    那是多么的可怕。
    这会导致情报上的根本误判。
    你以为的1v1,实际上是1vn。
    你永远不知道在雷达看不到的角落,藏著多少这种隱身船。
    当弄清楚真实敌人数量的时候,为时已晚。
    你能目视到虎鯨,说明虎鯨的武器也差不多瞄准你了。
    想到这儿,林清心立刻问道。
    “这样的话,虎鯨是不是可以发动超视距打击?”
    陈晨很谨慎:“能不能发起超视距打击,主要取决於虎鯨的武器配备。”
    “了解,那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当然,请跟我来。”
    紧走两步,陈晨带著林清心来到了舰岛后方的甲板。
    “在你脚下,就是两个通用垂直发射系统。”
    “可以发射弹长九米以下的通用弹种。”
    “一弹四坑,冷热共架。”
    编导坐不住了:“陈总,我们的节目准备上新闻的。”
    “我知道啊,不上新闻我还不说呢。”
    “我的意思是,悠著点,数据太浮夸我们不好剪。”
    编导一直在后方坐镇,把控著整个採访的氛围。
    前面的那些採访虽然夸张,但还有可信度。
    能剪。
    刚才陈晨说的这每一句话,都播不了!
    究其原因一一吹牛逼。
    咱这儿可是严肃媒体,播出去是要负责任的。
    你吹牛,起码要挨著边的吹。
    哪有小艇上850通用垂髮的道理,这不是闹呢吗?
    这套垂髮系统是海军主流的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除大型飞弹外的所有武器。
    包括但不限於:hhq-9远程防空飞弹、yj18a反舰飞弹、y-8反舰飞弹——
    这些货,哪一个不是大杀器?
    有的驱逐舰都配不全,你一小艇就標配了?
    陈晨没听明白编导的担忧:“你是觉得我说的太保守了是吧?那我重说。”
    下一秒。
    陈晨面向摄像机,一本正经。
    “虎鯨系列初期能够搭载850筒径以下的大部分弹药。”
    “但后期改型我们会致力於大型飞弹的兼容。”
    “爭取能在第二代第三代改型完成远程洲际飞弹的部署。”
    !!!
    编导拍拍脑门,觉得自己在对牛弹琴。
    “我不是觉得你说的保守,我是觉得你说的没边了,你这个船能搭载yj-
    18?”
    陈晨被逗笑了,甩手让隨行人员打开发射盖。
    他站在发射井边朝內指。
    “这有什么不能的?”
    编导站在发射井边,朝內眺望,仿佛看见了深渊。
    还真可以!
    无论是深度还是直径,都够的!
    垂直发射系统,无非就是弹长和直径两个硬指標。
    只要结构允许,那就不是什么难事。
    可一这也太抽象了!
    这么一艘小艇,装yj-18,想都不敢想。
    看到这一幕,林清心后知后觉。
    “等会!如果能装载yj18,那这艘船的打击范围就是660公里?”
    陈晨点头:“理论上是这样的。”
    舰船的攻击范围,取决於船上武器的最大射程。
    yj18作为我军最强的反舰武器之一,射程是世界之最。
    同级別的武器里,无论是大毛还是鹰酱,都差的很远。
    这也让搭配了yj18的船只能够在超远距离內发动打击,降低己方舰队暴露风险,能有效扩大战术纵深。
    “如果搭配上战术隱身,那岂不是完全体的超视距打击?”
    “如果地方没有高性能雷达,理论上是这样的。”
    就別理论了!
    肯定是。
    普通航载雷达的探测范围也就三五百公里。
    “您这艘船单凭yj-18,就足以超视距打击了。”林清心略微破防。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搞武器装备的不能有侥倖心理。”
    陈晨摆摆手。
    “我们不能只考虑海面上的威胁,还有天上的威胁,预警机什么的。”
    “???”
    不是老师!
    你是艇啊!
    你考虑那么多干什么?
    又是预警机,又是舰载雷达。
    你明明就是一艘艇,执行的是近海任务。
    假想敌怎么能是敌方舰队呢?
    “当然了,武器只是虎鯊的一角,其实他最出彩的点,还是在无人控制这一块。”
    “由於无人特性,它不需要考虑舰载人员的生活保障。”
    “因此它十分適合长期巡航任务。”
    眾人面面相。
    这才是重点!
    无人艇,重点不是艇!
    是无人。
    普通的舰船,无法保证二十四小时的高强度巡逻。
    人总会累,总需要补给。
    无人船就不一样了,只要能源够,能一直干下去。
    完美適配海岸线巡逻,特定区域巡航等任务。
    如果使用方愿意的话,它们甚至可以用这种无人艇连接成一道移动的海上长城。
    “除此之外,虎鯊还准备了一块通用加班。”
    “可以起降直升机,旋翼无人机、倾转翼无人机,以及小型无人机。”
    “海空搭配,多位一体,形成一套立体的侦查防御系统。”
    “当然了,飞机也是可以掛弹的。”
    “只不过我们的甲板空间有限,能够容纳的飞机不多。”
    摄製组终於听到了一句贴谱的话。
    其实像这样的无人艇,能起降飞机都已经很厉害了。
    要不了自行车的。
    可下一秒,陈晨补充道:“不过。”
    “由於虎鯊的设计立足於集群化。”
    “一次作战,出动的不只有一艘艇,每次至少是五艘以上集群,才能形成战斗力。”
    “所以单舰载机数量的不足,將由集群化补足。”
    到了这个地步,编导其实已经不在乎集不集群了。
    他的心里只有一个问题一一可信度。
    依照他多年採访的经歷,他觉的陈晨今天说的浮夸的不行。
    叫名是艇,可功能上完全向舰看齐,而且不是对標轻型护卫舰,是驱逐舰。
    这保证真吗?
    “陈总,我私下里问一句,您这段採访,几分真几分假?”编导示意摄像机关机。
    “全真。”
    编导摇头:“陈总,你提我们做节目的想一想,我们是要播出的啊。”
    “我用人格保证,今天我说的话你都可以拨出去,我负责任。”
    看著陈晨坚定不移的態度,编导也无奈苦笑。
    “那问题就来了,您这个艇功能如此强大,但排水量才五百吨,这不科学啊!”
    林清心这些年轻人看不出来,编导可是门清。
    他本来不想戳穿的。
    但既然槓到这里了,那只能给陈晨上上强度了。
    別说船身自带的机电设备了。
    你这玩意儿又是垂髮,又是舰载机。
    单单这些外掛武器和在局的重量,恐怕都不止这个排水量了。
    “您確定能装这么多?”
    陈晨点头:“能装。你们做节目要严谨,我刚才说的可是五百余吨,你不能四捨五入。”
    “能余出多少去?”
    “700吨。”
    陈晨泳池很严谨,为得就是不背锅。
    可他这一解释不要紧,编导快疯了。
    “1200吨?我就说艇到不了这个吨位?”
    陈晨解释道:“艇还是舰,用排水量化分太二级管了。”
    “应该用战术功能划分。”
    “功能上,虎鯊就是一艘轻型定位,用於长期巡航和掩护作战的艇。”
    话是这么说没有错,可是1200吨的作战艇·
    也太豪华了叭!
    林清心联想起了自己採访过的海军。
    那个时候大家还扭扭捏捏的。
    说海军装备很烧钱,获得新装备很难巴拉巴拉的。
    当时他们信了。
    毕竟舰船不比火炮。
    陆军弄坏装备,写个检查就过去了。
    海军的装备如果因为人为损坏,舰队司令都得撤职。
    现在呢?
    无人豪华巡逻艇下线,而且是集群化配置。
    林清心不敢想这会有多么奢侈。
    想到这儿,她弱弱的举起话筒:“陈总,虎鯊的性能,应该在同类型船只中属於天板的存在了吧?”
    “差不多吧。”陈晨也没有客套。
    “那能不能透露一下,这套装备將会首先列装在哪只舰队?南部还是东部?
    ”
    陈晨突然抬起头:“都不是,虎鯊將会在海警部队服役。”
    话音落下,现场死一般寂静。
    ???
    这种大杀器是海警船?
    舰载机+隱身+垂髮,你跟我说是海警船?
    这一套连招,明明是按照舰队为假想敌配置的。
    现在你跟我说用来海警巡逻和打击非法捕鱼?
    你跟偷捕走私的三教九流有什么仇,至於这样嘛?

章节目录

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PO18脸红心跳只为原作者巧克力罗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巧克力罗刹并收藏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