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网红这块儿我有渠道
第342章 网红这块儿我有渠道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小老板我可想死你了!”
“我看你是想我死。”
五月的第第二个周末,陈晨坐高铁来到了卫海。
途经临阳的时候还拉上魏修作伴。
不过他看到李亮並没有给什么好脸色,
隨著龙云的符合材料基地落成。
龙云的碳梁產能来到了1000万平的大关,预浸料接近1500万平。
这还只是已经建成的生產线,没有算预计建成的基地。
自从龙云开始分复合材料这块蛋糕,李亮就擼起袖子加油干。
先是把原来卡脖子的材料搞到了白菜价,现在又把白菜价搞成了產能过剩。
陈晨这次过来,就是来协调市场的。
“早就跟你说了,悠著点悠著点,现在风电產能萎缩,中低端碳纤的供需结构已经改变了。”
李亮一个劲的抱歉,大鼻涕进嘴里了才知道甩了。
“我的锅我的锅,问题现在这个情况,產能过剩无解,我愁死了要。”
“我来的时候跟老魏一直在研究这个事儿,確实挺棘手的。”
陈晨觉得挺闹心的。
手下的细分產业如果不是到了危机关头,他是不会出手的。
像这次,龙云就属於翻了大车了。
工业体系完整有自己的好处,也有一定的弊端。
一旦某个行业的壁垒被打破,接下来的必定会是无尽的內卷。
甚至於一些基础工业行业已经不捲產品了。
有些金属加工厂给客户代工免费,只靠加工出来的铁屑赚钱。
有些高能耗行业不靠產品,只凭上夜班的电费差价赚钱。
低端製造业都是先卷死同行,再卷死自己。
碳纤维也快了。
別看复合材料前几年还是紧俏商品,卡著脖子。
现在不一样了。
所有搞中低级材料的厂家一起卷產能,卡自己的脖子。
导致中端及以下的碳纤產量奇高,价格奇低。
好死不死。
就在这个时候,需求方风电市场也在卷產能,需求大大下降,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的情况是以龙云为首的厂家积压库存,只能低价倾销,还卖不出去。
越卖不出去,就得越压低成本。
导致市场陷入了恶性竞爭的死循环因为龙云是嫡系,掌握著晨盾系的大部分高端材料供应,
一旦他因为中低端材料的產能倒下,晨盾系也要经歷阵痛。
陈晨也只能亲自出马,缝缝补补:“现在这种局面,一家努力肯定是没有用的。”
魏修按照他俩在车上分析的说道:“你减產,他们不一定减產,所以要保证市场的一致性。”
“我想一想办法,把行业的中军搓到一起,然后你们商量一下,大家定个价格底线,定好產能均衡线,都吃点亏,至少让行业活下去。”
类似的例子陈晨也见过许多。
如果是谁都不让步,依然往死里卷,剩下的只有整个行业一起陪葬一条路。
光伏那边血粼粼的例子就在眼前。
李亮相信陈晨,但他不相信同行。
“如果能达成协议,大家一起维护市场最好,但老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他们不同意咋整?”
陈晨斩钉截铁:“他们不敢。”
“???
魏修立刻解释道:“你以为小老板空手来的?原则上同行都会同意的。”
一言至此。
李亮当时就明白了。
看似小老板子然一身,只带著一个魏修当跟班。
实际上人家带著原则来的。
肯定是拿到上级部门的首肯,他才有把握赞出同行业的会议。
毕竟复合材料刚刚好起来,春天还没过去,不能让產能的问题把行业推到春天。
中低端材料炸了都没啥影响。
关键是所有中低端厂家都有高端產品线。
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整个尖端装备的底层供应链。
陈晨在李亮的陪同下看了一眼龙云的生產线,都擼的冒火星子,他只能苦口婆心的劝。
“等行业达成共识,你们老老实实遵守,该出清出清,该减產减產。”
李亮对天发誓发誓:“只要同行不搞事,我必定减產。”
“你放心,到时候把共识落实在合同上,你现在还有多少库存?”
“中低端料大概还有两千万吨左右。”
陈晨皱了皱眉,只觉得有点麻:“喷喷,一年的產能?”
“不,就半年多一点,我们去年產能又升级了。”
“不该升的瞎升,该升的高端料你扣扣索索的,我西京那边造飞船的货都拖到三个月去了。”
李亮只能乖巧认错:“对不起—.“
“算了,你这两千万吨得想办法,这样吧,我让晨盾开两条飞机的线帮你消化一下。”
李亮立刻双手合十:“谢谢义父!”
魏修连忙阻拦道:“別!小老板!你一下消化这么多材料,造出来的產能再把无人机市场给干崩了。”
晨盾的生產力魏修是见过的。
现在属於是悠著来的那种。
一旦为了消化原材料开生產线,市场上其他企业都会没有饭吃,飞牛也会遭受无妄之灾。
“我只消化一点,適当增產。”
陈晨摆手之后看向李亮。
“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
“嗯——比.—
陈晨咬著后槽牙:“要么你別干了,我干?
“能者多劳嘛,您指点一下子。”
“比如出海。”
陈晨口嫌体正直,还是给他指点了一二“这玩意儿国內卷,国外一般卷。”
“自己人就別廝杀了,出去和东丽他们玩玩。
“海外市场拿一点是一点。”
李亮觉得的很有道理,但是一想到实操就懵逼:、“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外贸经验”
陈晨指了指魏修:“你以为我带他来就是当吉祥物的,你跟他请教。”
“???””
隔岸观火的魏修一脸懵逼。
怪不得!
小老板去卫海的时候非要中转一站把自己捎上。
敢情是给自己安排了活儿啊!
果然。
小老板的操作没有一项是多余的。
既然小老板金口已开,魏修也不好拒绝,张嘴问道。
“老李,你这玩意儿没有制裁吧?”
李亮摆摆手:“你放心,中低端料料都没有制裁,隨便卖的。”
哦看魏修失望的表情,李亮有些搞不懂:“怎么说,你还不开心?『
“我还是比较喜欢卖制裁的东西。,
魏修逮住一个空档,立马装了一波。
陈晨则是在这个空档,若有所思的看著仓库中黑压压的预浸料。
沉吟片刻。
他低语道:“海外是长久之计,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国內你也要想办法。”
“我在想了,所有客户我都在联繫。
陈晨看向那几个厂房的存货:“你想的不够努力,现在中低端料最大的客户是?”
“最大的还是风电。”
“风电就不指望了,第二呢?』
“体育。”李亮坦言道。
陈晨指著李亮:“你看吧,我就说你没努力想,你龙云就是自己干体育的,你不想想办法?”
“这样,你把一部分產能干成鱼竿,低价卖。”
“行业共识是不仅能低价卷原材料,但没说不能低价卷鱼竿。”
“你爭取用鱼竿把剩下没有分配的產能消耗完。”
李亮心里算了一笔帐,觉得细思极恐:“要按您这个来,全国钓鱼佬的竿子都得更新一遍。”
“那就更新。”
李亮担忧道:“我怕人不买帐。”
“那你平价卖,甚至低价卖,每根杆子亏个百分之10到20都无所谓,关键是產能出清,熬过这一波,钱再慢慢赚。”
李亮沉默不语,满眼都是小星星。
不是每一瓶牛奶都叫特仑苏。
也不是每一个奸商都叫陈晨。
用亏本来换產能出清,道理大家都能明白。
但知行合一很难。
谁愿意看到负的报表?
可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年年的报表都是负的。
小老板就能严守商业纪律,在他看来,一时得失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別让行业倒下。
况且亏钱的是鱼竿,是普通消费品,不会对產业结构造成影响。
陈晨害怕李亮转不过这个弯,还在苦口婆心给他算帐。
“你多出四到五个系列的鱼竿。”
“主打中低端市场。
“价格定在150-300区间。
1
“但你用的料要比友商足一点。”
“这一波不求赚钱,只求走量。
“然后你就闭上眼,不要看今年的財报。
“熬过这一关,你今年打下的市场基础肯定会在明年开。”
闻言,李亮忍痛点头:“我明白,豁出去了。
“另外,我觉得你们这些年对於鱼竿市场有些过於鬆了。”
陈晨不但是李亮的上级,还是一个资深钓鱼佬,
本来对於龙云的其他业务他没必要发表意见。
止让0q
但这玩意儿架不住热爱。
陈晨对於龙云的市场可太懂了。
这家公司在渔具行业主打一个扎实,没有活。
一款鱼竿卖五年,五年里都不带减价的。
在市场里属於那种中坚厂商。
不会特別出彩,但销量也不会特別拉跨。
这和李亮这种老派商人的性格有关係。
不能说不好,只能说缺乏新意。
“现在这种市场,还是得会点活,营销各方面都得跟上。”
李亮知道小老板在渔具这方面是懂哥,所以虚心请教:“您说,我掏小本本记。』
“第一、饵料。』
“之前我看龙云不出饵料,这就不太好。”
“咱鱼竿做的那么好,饵料也能搞。”
李亮乖巧点头:“这个倒是简单,像鯽鱼饵料,弄点鸭饲料弄点诱食剂色素啥的就齐活了。”
“你卖鯽鱼饵料,几辈子能出头?”
“搞大用料的。”
“要么搞散炮,要么搞泡泡球。”
“这些玩意儿一次钓鱼就是一包,一包卖二三十块,市场广利润高。”
“借著龙云的名头,多少能赚一点。”
听了陈晨的话,李亮只觉得清醒。
得亏小老板是去搞无人机了。
但凡搞渔具,自己连汤都喝不上。
就这,陈晨也才刚开始滔滔不绝。
“刚才说的是黑坑饵料,野钓该出也得出。”
李亮:“野钓的话,主攻鯽鱼了吧?”
“鯽鱼是鯽鱼,但你別卖粉儿。
“你整点生鲜饵。”
“想办法在工艺上进步一下,把鲜虾活虫的鲜味锁住。”
“一包卖他三五十,主打的就是第一个金贵。”
魏修在一旁听天书一样:“三五十?多少斤?”
“还多少斤?按克算!醉倒三五百克。”陈晨纠正道。
“鬼鬼,我有这钱,去菜市场买鱼不行吗?三五十,河里的鱼都差不多能买到。”
“你不懂钓鱼佬的疯狂。”
陈晨挥挥手,让魏修上一边凉快著去。
钓鱼这玩意儿,主打就一个差异化。
管饵料多少钱,要的是独特性。
鲜饵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王炸鱼饵。
之所以没有大量普及,是因为加工技术不到位可现在。
如果是龙云这种大厂做鱼饵,技术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只要解决加工技术,生鲜饵卖的多贵,都有人买单。
陈晨解释道:
“你拿著三块钱的野战蓝鯽到了河边,周围都是用鲜饵的钓友。”
“人家咔咔上鱼爆护,你拿著蓝鯽独钓寒江雪。”
“你肯定会怀疑自己的鱼饵出了问题,然后回家哪怕把房產抵押了,也要买鲜饵。”
魏修不服:“还抵押房產,我有病啊为了个鱼饵。
“你別说,陈总说的有道理,钓鱼佬是有毛病的。”
李亮作为从业者,完全能理解陈晨的意思。
仔细一想。
小老板的思路也很对。
钓鱼这行,智商税的起征线特別低。
一个洗脸盆两三块钱就能买到。
可如果加上【钓鱼专用开饵盆】几个字,立马卖十块以上。
为了上鱼,他们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討论,陈晨打开了思路,滔滔不绝道。
“这是台钓。”
“既然整活,你索性整大一些。』
“路亚竿、磯钓竿、海钓竿都能做。』
“反正你碳纤维多得是,能拿下一两个小市场,就拿下来。”
“另外还有打窝船什么的,也能做。”
“但凡和钓鱼有关的產品,该做就做,能赚一点是一点。”
李亮对於前几个都觉得没啥难度,唯独最后的打窝船,他有些犹豫。
“打窝船———我没有这个技术啊。”
陈晨指著魏修:“他有。”
魏修指著自己的表情:“又是我?”
“你別整这齣,简单的很。”
“打窝船说白就是遥控船,用船把窝料运到远处的水面投放。”
“有手就行,你那边生產线直接可以原地开工的。。”
听到小老板这么已解释,魏修也跟著点点头。
飞牛做高端的做不出来,但是搞低端还是手拿把掐的,
按照小老板的描述,不就是遥控玩具船吗?
他甚至能举一反三:,“如果这么说的话,我是不是还能加入简易声吶啥的?顺带看看水底有没有鱼。”
陈晨觉得孺子可教:八“摄像头也可以安排,热成像也行,只要能看见鱼的功能,你都可以安排上。”
“那成本可就高了。”
陈晨摆手:“高怕什么的?钓鱼佬有钱的。”
听著小老板和老魏一来二去,李亮心里莫名的有底。
小老板简直太闪耀了。
说大的。
人家能把整个行业赞一起,確定一个新兴材料行业的未来。
上天能造飞机,下海能造船。
说小的。
人家能跟你扯饵料的成分,鸭饲料的价格。
隨手一拨,就能给自己点明渔具用品市场的未来。
简直是十项全能,这市场上的钱根本不够他赚的。
不过。
就在李亮满眼崇拜的时候,陈晨也没有过分盲目。
“你活整上了,营销也得跟上,不能再搞传统那套,要拥抱新媒体。
听到这话,李亮不再埋头苦记,一反常態的拍拍胸脯:“这个我有谱!”
“什么谱?”
“我手里有网红资源,有个大网红主动联繫我要做推广。”李亮有些神秘。
“好,这个时代卖小商品,就得拥抱网红和流量,那你只需要推出新產品,再配合网红推一波,包大卖的。”
李亮胸有成竹:“您放心。”
“你那网红什么类目的?流量咋样?”
“大的一批,號称宅男收割机。”
说到这儿。
李亮心里只觉得暖暖的。
人家两口子对子简直太照顾了。
小老板帮自己规划未来,小老板娘帮自己直播营销,里里外外方方面面,属於是把饭餵到嘴边了。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小老板我可想死你了!”
“我看你是想我死。”
五月的第第二个周末,陈晨坐高铁来到了卫海。
途经临阳的时候还拉上魏修作伴。
不过他看到李亮並没有给什么好脸色,
隨著龙云的符合材料基地落成。
龙云的碳梁產能来到了1000万平的大关,预浸料接近1500万平。
这还只是已经建成的生產线,没有算预计建成的基地。
自从龙云开始分复合材料这块蛋糕,李亮就擼起袖子加油干。
先是把原来卡脖子的材料搞到了白菜价,现在又把白菜价搞成了產能过剩。
陈晨这次过来,就是来协调市场的。
“早就跟你说了,悠著点悠著点,现在风电產能萎缩,中低端碳纤的供需结构已经改变了。”
李亮一个劲的抱歉,大鼻涕进嘴里了才知道甩了。
“我的锅我的锅,问题现在这个情况,產能过剩无解,我愁死了要。”
“我来的时候跟老魏一直在研究这个事儿,確实挺棘手的。”
陈晨觉得挺闹心的。
手下的细分產业如果不是到了危机关头,他是不会出手的。
像这次,龙云就属於翻了大车了。
工业体系完整有自己的好处,也有一定的弊端。
一旦某个行业的壁垒被打破,接下来的必定会是无尽的內卷。
甚至於一些基础工业行业已经不捲產品了。
有些金属加工厂给客户代工免费,只靠加工出来的铁屑赚钱。
有些高能耗行业不靠產品,只凭上夜班的电费差价赚钱。
低端製造业都是先卷死同行,再卷死自己。
碳纤维也快了。
別看复合材料前几年还是紧俏商品,卡著脖子。
现在不一样了。
所有搞中低级材料的厂家一起卷產能,卡自己的脖子。
导致中端及以下的碳纤產量奇高,价格奇低。
好死不死。
就在这个时候,需求方风电市场也在卷產能,需求大大下降,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的情况是以龙云为首的厂家积压库存,只能低价倾销,还卖不出去。
越卖不出去,就得越压低成本。
导致市场陷入了恶性竞爭的死循环因为龙云是嫡系,掌握著晨盾系的大部分高端材料供应,
一旦他因为中低端材料的產能倒下,晨盾系也要经歷阵痛。
陈晨也只能亲自出马,缝缝补补:“现在这种局面,一家努力肯定是没有用的。”
魏修按照他俩在车上分析的说道:“你减產,他们不一定减產,所以要保证市场的一致性。”
“我想一想办法,把行业的中军搓到一起,然后你们商量一下,大家定个价格底线,定好產能均衡线,都吃点亏,至少让行业活下去。”
类似的例子陈晨也见过许多。
如果是谁都不让步,依然往死里卷,剩下的只有整个行业一起陪葬一条路。
光伏那边血粼粼的例子就在眼前。
李亮相信陈晨,但他不相信同行。
“如果能达成协议,大家一起维护市场最好,但老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他们不同意咋整?”
陈晨斩钉截铁:“他们不敢。”
“???
魏修立刻解释道:“你以为小老板空手来的?原则上同行都会同意的。”
一言至此。
李亮当时就明白了。
看似小老板子然一身,只带著一个魏修当跟班。
实际上人家带著原则来的。
肯定是拿到上级部门的首肯,他才有把握赞出同行业的会议。
毕竟复合材料刚刚好起来,春天还没过去,不能让產能的问题把行业推到春天。
中低端材料炸了都没啥影响。
关键是所有中低端厂家都有高端產品线。
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整个尖端装备的底层供应链。
陈晨在李亮的陪同下看了一眼龙云的生產线,都擼的冒火星子,他只能苦口婆心的劝。
“等行业达成共识,你们老老实实遵守,该出清出清,该减產减產。”
李亮对天发誓发誓:“只要同行不搞事,我必定减產。”
“你放心,到时候把共识落实在合同上,你现在还有多少库存?”
“中低端料大概还有两千万吨左右。”
陈晨皱了皱眉,只觉得有点麻:“喷喷,一年的產能?”
“不,就半年多一点,我们去年產能又升级了。”
“不该升的瞎升,该升的高端料你扣扣索索的,我西京那边造飞船的货都拖到三个月去了。”
李亮只能乖巧认错:“对不起—.“
“算了,你这两千万吨得想办法,这样吧,我让晨盾开两条飞机的线帮你消化一下。”
李亮立刻双手合十:“谢谢义父!”
魏修连忙阻拦道:“別!小老板!你一下消化这么多材料,造出来的產能再把无人机市场给干崩了。”
晨盾的生產力魏修是见过的。
现在属於是悠著来的那种。
一旦为了消化原材料开生產线,市场上其他企业都会没有饭吃,飞牛也会遭受无妄之灾。
“我只消化一点,適当增產。”
陈晨摆手之后看向李亮。
“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
“嗯——比.—
陈晨咬著后槽牙:“要么你別干了,我干?
“能者多劳嘛,您指点一下子。”
“比如出海。”
陈晨口嫌体正直,还是给他指点了一二“这玩意儿国內卷,国外一般卷。”
“自己人就別廝杀了,出去和东丽他们玩玩。
“海外市场拿一点是一点。”
李亮觉得的很有道理,但是一想到实操就懵逼:、“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外贸经验”
陈晨指了指魏修:“你以为我带他来就是当吉祥物的,你跟他请教。”
“???””
隔岸观火的魏修一脸懵逼。
怪不得!
小老板去卫海的时候非要中转一站把自己捎上。
敢情是给自己安排了活儿啊!
果然。
小老板的操作没有一项是多余的。
既然小老板金口已开,魏修也不好拒绝,张嘴问道。
“老李,你这玩意儿没有制裁吧?”
李亮摆摆手:“你放心,中低端料料都没有制裁,隨便卖的。”
哦看魏修失望的表情,李亮有些搞不懂:“怎么说,你还不开心?『
“我还是比较喜欢卖制裁的东西。,
魏修逮住一个空档,立马装了一波。
陈晨则是在这个空档,若有所思的看著仓库中黑压压的预浸料。
沉吟片刻。
他低语道:“海外是长久之计,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国內你也要想办法。”
“我在想了,所有客户我都在联繫。
陈晨看向那几个厂房的存货:“你想的不够努力,现在中低端料最大的客户是?”
“最大的还是风电。”
“风电就不指望了,第二呢?』
“体育。”李亮坦言道。
陈晨指著李亮:“你看吧,我就说你没努力想,你龙云就是自己干体育的,你不想想办法?”
“这样,你把一部分產能干成鱼竿,低价卖。”
“行业共识是不仅能低价卷原材料,但没说不能低价卷鱼竿。”
“你爭取用鱼竿把剩下没有分配的產能消耗完。”
李亮心里算了一笔帐,觉得细思极恐:“要按您这个来,全国钓鱼佬的竿子都得更新一遍。”
“那就更新。”
李亮担忧道:“我怕人不买帐。”
“那你平价卖,甚至低价卖,每根杆子亏个百分之10到20都无所谓,关键是產能出清,熬过这一波,钱再慢慢赚。”
李亮沉默不语,满眼都是小星星。
不是每一瓶牛奶都叫特仑苏。
也不是每一个奸商都叫陈晨。
用亏本来换產能出清,道理大家都能明白。
但知行合一很难。
谁愿意看到负的报表?
可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年年的报表都是负的。
小老板就能严守商业纪律,在他看来,一时得失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別让行业倒下。
况且亏钱的是鱼竿,是普通消费品,不会对產业结构造成影响。
陈晨害怕李亮转不过这个弯,还在苦口婆心给他算帐。
“你多出四到五个系列的鱼竿。”
“主打中低端市场。
“价格定在150-300区间。
1
“但你用的料要比友商足一点。”
“这一波不求赚钱,只求走量。
“然后你就闭上眼,不要看今年的財报。
“熬过这一关,你今年打下的市场基础肯定会在明年开。”
闻言,李亮忍痛点头:“我明白,豁出去了。
“另外,我觉得你们这些年对於鱼竿市场有些过於鬆了。”
陈晨不但是李亮的上级,还是一个资深钓鱼佬,
本来对於龙云的其他业务他没必要发表意见。
止让0q
但这玩意儿架不住热爱。
陈晨对於龙云的市场可太懂了。
这家公司在渔具行业主打一个扎实,没有活。
一款鱼竿卖五年,五年里都不带减价的。
在市场里属於那种中坚厂商。
不会特別出彩,但销量也不会特別拉跨。
这和李亮这种老派商人的性格有关係。
不能说不好,只能说缺乏新意。
“现在这种市场,还是得会点活,营销各方面都得跟上。”
李亮知道小老板在渔具这方面是懂哥,所以虚心请教:“您说,我掏小本本记。』
“第一、饵料。』
“之前我看龙云不出饵料,这就不太好。”
“咱鱼竿做的那么好,饵料也能搞。”
李亮乖巧点头:“这个倒是简单,像鯽鱼饵料,弄点鸭饲料弄点诱食剂色素啥的就齐活了。”
“你卖鯽鱼饵料,几辈子能出头?”
“搞大用料的。”
“要么搞散炮,要么搞泡泡球。”
“这些玩意儿一次钓鱼就是一包,一包卖二三十块,市场广利润高。”
“借著龙云的名头,多少能赚一点。”
听了陈晨的话,李亮只觉得清醒。
得亏小老板是去搞无人机了。
但凡搞渔具,自己连汤都喝不上。
就这,陈晨也才刚开始滔滔不绝。
“刚才说的是黑坑饵料,野钓该出也得出。”
李亮:“野钓的话,主攻鯽鱼了吧?”
“鯽鱼是鯽鱼,但你別卖粉儿。
“你整点生鲜饵。”
“想办法在工艺上进步一下,把鲜虾活虫的鲜味锁住。”
“一包卖他三五十,主打的就是第一个金贵。”
魏修在一旁听天书一样:“三五十?多少斤?”
“还多少斤?按克算!醉倒三五百克。”陈晨纠正道。
“鬼鬼,我有这钱,去菜市场买鱼不行吗?三五十,河里的鱼都差不多能买到。”
“你不懂钓鱼佬的疯狂。”
陈晨挥挥手,让魏修上一边凉快著去。
钓鱼这玩意儿,主打就一个差异化。
管饵料多少钱,要的是独特性。
鲜饵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王炸鱼饵。
之所以没有大量普及,是因为加工技术不到位可现在。
如果是龙云这种大厂做鱼饵,技术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只要解决加工技术,生鲜饵卖的多贵,都有人买单。
陈晨解释道:
“你拿著三块钱的野战蓝鯽到了河边,周围都是用鲜饵的钓友。”
“人家咔咔上鱼爆护,你拿著蓝鯽独钓寒江雪。”
“你肯定会怀疑自己的鱼饵出了问题,然后回家哪怕把房產抵押了,也要买鲜饵。”
魏修不服:“还抵押房產,我有病啊为了个鱼饵。
“你別说,陈总说的有道理,钓鱼佬是有毛病的。”
李亮作为从业者,完全能理解陈晨的意思。
仔细一想。
小老板的思路也很对。
钓鱼这行,智商税的起征线特別低。
一个洗脸盆两三块钱就能买到。
可如果加上【钓鱼专用开饵盆】几个字,立马卖十块以上。
为了上鱼,他们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討论,陈晨打开了思路,滔滔不绝道。
“这是台钓。”
“既然整活,你索性整大一些。』
“路亚竿、磯钓竿、海钓竿都能做。』
“反正你碳纤维多得是,能拿下一两个小市场,就拿下来。”
“另外还有打窝船什么的,也能做。”
“但凡和钓鱼有关的產品,该做就做,能赚一点是一点。”
李亮对於前几个都觉得没啥难度,唯独最后的打窝船,他有些犹豫。
“打窝船———我没有这个技术啊。”
陈晨指著魏修:“他有。”
魏修指著自己的表情:“又是我?”
“你別整这齣,简单的很。”
“打窝船说白就是遥控船,用船把窝料运到远处的水面投放。”
“有手就行,你那边生產线直接可以原地开工的。。”
听到小老板这么已解释,魏修也跟著点点头。
飞牛做高端的做不出来,但是搞低端还是手拿把掐的,
按照小老板的描述,不就是遥控玩具船吗?
他甚至能举一反三:,“如果这么说的话,我是不是还能加入简易声吶啥的?顺带看看水底有没有鱼。”
陈晨觉得孺子可教:八“摄像头也可以安排,热成像也行,只要能看见鱼的功能,你都可以安排上。”
“那成本可就高了。”
陈晨摆手:“高怕什么的?钓鱼佬有钱的。”
听著小老板和老魏一来二去,李亮心里莫名的有底。
小老板简直太闪耀了。
说大的。
人家能把整个行业赞一起,確定一个新兴材料行业的未来。
上天能造飞机,下海能造船。
说小的。
人家能跟你扯饵料的成分,鸭饲料的价格。
隨手一拨,就能给自己点明渔具用品市场的未来。
简直是十项全能,这市场上的钱根本不够他赚的。
不过。
就在李亮满眼崇拜的时候,陈晨也没有过分盲目。
“你活整上了,营销也得跟上,不能再搞传统那套,要拥抱新媒体。
听到这话,李亮不再埋头苦记,一反常態的拍拍胸脯:“这个我有谱!”
“什么谱?”
“我手里有网红资源,有个大网红主动联繫我要做推广。”李亮有些神秘。
“好,这个时代卖小商品,就得拥抱网红和流量,那你只需要推出新產品,再配合网红推一波,包大卖的。”
李亮胸有成竹:“您放心。”
“你那网红什么类目的?流量咋样?”
“大的一批,號称宅男收割机。”
说到这儿。
李亮心里只觉得暖暖的。
人家两口子对子简直太照顾了。
小老板帮自己规划未来,小老板娘帮自己直播营销,里里外外方方面面,属於是把饭餵到嘴边了。